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0 道试题
1 . 有人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只是刚刚撕开了套在人类身上的“笼子”;启蒙运动在进一步撕裂套在人类身上“笼子”的同时,把统治者关进了“笼子”。据此可知,启蒙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主要体现在
A.反对封建专制制度B.批判宗教神学
C.提出民主制度的构想D.促进思想解放
2020-11-05更新 | 433次组卷 | 109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内蒙古赤峰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1
2 .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经历了产生、衰落、复兴和发展的历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普罗泰戈拉《论真理》

材料二   这种对赎罪券的荒谬宣传,使得那些纵有学问的人,对于保持大家对教皇的尊敬,也确实感到困难。对于俗人的怀疑和非难更难以解答。例如:既然教皇为了募款修筑教堂这样一件极不重要的事情而解救了无数的灵魂,那么,他何以不为神圣的慈悲及解救灵魂的最高需要,而索性将一切灵魂都解脱,使炼狱中不留一人呢?

﹣﹣节选自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

材料三   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的权利。然而这项权利绝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一切立法体系最终的全体最大的幸福究竟是什么……可以归纳为两大主要目标:即自由与平等。

﹣﹣卢梭《社会契约论》


请回答:
(1)普罗泰戈拉属于什么运动的代表人物?材料一体现了他的哪一思想主张?
(2)材料二“赎罪券”事件引发了什么运动?结合所学指出其中的主要改革思想。
(3)概括材料三反映的主要思想,指出其在历史上产生的重要影响。
2020-10-26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伏尔泰说:“本身自由,周围的人与自己平等——这才是真正的生活,人们的自然生活”,这说明伏尔泰
A.反对神学束缚,主张人性解放B.质疑教会权威,追求信仰自由
C.反抗专制制度,要求政治变革D.不满王权统治,推崇共和制度
2020-10-22更新 | 448次组卷 | 15卷引用:内蒙古赤峰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教皇尼古拉五世时期(1447~1455年),佩脱罗翻译波利比乌斯(古罗马历史学家)的作品,得到了五百金币奖励:盖利诺翻译斯特拉博(希腊历史、地理学家)的《地理》一书,得到了一千五百佛罗林:费勒福翻译《荷马史诗》,尼古拉五世在银行里给他存入了一万佛罗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尼古拉五世积极倡导文艺复兴运动
B.教皇试图运用古代文化来维护统治
C.人文主义思想为欧洲社会普遍接受
D.这些作品体现鲜明的人文主义精神
6 . 当代史学家西斯·马丁在其《思想的进步史》中说,与文艺复兴运动相比,启蒙运动在许多方面都有明显的超越。“超越”主要表现在 (       
①以“理性”为核心 ②将斗争矛头直接对准封建专制制度
③抨击教会的腐朽   ④主张建立民主与法制的社会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孔子反对盲从,提倡“当仁不让与师”;苏格拉底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二者思想的一致性表现在
A.提倡民本B.呼唤仁爱C.倡导美德D.强调理性
2020-10-16更新 | 84次组卷 | 36卷引用:内蒙古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苏格拉底创立了独特的问答法,其分为三步:第一步,用诘问的方式使人深入思考问题的本质;第二步,在问答中经过反复诘难和归纳,从而得出明确的定义和概念;第三步,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并得出结论。由此可见,苏格拉底问答法
A.具有强烈的人文色彩B.弥补了智者学派理论上的缺陷
C.以否定权威为出发点D.使理性占据希腊社会主导地位
2020-09-28更新 | 618次组卷 | 23卷引用:内蒙古赤峰市第二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4世纪晚期起,英国牛津大学神学教授威克利夫等人不顾教会禁令,将《圣经》译成英文,并大量选用人们熟悉的日常生活用语,使英文《圣经》广为传播。这一行为
A.强化了普通民众的宗教信仰
B.冲击了君权神授的专制思想
C.促使宗教融入民众日常生活
D.有利于摆脱教会的精神控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2013年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496周年,当年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论述了基督教徒有权阅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思想的社会效果是(       )
A.把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B.使基督教徒在上帝面前实现了人人平等
C.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D.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2020-09-26更新 | 118次组卷 | 62卷引用:2014-2015学年内蒙古北方重工集团三中高二下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