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7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样的结论就是主张以法律为治了;建立(轮番)制度就是法律。那么,法治应当优于一人之治。……应该承认邦国必须设置若干职官,必须有人执政,但当大家都具有平等而同样的人格时,要是把全邦的权力寄托于何一个个人,这总是不合乎正义的。我们应该注意到邦国虽有良法,要是人民不能全都遵循,仍然不能实现法治。法治应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订得良好的法律。人民可以服从良法也可以服从恶法。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吴寿彭译《政治学》

材料二   孟德斯鸠认为在一个自由的国度里,人民应该拥有统治自己的权利,“立法权应该由人民集体享有”。可是,他马上意识到在一个大国中实际操作的困难。又提出,人民拥有最高权力的体现应该是选举人民自己的代表。从“立法权应该由人民集体享有”到建立由人民代表组成的立法机关,是其理论中最具智慧的表述。他把自由分为“政治的自由”和“哲学上的自由”。特别强调自由是“可以说或写一切法律所没有明文禁止说或禁止写的东西”,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认为有效防止掌权者滥用权力,政治自由和生命安全才能够从根本上得到保证。

——摘编自李宏图主编《欧洲近代政治思想史论》


(1)概括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公元前322年)的“法治”主张。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孟德斯鸠的观点。
2022-02-14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和平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下图所示是意大利著名画家拉斐尔于16世纪初所作的圣母画《西斯廷圣母》,画中左侧站着3世纪时的教皇西克斯图斯,与他相对的是年轻的圣女巴巴拉,她也是早期基督教的圣徒。该作品
A.刻画了英雄形象B.借助了宗教题材
C.传播了理性主义D.强化了宗教信仰
2022-02-14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自写真”

15—17世纪,伴随着中、西方社会的变化,传统绘画有了新突破。

中国古代自画像称为“自写真”,最早记载于《后汉书》。宋元始有零星作品传世,但多将人物融入山水背景或群像中。明清时期,部分士人挣脱“无我”枷锁,画中人物也从背景中独立出来。画家借助像赞、题记表达自我。苏州人沈周的自画像呈现了眼睛、额头、皱纹和老年斑等更为个性的面部特征。绍兴人徐渭在自画像上写道,“吾年十岁手植青藤”“流光荏苒,两鬓如霜”“合作此图,寿藤亦寿吾”。江南画家唐寅、陈洪绶等也有自画像传世。

西方在古希腊罗马时期出现少量自画像。15世纪以来,意大利人热衷于古典文化,并效法古罗马人定制艺术品以获得不朽荣誉,自画像作为一个独立门类发展起来。画家多在宗教、历史等场景中插入自己的形象。威尼斯人改进了制镜技术,阿尔伯蒂的《论绘画》分析了数学、几何学与绘画的关系,推动了自画像写实风格的发展。画中人物脱离场景,独立呈现。丢勒、提香等人绘制了多幅自画像。丢勒在自画像上写道:“我,丢勒,在28岁时用永不褪色的颜料画下了我自己。”1617世纪后,欧洲出现自画像收藏热潮,伦勃朗一人就创作了70余幅自画像,莱奥波尔多·德·美第奇则收藏了79幅自画像。

阅读材料,提取信息,结合所学,阐释15-17世纪自画像的发展所折射出的中、西方时代特征。要求:信息提取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1-09-06更新 | 4066次组卷 | 25卷引用:第2课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分层作业)-【上好课】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4 . 建筑师布鲁内列斯奇将图1、图2所示两种建筑结构融合,并利用高大的鼓座,设计了佛罗伦萨圣母玛利亚大教堂的大圆顶,它是古罗马以来欧洲最大的圆顶。这一大圆顶

图1罗马万神殿圆顶

图2中世纪哥特式建筑骨架

A.体现了对神权统治的崇拜B.解释了文艺复兴建筑创新的路径
C.压制了社会转型时期城市公民的诉求D.初步实现了教皇建造宏达建筑的愿望
2022-03-17更新 | 191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宜昌市第一中学、荆州中学、荆门市龙泉中学三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
5 . 作为历史概念的民族主义,在不同时空背景下呈现出迥然不同的涵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专制王权下的法国,国王曾自视为民族的代表,路易十四声称“朕即国家”“朕即民族”。强调个人权利的启蒙思想家阐述了与之相适应的民族思想:一个民族可以没有国王而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相反,一个国王若无国民则不存在,更不必说治理国家了,甚至表示“专制之下无祖国”。……在法国大革命中,人们认为法兰西民族的成员不仅居住在同一地域、使用相同的语言,而且相互之间是平等的,全体法国人每一个公民组成的自由、平等、博爱的法兰西民族。一般认为,法国大革命是法兰西民族诞生和民族主义形成的标志。

——摘编自李宏图《西欧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研究》《从“权力”走向“权利”》等

材料二   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其在实业界,苟无民族主义,则列强之经济的压迫,致自国生产永无发展之可能。其在劳动界,苟无民族主义,则依附帝国主义而生存之军阀及国内外之资本家,足以蚀其生命而有余。故民族解放之斗争,对于多数之民众,其目标皆不外反帝国主义而已。

——摘自《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4年)


(1)根据材料一,写出启蒙思想家的问题指向和核心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这些主张对法国政治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比较近代历史上中法两国民族觉醒内涵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并运用“远因—近因”的思路分析中国民族觉醒内涵独特性的历史原因。
6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苏格拉底以前,希腊哲学主要研究宇宙的本源是什么,世界是由什么构成的等问题……出于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心,苏格拉底开始研究人类本身……他为哲学研究开创了一个新的领域,使哲学“从天上回到了人间”。

——摘编自百度文库《古希腊著名哲学家》

材料二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认为:人的幸福不在天国而在尘世,不在来世而在现实生活世界,在现实生活世界,凡是人所具有的,我作为人也应该具有。

——摘编自韩庆祥、王勤《从文艺复兴“人的发现”到现代“人文精神的反思”》

材料三   伏尔泰认为,必须要按理性行事,不能让人陷于无知中,挣扎于谬误中,生活在暴政下,过不幸的日子。他们相信,理性的阳光必将冲破迷信与专制的漫漫长夜,给人们带来光明与幸福。

——摘编自李宏图《“理解启蒙运动”的历史》


(1)根据三则材料,指出西方人文精神的本质,并分别概括其内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欧洲人文精神在不同阶段的积极影响。
2022-01-11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普通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某同学在探究世界近代思想史某一主题时,列举了如图所示的主要代表人物。这一主题是
时期国家思想家
17世纪英国洛克
18世纪法国伏尔泰
18世纪法国孟德斯鸠
18世纪法国卢梭

A.智者运动B.启蒙运动C.宗教改革D.工业革命
8 . 某历史兴趣小组以“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儿童境遇”为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在研究过程中使用了以下材料,得出了相关结论。

材料   甲:图1为拉斐尔(14831520年)创作的《圣母与圣子》。



图1

乙:图2摘选自英国作家狄更斯1838年创作的写实小说《雾都孤儿》。小说以雾都伦敦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孤儿奥利弗的身世及遭遇,主人公在孤儿院长大。


“那你(奥利弗)明天早晨六点钟就开始
拆旧麻绳。”白背心绅士绷着脸补充了一
句。……(吃饭时)孩子们眼巴巴地瞅着
铜偶,恨不得把垫锅的砖也给吞下去,与
此同时,他们下死劲地吸着手指头,决不
放过可能掉落下来的汁水粥粒。三个月以
来,奥利弗和同伴们一起忍受着慢性饥饿
的煎熬。到后来实在饿得顶不住了,都快
发疯了。

丙:下表为19世纪前期英国《工厂法》部分内容简表。
立法时间主要内容规定
1825年该法适用于棉纺织工厂:规定禁止雇佣9岁以下儿童;9-16岁工人每天最高工作时间不得超过12小时,
周六最高不超过6小时。
1833年该法适用于所有纺织工厂:禁止雇佣9岁以下儿童;9-13岁儿童每天最高工作时间不得超过9小时,
每周工作时间不得超过48小时;13-18岁儿童每天最高工作时间不得超过12小时,每周工作时间不
得超过69小时。

结论:工业革命时期的儿童境遇是悲惨与进步并存。


(1)研究该课题时,兴趣小组为什么要搜集、研究材料甲。
(2)使用材料乙、丙进行课题研究时,兴趣小组应该优先选择哪则材料?说明理由。
(3)根据材料丙并结合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社会的发展,对结论加以阐述。
2022-02-04更新 | 16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代以来,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人文主义思想从稚嫩逐渐发展成为近代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的强大思想武器。结合下列图片回答相关问题。



(1)上述三幅图反映了14世纪以来欧洲历史上的三次思想解放潮流,它们能够兴起的相同根本原因是什么?
(2)图一作品的作者是谁?图一反映的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3)图二马丁·路德拉开运动序幕的事件是什么?他否定教皇权威的主要主张是什么?
(4)图三人物代表作是什么?其著作中最主要的观点是什么。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在近代,欧洲经济最发达、工商业最活跃的地区,恰恰是新教徒占上风的地区。如果你绘制两幅地图,一幅标示出16、17世纪资本主义发展最快的区域,另一幅标示出新教徒在人口当中占比较高的地区,那么这两幅图基本上会是重叠的。这说明
A.神权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B.思想解放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
C.欧洲而临经济与文化的变革D.宗教改革发端于经济发达地区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