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0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

材料一   如果说地理大发现是人类向未知的物质世界进军的话,那么文艺复兴则是人类向未知的精神世界的进军,是在精神世界中进行的探索。这个探索在文学、艺术、政治思想及自然科学领域内创造了丰硕的成果

——尹虹《略谈欧洲复兴的历史作用》

材料二   马丁路德认为恩典是要通过人的信仰来加以实现。路德的新的恩典说在基督徒与上之间建立了直接联系,否定了人们对教廷、教皇、仪式和神职人员的崇拜。马丁路德号召基督徒要尽量服从世俗政府的命令,以此作为基督徒是否过上正当生活的条件

——摘编自朱孝远《德国宗教改革与马丁路德的贡献》

材料三   启蒙哲学家要启迪民众心智,使之具备自主认识世界的能力,所以他们对人的认知能力进行了大量的探讨。人的这种自主认知世界的能力,他们称之为“理性”。

——何平、曾样裕《从概念史的角度看启蒙运动》


(1)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运动中人类探索精神世界采用的基本形式。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经济和政治因素。
(2)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意义。
(3)据材料三,指出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并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以来推动欧洲思想解放的根本原因。
2 . “中国形象”是欧洲启蒙运动时期的一个流行语,在欧洲启蒙思想家眼中有不同的变化,在批判欧洲暴政时,他们提倡中国道德政治与开明君主专制;在对君主政治感到失望时,他们又极力证明中国是典型的专制主义暴政的东方国家。上述变化反映了启蒙思想家
A.借中国文化反对君主制度B.对中国的主张摇摆不定
C.借中国之名行反封建之实D.试图重新解释中国文化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伊拉斯谟认为,“为了避免《圣经》的被掩盖、曲解或僵化成教条,就必须追根溯源,以《圣经》的原本(如希伯来语《圣经·旧约》和希腊语《圣经·新约》)为终极标准……应该尊重的是真理,而不是权威。”他还主张在翻译中讲求风格,而风格取决于读者的要求,也就是要满足普通大众的语言风格要求。

——王崧珍《从多雷到伊拉斯谟》

材料二   人文主义者伊拉斯谟认为,宗教的精义是个人与上帝的交流,宗教与其说是教义的堆砌,毋宁说是一种道德追求。他把自己的宗教称为“基督哲学”,认为基督教应该教导信徒如何在平时过充满善行的生活,而不应该成为单纯出于救赎目的的信仰教条。对他来说,中世纪宗教生活中一些外在的形式(比如朝拜、斋戒、赎罪券等)并不是很重要,真正的信徒应该效仿基督,拥有发自个人内心的信仰。在他1509年完成的名著《愚人颂》中,对教会人士的讽刺体现了他希望教会改革的强烈愿望。

——廖学盛《世界历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伊拉斯谟的翻译思想。
(2)根据材料二,指出伊拉斯谟宗教主张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思想的历史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没有丰富多彩、全面发展的人格,就没有文艺复兴时期灿烂的文化。个人主义造成了高度和谐的个性,给文艺复兴运动以一种光辉……另一方面这种个人主义又确实从一开始就淋漓尽致地展现出它一切丑恶的方面。”材料主要表明
A.个人主义是文艺复兴兴起的根源B.文艺复兴最早提出以人为世界的中心
C.个人主义对文化发展具有双重影响D.文艺复兴带来了个人主义思潮的泛滥
2020-05-17更新 | 518次组卷 | 18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第七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末考试模拟历史试题
5 . 马丁·路德指出,“赎罪票的宝藏是他们(教会)现在用以获得人的财富的网。基督徒须知,应该把钱留作家庭必需的开支,决不可浪费在购赎罪票上。”这一主张
A.发扬勤劳节俭的美德B.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C.推动民族国家的形成D.推翻了教会在德国的统治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人文主义者皮柯(1463—1494)在《论人的尊严》中宣称上帝赋予了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塑造自己的能力,他可以下降为动物,也可以上升到与上帝相似的东西。

材料二 人文主义者阿尔伯(1404—1472)说:大多时候,落在人们头上的幸福或不幸取决于他们自己。

材料三 但丁说:神圣的种子不落在家族而落在个人身上。

材料四 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些艺术作品



(1)根据材料一、二、三,说明人文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
(2)材料四中的几幅作品与文艺复兴前的绘画相比,有何特点?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中的几幅名作诞生的经济根源和社会条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马丁·路德提出“信仰即可得救”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主要是
A.否定教皇地位B.主张建立民族教会
C.推翻了罗马教皇的统治D.肯定个人在宗教信仰中的地位
8 . 下表中的内容为某-时期的部分文艺作品,其共同点是(       
米开朗琪罗《哀悼基督》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后,圣母玛利亚抱着死去的儿子无比悲痛
拉斐尔《西斯廷圣母》以宗教为题材,但画中圣母和圣子反映了人间母子亲情
A.都以宗教为题材,体现人文主义精神B.都反对封建等级观念,提倡生而平等
C.都抨击教士的伪善,歌颂现实生活D.都揭露教会的贪婪,摒弃享乐思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6、17世纪对世界的研究往往是描述性的,无论是笛卡尔还是培根,都没有与现存的政治秩序发生冲突,甚至还公然向现存的政治权威表示敬意。18世纪则不同,那时的哲学家们考虑和讨论的都是社会应该怎样,而不是它实际上是怎样的。这一转变
A.掀起了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B.冲击了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
C.打破了民众对罗马天主教廷的迷信
D.维护了现存的社会政治秩序
10 . 宗教改革是基于宗教的一场运动,但是这个过程仍然具有很强的政治性,统治精英各具宗教倾向,常常依据个人偏好推行新教或天主教,一些野心勃勃的地方领主也会通过吸引某些宗教团体来梳理自己的权力基础。据此推知,宗教改革
A.否定了教会等级制度B.推动了新教改革运动
C.有利于集权国家形成D.促进了人文主义传播
2019-12-10更新 | 722次组卷 | 26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第七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末考试模拟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