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洛克指出:人们在自然法的范围内,按照他们认为合适的办法,决定他们的行动和处理他们的财产和人身"而政府的主要作用甚至唯一作用,就是在个人财产受到侵害时执行法律的惩罚权力。这种惩罚权力的行使不能是随意的,而必须按照政治社会一致同意的规则,或按照他们授权的代表致同意的规则来行使。这种观点
A.本质上属于无政府主义B.奠定了共和政体的理论基础
C.体现了社会契约的思想D.构筑了三权分立的政治框架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美国学者亨廷顿将西方文明的特征概括为以下八个方面:1.古典遗产,即古希腊、罗马文化;2.天主教和新教;3.欧洲语言;4.精神权威与世俗权威的分离;5.法治;6.社会多元主义;7.代议机构;8.个人主义。

——摘自【美】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影响西方文明近代转型的因素众多,从材料中选取你认为最重要的两到三个方面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的世界史知识加以说明。(要求:以某一国家或整体说明均可,史论结合,表达清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柏拉图认为,闲暇乃是智慧的主要条件;因此智慧就不能求之于那些为了生活不得不从事劳动的人们,而只能求之于那些享有独立的生活资料的人们,或者是那些由国家来负担而不必为生活担忧的人们。这一观点
A.旨在论证奴隶制存在的合理性B.蕴含着对于希腊民主制的思考
C.体现了人自我意识的初步觉醒D.强调出身对于人的决定性作用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法国的历史和文化因素,为启蒙思想的传播提供了条件。如下所示

因素

条件

沙龙

沙龙里的谈话无所不及,它在无形之中成为了自由思想的集散地

学术团体

各种学术团体为各种不同意见的交锋、争论提供了讲坛

图书馆

渴求知识的人们可以阅读书藉和交流思想

咖啡馆

是那些文化程度不高的人的理想去处,也是最大胆的思想的传播场所。狄德罗等人就是在咖啡馆里纽成了“百科全书派”

共济会组织

尽管规模不大,但都为启蒙思想的传播作出了贡献

俱乐部

——摘编自张克毅、邢娜《论文化传播在法国启蒙运动中的作用》


材料蕴含了诸多的历史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普罗塔哥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彼特拉克主张“以人学对抗神学”,康德强调“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由此可见
A.人们逐步摆脱了宗教的束缚
B.人们对人性解放的不懈追求
C.民主法治是人类的共同诉求
D.社会中功利主义色彩较浓厚
6 . 从古代到近代再到现代,在西方人眼里,中国形象五花八门,观点迥异。比如,在伏尔泰的眼里:古代中国“没有专制,没有宗教,讲道德,行法治。”……你如何看待伏尔泰的观点?并说明理由。(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019-10-16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三)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与原有的旧体制再也不能相容的地步时,一大批思想家就应运而生,一场大的思想运动逐步兴起,各种新思想、新观念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以各种思想批判旧思想、旧制度,宣传新观念,为社会的继续进步、为新社会的诞生寻求道路,探索方法,制造舆论。深刻的思想运动,导致人们的观念根本改变,创新精神被充分激发。接着进行政治变革,推翻旧制度或抛弃旧的体制,建立起崭新的与社会进步方向相一致的政治制度或体制。政治变革的成功,又推动科学技术的进一步蓬勃发展,最终引起产业革命,促进经济的空前繁荣。

——据刘月霞等《有思想巨人,才有国家富强》


围绕材料并结合世界近代史相关内容,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2019-02-24更新 | 146次组卷 | 4卷引用:内蒙古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某学者评价启蒙运动说:“‘进步’实际上已经成为哲学家的一种意识形态,他们坚信自然科学将会让人类更有力地支配整个世界,而人类理性则引领每个人走向自由,并建立起一个繁荣、公正、平等的社会。”引文所想表达的深层含义是
A.理性思考引领社会进步B.哲学意识支配世界繁荣
C.近代科学追求王权公平D.启蒙运动倡导阶级平等
2019-01-30更新 | 2445次组卷 | 64卷引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部分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9 . 古往今来,不少思想家对人性作过认真的思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孟轲《孟子·告子上》

材料二   若夫目好色,耳好听,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理好愉佚,是皆生于人之情性者也……是性人为之所生,其不同之征也。……故圣人化性而起伪,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利法度。

——荀况《荀子·性恶》

材料三 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王阳明《传习录》

材料四   因为我们还不知道美德的本性和性质,我们也必须在一个假设之下来问美德是否由教育而来的问题,就像这样:如果美德是属于这样一类心灵的善,它是否应该由教育而来?让我们假设第一个假设是知识或不是知识——在这种情形之下,它是由教育来的或不是由教育来的?……但美德是否由教育而来的呢?或毋宁说,是否每一个人都能看到只有知识是由教育而来的呢?

——苏格拉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分别概括孟子、荀子、王阳明、苏格拉底在人性观问题上的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为扩展人的善性,他们分别提出了怎样的解决途径?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东西方先哲强调的共同问题是什么?其侧重点及目的有何不同?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卢梭说:“没有一个人富得能够购买他人,没有一个人穷得被迫出卖自己。”上述言论表明了卢梭
A.强烈反对财产私有制B.主张废除资产阶级私有制
C.向往小农经济社会D.反对贫富悬殊而不反对私有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