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有许多东西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

——普罗塔戈拉

材料二   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的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马丁·路德《致德意志贵族书》

材料三   (启蒙运动)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用语——“社会契约”。……“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这些口号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普罗塔戈拉这段话产生的社会根源。
(2)根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观点的影响。
(3)概括材料三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它是如何破坏“传统的制度和习俗”的?
2019-10-28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内测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人文主义者认为自己找到了人生的真谛。在中国人看来,人生在世并非为了死后的来生,对于基督教所谓此生为来世的观点,他们大惑不解。中国人明确认为:人生的真谛在于享受淳朴的生活,尤其是家庭生活的欢乐和社会诸关系的和睦。

——摘编自林语堂《中国人》

材料二   文艺复兴关心的是今世而不是来世;它关注的是非宗教的古典文化而不是基督教神学。大多数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和文学关注的中心都是人——文艺复兴时期的新人,他或她是自身命运的塑造者,而不是超自然力量的玩物。人们不需要专心于超自然的力量,相反,生活的目的是为了发展自身所固有的潜能。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对比材料一、二,概括中西方人文主义的相同主张。依据这两段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西方人文主义对各自近代社会转型产生的不同影响。

材料三   西方从中世纪遗留下来的是教会神学,只要人的思想世俗化了,理性觉醒了,那么神学的东西不管多么貌似强大,都是不堪一击的非常脆弱的。在中世纪的西方封建国家中,与君权平列的有教权,君权管辖世俗界,教权管辖精神界。……儒家的圣贤主张经世致用,相信可以把现实世界治理成为一个具有良好秩序的、合理的世界,正因这样,儒家经学对我们社会的影响之深是罕见的。封建时代中国的皇帝,既是君,又是圣,君神合一,一切权力都掌握在手里。……中国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得多。

——摘编自关于度《中西启蒙运动的比较》


(2)依据材料三,简要解释“中国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的多”的原因。

材料四   可以说,我们的文明的显著长处在于科学的方法;中国文明的长处到在于对人生归宿的合理解释。人们一定希望看到两者逐渐结合在一起。

——摘编自【美】罗素《中国问题》(1922年正式出版》


(3)材料四的作者对“中西文明”有怎样的见解?
3 . “理性”是人类为自身解放和自由而寻找到的,在相当长段时间内被认为是比较可靠的和有效的工具,但“理性”也不是万能的,我们需正视“理性”。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所谓“启蒙理性”实际上是可以一分为二的,或者说启蒙运动所依据的理性实际上有两种,而这两种理性,不是别的,也就是马克斯韦伯所说的“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前者是伏尔泰们所尊奉的科学理性,后者则是卢梭们所钟爱的人文或人本理性。人文或人本理性由于受本土思维传统、精神气候的影响,也还是带有一种挥之不去的人本主义终极关怀。

——摘编自高毅《浅论启蒙运动的内在紧张》

材料二:人凭借理性对自然的统治造成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危机,人与人的关系也走向异化。更令人震惊的是,高度发达的理性技长竟被用来实现最大规模的最不人道的非理性目的。理性竟然在“合理性”的追求中走向非理性。

——韩秋红、庞立生《理性批判与人的启蒙》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马克思韦伯提出的“两种理性”的不同内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启蒙理性”出现的主要因素。
(2)结合所学知识,从工业革命影响的角度指出材料二中“理性竟然在‘合理性的追求中走向非理性”的表现。综上所述,我们应如何正确看待“理性”?
2019-11-11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三箭分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社会转型是重要的历史发展阶段,对社会转型的关注有利于深化对历史发展的认识。

材料一   近代世界商品经济形态阶段以物中介的特征使资本基于自身的特殊属性——能够不断增值和其物化货币的社会中介功用成为实现社会转型的动力系统的关键因素,近代化的实现即须在资本为要素的动力系统推动下前进,而近代化以纯粹资本作动力系统轴心的历史发展又使其本质呈现为了资本主义化。

——摘编自陈广亮(近代世界社会转型的模式》

材料二   中共中央党校社会学教研室主任吴忠民教授认为,从1840年以来,中国就开始了社会转型的漫长历程。到20世纪上半叶,社会转型的进程明显加快。但是,这种社会转型又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之下进行的,因此既持续进行,又表现出一种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特有的情况:一是现代经济的增长缓慢和畸形化,二是城市化进程的停滞和畸形化,三是开放的进行但带有明显的半殖民地色彩,四是社会分化呈现出一种十分不规则的状态。

——摘编自郭德宏《我们该怎样看待社会转型》

材料三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的转换、传统的产品经济体制向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同时并存,是我国社会转型的基本特点。

——摘编自郭德宏(我们该怎样看待社会转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社会转型的特征并指出推动西方近代社会转型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特征并分析出现这一特征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八九十年代推动中国社会转型的主要因素。
5 . 17世纪,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向正统思想发起挑战;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把欧洲启蒙运动推向高潮。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二 社会公约可以简化为如下的词句: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而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于是,这一结合行为立刻就产生了一个道德的与集体的共同体,以代替每个订约者的个人。

                                                                                                                                    ——卢梭

材料三 在伏尔泰的心目中,“奉行儒学的中国是开明专制君主制的典范,那里有真正的信仰自由,政府……从不规定国民的宗教信仰”。“中国的政治体制又是和儒家道德原则结为一体的。这种政治与道德的统一,也为对现实不满的法国人提供了一种榜样。”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1)分别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主要观点,并指出两者的相同之处。这两者在政治、经济方面有何相似的时代背景?
(2)据材料三并结合伏尔泰所处的社会环境,分析伏尔泰高度赞赏中国儒学的原因。结合材料一指出伏尔泰的认识有何局限。
(3)18世纪法国的进步思想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迅速爆发,而17世纪中国的进步思想却很快沉寂下去。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两种不同状况的根本原因。
6 . 自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礼记·儒行》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材料二   宋代的理学家们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一方面在传统儒学中寻找能够利用的因素,在消化吸收的同时,他们创造性地提出了许多富有特色的儒学概念,并给予系统的哲学论证,理学家提出“理”作为宇宙万物的本源。它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以儒家“圣人”为最高境界,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是一种理性主义的哲学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1632年~1704年)的宇宙,不用以支持君臣、父子、夫妇永恒不变的秩序,其人生目的是保持“人身财产”,包括生命、自由和赀产。洛克反对霍布斯(1588-1679),但也引用其著作《巨灵》里的“自然状态”和“社会契约”两个观念。但是他的自然状态不是一个吃人的社会。即在初民时期,人类已经遵照自然法则,各人事有绝对的自由,彼此平等,以己之所欲,施之于人。组织政府的目的,无非要保持这样的状态。

洛克也用社会契约的名义引入他自己的设计。例如政府必有人民之认可。民主体制,总是少数服从多数。如果一个公民不满意公众的决议,他有权脱离这国家,另寻出处。政府则三权分立,立法、行政之外,另有“中央政府权力”专管外交。内中立法权及立法机构最为重要。经过洛克,资本主义的思想体系已告成熟

——摘编自黄仁宇《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提炼我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理学的特点。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理学思想与洛克思想的不同点,并分析两者差异产生的根源。
7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要求。

材料一指南针、印刷术与火药大约在十二三世纪之后,陆续传入欧洲。……13世纪指南针已在欧洲遍应用。造纸术、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12世纪传入欧洲,到1450年又有了德国人约翰·古腾堡的铅锡锑合金铸成的活字发明。廉价书籍的印刷出版,又使资产阶级思想革命运动有了文化武器。火药及火器的发明和使用,不仅改变了作战方法,而且成了资产阶级捣毁封建贵族统治的物质武器。所以马克思曾把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称之为“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材料二近代自然科学则是指从16~19世纪这一时期的自然科学,又称为近代实验自然科学。……15世纪中叶,资本主义政权陆续在欧洲各国建立,资产阶级革命为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提供了社会条件。在这同时,科学本身为争得自己的独立地位,摆脱宗教的桎梏,也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许多科学家为坚持真理而献身的精神,在科学史上写下了壮丽的篇章,实验科学的兴起,更使自然科学有了独立的实践基础。从此,近代自然科学开始了它的相对独立发展的新时代。

——摘编自远德玉、丁云龙《科学技术发展简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我国的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发展进程产生的重大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自然科学产生的条件有哪些?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典人文思想究天人之际,立意其高远而又不偏不倚。……国人特殊的思维方式,使他们往往会转换不同的角度来综合性地观照同一种事物,以求更加完满地把握其中的内蕴,不会将其中某个方面加以无限放大来挤占其他的方面。对于人性的开展与实现,他们给出的人性空间既有超凡出世的神圣维度,也有食色性这些与动物性接壤的维度;既有与众人合作组成和睦家庭社会的内涵,也有与自然万物达成一片的内涵;既有感性的层面,也有知性的层面,更有感知意识所不能及的玄妙的层面。这种上下左右都没有封畛的全方位开放的人性,……对于生活在不同境地的人都有一种普适性。

材料二   在文艺复兴以来西方人文主义图景中,人性与神性、人性与物性之间始终存在着一道填不平的鸿沟。……从人本出发,则会将神本、物本遮蔽;从神本出发,也会将人本遮蔽;从物本出发,就会反过来与人本、神本相冲。因其不能兼容,自然彼此间存在着排异反应,总是处于相冲相克之中。……它对人存在的理解中,向上的一极没有包含神圣的维度,向下的一极没有包容自然万物,因此势必将人生神圣的维度让渡于宗教,将自然的和谐割让给科学。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孔见《从三点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与西方近代人文主义思想的异同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与西方近代人文主义思想对各自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古希腊哲学繁星般的智慧天空中,其实智者学派也是一颗璀璨的明星,纵然在哲学争鸣的古希腊时代被苏格拉底的理性论批倒,但其将哲学的思辨注入了古希腊哲学思想的肌体;即使他们在思辨的道路上走到另一个极端,但正如一些学者所言:没有智者学派,就很难设想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冉海涛《古希腊智者学派之浅析》

材料二   文艺复兴在各方面都创造了毫不逊色于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成就。伯鲁乃列斯基的佛罗伦萨大教堂穹顶从古罗马万神庙而来,米开朗琪罗的圣彼得大教堂穹顶更是将恢宏壮阔、庄严崇高发挥到无以复加。……在理性的建筑构图原则中加入了艺术家的创造激情和审美装饰,建筑史开始了充满人性、向往自然、追求和谐的新篇章。

——《略论文艺复兴建筑的历史成因及历史地位》

材料三   18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这场持续了几乎整整一个世纪的运动涌现出了一大批启蒙思想家,即曾为恩格斯所称赞的“为行将到来的革命启发过人们头脑的那些伟大人物”;创造了法国历史上一个灿烂夺目的时代,因而人们一般把18世纪称作法国的“启蒙世纪”或“哲学家的世纪”。

——黄淳《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兴起及其特点》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智者学派思想的特点及古希腊思想文化繁荣的原因。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该现象出现的社会因素。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世纪”所倡导的主要思想和所产生的影响。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根本上讲,儒家思想认为,社会治乱的根本在于人心,因此,要从根本上达到社会的治理,就应当从人心的治理入手。……光靠法制和制度的健全,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的治乱问题。重视人心治理的儒家学说在这方面则显然略胜一筹。这也是为什么在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之后,统治者在百家中把以重视人心治理的儒家思想定为一尊的原因之一。”
材料二        一般认为,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和文明成果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这种潮流不断加强,期间涌现了许多的代表性人物,例如下表的几位人物:
人物编号
人物速写
①梁启超
号“饮冰室主人”,曾拜“南海先生”为师。
②李鸿章
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被指为“卖国贼”。
③魏源
著有《海国图志》一书。
④陈独秀
《新青年》的创办者,批判封建正统思想的领军人物。
⑤林则徐
民族英雄,领导了“虎门销烟”。
⑥康有为
广东南海人,著有《孔子改制考》一书。
⑦李大钊
曾任北大图书馆主任,著有《庶民的胜利》一书。
⑧曾国藩
创建了“湘军”,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


材料三        以下是启蒙运动时期一些思想家的言论
孟德斯鸠:这个禁欲的职业(神职)摧残了许多人,即使瘟疫与最惨烈的战争也从来不至如此。
伏尔泰: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项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
卢梭: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处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
康德: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战国时期的孟子和荀子又是如何继承并发展其学说的?
(2)从对“西学东渐”的认识和实践的角度,概括材料二中人物各属于哪一派别,并按派别将其分为四类(每一类两人,不用写人名,只写编号)
(3)根据材料二,分别概述这四个派别人物向西方学习的态度和主张。
(4)材料二中,派别和主张的出现说明了中国近代前期向西方学习的特点是什么?
(5)根据材料三概括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基本内涵。
2019-01-30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山东泰安市泰山中学高二上期学情检测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