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1 道试题
1 . 西方学者马克斯•韦伯提出,新教信仰促成了一种新的社会伦理——现世苦行主义的形成,提倡勤奋、节俭、劳作、克制享乐,这种新的伦理改变了人们获得财富与支配财富的态度和动机,造就了“资本主义的精神”。材料表明
A.新教伦理精神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精神动力
B.新教伦理认为禁欲苦行才能发展资本主义
C.新教伦理精神挑战了西方国家的社会形态
D.新教提倡的克制享乐违背了人文主义思想
2 . 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以理性和科学的光芒,驱散蒙昧、迷信、宗教狂热和专制统治带来的黑暗。启蒙运动思想家的主张有()
①提倡三权分立②宣扬主权在民③赞同君主专制④倡导天赋人仅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2-03-09更新 | 622次组卷 | 19卷引用:重庆市铜梁县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4月份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以下是某同学制作的读书卡片。

1)开通大洋航道后,欧洲从海外掠取巨大财富,刺激了手工业和商业发展。

2)欧洲找回了古典时代的知识,城市开设许多大学;一群新的知识分子主张无论人类或个别的个人都是蒙受神恩,直接由上帝决定其命运。

3)各地势力不甘承受神圣罗马帝国的霸权,寻求自主机会。

据此可知,该同学学习的主题是
A.地理大发现影响世界格局B.宗教改革的历史必然性
C.启蒙时代与大革命的来临D.文艺复兴引发科学革命
4 . 路德认为:“人们应该服从作为上帝的臣相的掌权柄者,并以全部畏惧和崇敬之心听命于他们,正如听命于上帝本人。”他的这一主张
A.推动了近代人文思潮的出现B.确立了耶稣的至高地位
C.奠定了民族国家的理论基础D.客观上强化了世俗王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617年,德意志萨克森的新教徒们制作了一张《宗教改革百年纪念宣传画》,画中的路德正就着从天堂射下的一束光阅读《圣经》,他抬起了头,光芒照在他面前的书页上,阅读它就是与上帝相逢——而这一切并非发生在教堂内。这表明,宗教改革
A.否定天主教会及其教皇的权威B.打破了宗教对人的精神束缚
C.维护了德意志各个阶层的利益D.把矛头对准了封建专制制度
6 . 15世纪有西欧学者提出:“这个世界和它的所有美好事物看来是由全能的上帝为了让人使用而首先创造与构建起来的……人有知识和能力去统治它、管理它”、“……你是你自己的自由的创造者和塑造者”。可以看出该学者
A.批判中世纪神学蒙昧B.倡导宗教信仰自由
C.借助神学塑造人本观D.推崇资本主义制度
7 . 启蒙运动时期,孟德斯鸠批判中国专制,以此力证君主立宪制的合理性;伏尔泰则把中国描绘成宗教宽容、君主开明的理想国度,将其作为法国政治改革蓝图的现实依据。这表明启蒙思想家
A.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融发展B.不能正确认识当时的中国
C.通过解读中国推动社会启蒙D.认为中国落后世界发展潮流
8 . 明朝后期的李贽“离经叛道”,自称异端,向正统思想的挑战,文艺复兴时期的薄伽丘在《十日谈》中抨击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二者本质上反映
A.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要求B.经济发展市民对通俗文化的要求
C.资本主义萌芽个性解放的要求D.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腐朽和没落
9 . 有学者指出,全部的启蒙方案就是将理性思维运用于人脑中的阴暗区域,那里潜伏着威胁性的、分裂性的力量,它们源自偏见、宗教、迷信、不可控制的以及无法想象的情感,源自一切使自主的个体失去自我认知、自我控制的事物。这说明启蒙运动
A.驱散了人世间的黑暗B.旨在增强人的自主性
C.指出了情感的复杂性D.揭露了人性的阴暗面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