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55 道试题
1 . 近代英国,咖啡馆是人们交流的重要场所。人们甚至把咖啡馆称为“一便士大学”,因为当时的咖啡馆消费不高,一杯咖啡只要一便士,而知识上的收获却很多。这一现象反映了近代英国(       
A.饮食习惯发生变化B.社会开放与活力增强
C.高等教育不断发展D.阶层之间的流动增多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4世纪中后期的“黑死病”肆虐欧洲,造成的最直接、最严重的后果是人口的损失。薄伽丘的故乡佛罗伦萨80%的人得“黑死病”死去,变成了人间地狱,连信仰虔诚的教士也接二连三死去。作为亲历者薄伽丘在《十日谈》中写道∶“天主对人类残酷到了极点”。据此可知“黑死病”(     
A.引发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兴起B.推动了人文主义精神的诞生
C.成为中世纪文学艺术表现主题D.冲击了欧洲人的信念和心理
3 . 卢梭认为,人类天性本善,原始人是“高贵的野蛮人”,原始社会最美好,知识的进步有害于人类的幸福。由此欧洲思想界形成了一种浪漫主义思潮。以下言论体现该思潮的是(     
A.“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
B.“理性是激情的奴隶。”——【英】大卫·休谟
C.“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卢梭
D.“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康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文艺复兴时代,欧洲很多文学作品把美洲描述成“人间乐园”。宗教改革时期,意大利神学家彼得·马蒂尔强调“新世界(美洲)”的“高贵的野蛮人”过着“公正而舒适”的生活,丝毫不需要“欧洲文化和宗教的恩惠”。而启蒙时代几乎所有欧洲思想家都对美洲持谴责态度。这一变化侧面反映了(     
A.资本主义市场最终建立B.欧洲宗教信仰遭到削弱
C.欧洲社会获得较快发展D.资本主义制度普遍确立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不仅信仰上帝,还倡导宗教信仰自由,确保理性在保障公民政治自由的制度安排中有其用武之地,并借助宗教的力量来达成世俗政治秩序的合理有效。由此可见,孟德斯鸠主张(     
A.用理性主义来排斥宗教信仰B.权力之间互相监督与制衡
C.把宗教自由和政治自由结合D.宗教改革应服从国家利益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清之际,欧洲的先进知识分子沟通中西,把中国当时的主体文化——程朱理学,用轮船运往1718世纪的欧洲,在那里曾经形成了100年的中国文化热,儒家思想与意大利文艺复兴以来所形成的欧洲新思想相结合,成为欧洲近代历史发展的主导精神——启蒙思想的一个重要思想渊源。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伏尔泰是中国儒学在欧洲最有力的鼓吹者,他和他的“百科全书派”把中国儒学作为反对神权统治下欧洲君主政治的思想武器;程朱理学——新儒学,成为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创立古典哲学的依据,并用以反对罗马教廷的启示神学;被称为“欧洲孔子”的魁奈,以理学为依据,开创了近代欧洲政治经济学的新纪元,为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摘编自陈来《宋明理学:为往圣继绝学》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儒学思想在近代欧洲传播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中国儒学思想在近代欧洲的传播。
2022-07-23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沧县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古希腊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童年是一个过程的起点,一切处于自然状态。公元1世纪的古罗马的教育家昆体良把人的孩提时代比作为“新的器皿”和“纯白的羊毛”,它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这些观点(     
A.目的在于推动家庭教育发展B.强调环境对人成长的决定作用
C.表达了对儿童纯洁性的重视D.与孟子对人类本性的看法一致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康德在其著作《纯粹理性批判》中说:“我们的时代是一个批判的时代,一切事物都必须接受批判。”这里的“批判”的准确含义是(       
A.独立思考,理性判断B.批驳错误,判断是非
C.自我批评,相互批评D.批斗异端,打倒反动
2022-06-27更新 | 256次组卷 | 28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一中2016-2017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文)试卷
9 . 18世纪,欧洲出现“中国热”。一些思想家一方面赞美中国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如孔子思想、科举制度等,但另一方面也批判中国文化中的负面因子,如道德伦理系统中空疏虚伪的流弊、人文科学畸形发达而自然科学则呈停滞状态等。这些思想家的做法
A.反映了宗教改革的转向B.弘扬了文艺复兴的精神
C.立足于启蒙运动的需要D.为中西交流奠定了基础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末至18世纪,欧洲出现了大量介绍中国文化特别是儒家思想的著作和译作,作者和译者大都是在中国传教的传教士。儒家的道德标准推崇强烈的自律意识,即自己希望实现的目标也要帮助别人实现,而自己不想要的东西不要强加给别人。基督教特别是新教同样重视对言行准则的规范,其教义强调克制欲望、努力工作、勤俭节约,通过今世的善功来彰显上帝的恩泽,进而成为上帝的选民,最终得到拯救。欧洲当时处于封建君主专政和宗教神学统治时期,一些有识之士和思想家从儒家学说中看到了曙光,希望借用儒家思想和理念来解决时政的弊端,推行自己的主张和理想。

——摘编自王倩《启蒙时期儒家思想在西方的传播和影响》

材料二   明清之际,《崇祯历书》的编纂和应用,《几何原本》的引进,以及全国大地图的测绘等标志性成果,开启了天文学、数学和地图测绘学等学科向近代科学的转变。尤其是西学重实验、重应用、重理性思维的特点,给中国知识界以深刻的启迪,开始了向经世致用思想方法的转变。而西方先进科学文化的传入,使中国知识界产生极大的震动,中国并非是世界的中心,在中国之外,世界上还存在许多国家;同时,也并非只有中华文化高明,西方科学文化也有不少地方值得中国学习。

——摘编自林延清《试论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的分期、特点和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儒家思想西传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西方之间思想文化交流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