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9 道试题
1 . “‘宗教改革’一词像‘文艺复兴’一词一样容易使人产生误解……表面上看,宗教改革可以理解为对教会某些弊病的反应……这些弊病很容易激怒人们,但它们只是新教徒进行宗教改革的借口,而不是根源。”下列表述与材料主题意思相符的是
A.宗教改革一词没有准确地揭示运动实质
B.宗教改革是采取宗教异端的形式进行的
C.宗教改革是因为教会出售赎罪券而引发
D.宗教改革没有对天主教进行彻底的改革
2018-11-15更新 | 377次组卷 | 32卷引用: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有的学者把明末反封建礼教称之为“启蒙思想”或“启蒙主义”;泰州学派的支系,主张“唯情主义”的大戏曲家汤显祖也被认为是“深具启蒙思想的人”。这就容易使人们错误地以为16世纪明末的反封建礼教、主张个性解放的运动类似于发生在欧洲18世纪的“启蒙运动”。……我认为,上述两种运动不仅在表现形式、而且在实质内容上都有不同,18世纪欧洲的“启蒙运动”是以“唤起”理性为特征,而16世纪明末的反封建礼教的运动是以唤起人们的情感释放为特征。前者的结果是:自然科学重大的突破、社会科学基础的建立和资本主义民主制国家的建立。后者的结果是:虽有少数思想家仍然坚持反对封建专制礼教,但在清军入关后封建专制礼教的强化和对批判礼教的文人学士无情的镇压,使反对封建专制的礼教浪潮被打断了。

——北大教授汤一介《启蒙在中国的艰难历程》


评价材料中汤一介教授关于明末反对封建礼教和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自从人类察觉到一个人具有两个人食粮的好处的时候起,平等就消失了……不久便可以看到奴役和贫困伴随着农作物在田野中萌芽和滋长”。这段话可能是
A.伏尔泰的言论B.孟德斯鸠的言论C.卢梭的言论D.苏格拉底的言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文艺复兴时代的人士受中世纪先人们学识与艺术的恩惠,无疑的实在很多,而且,文艺复兴时代的人士们也无疑的与他们的祖先一样的笃信宗教,轻信人言,满怀阶级意识和封建思想。可是他们也是唯物论者,怀疑论者和个人主义,这些都是中世纪闻所未闻的。”这段话的主旨是
A.文艺复兴运动呈现过渡时期的风格特点
B.文艺复兴运动完全摒弃中世纪思想文化
C.文艺复兴运动不可避免具有中世纪遗风
D.文艺复兴时期的人己初具人文主义精神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据《启蒙运动百科全书》记载:启蒙运动时期,某一学说有两个灵感来源,一是英格兰的政治制度,另一个是生物学中的生机论学说。生机论不是把有机体看成机器,而是视之为力求维持动态平衡的不断变化的实体。据此推断提出此学说的代表人物是
A.伏尔泰
B.卢梭
C.孟德斯鸠
D.达尔文
2018-06-07更新 | 208次组卷 | 29卷引用:2013届江西省新余市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卷
6 . 卢梭在《民约论》中说:“立法权是国家的心脏,行政权是国家的大脑,大脑使各个部分运动起来。大脑可能陷于麻痹,而人依然活着。一个人可以麻木不仁地活动,但是一旦心脏停止了它的机能,则任何动物马上就会死掉。”这一观点突出强调的是
A.立法权是国家的心脏
B.议会至上,依法治国
C.行政权是国家的大脑
D.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2019-11-08更新 | 238次组卷 | 51卷引用:2013届江西南昌10所重点学校高三下学期二模冲刺文综历史试卷(8)
7 . 孟德斯鸠曾不止一次用渔网的比喻来解释“政治自由”:在一个治理良好的政府下,人民处于法律之下,尽管像鱼身处渔网之中,却相信自己是自由的。这反映了他
A.提倡受法律保护的自由
B.推崇分权制衡下的民主
C.主张推翻封建专制制度
D.强调政治自由的重要性
2017-11-16更新 | 679次组卷 | 37卷引用:江西省上高二中2019届高三5月全真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普罗泰格拉在其著作《论神》中说:“我不能断定神是否存在,认识神障碍众多,第一是对象不明,第二是人生短暂。结果其著作被公焚。公元前399年,检察官阿尼图斯、悲剧诗人美勒托和修辞学者吕孔控诉苏格拉底不敬城邦认可的神、另立新神和腐蚀青年而判处死刑。对此表述最准确的是
A.人文精神并非是雅典主流思想B.城邦精神排斥多神崇拜
C.城邦政治王权和神权相结合D.神在雅典人心中地位提高
2017-11-02更新 | 577次组卷 | 28卷引用:2018全国统一招生考试江西省赣州中学高三4月模拟考试卷-历史(B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有学者指出:对于欧洲的现代化进程而言,真正的文化起点不是富庶的意大利那场华丽而感性的文艺复兴,而是贫穷的北欧那场质朴而深刻的宗教改革。这一认识主要是基于宗教改革
A.倡导个性解放,反对盲从
B.突显了资产阶级的革命精神
C.具有更为广泛的群众基础
D.摧毁了欧洲传统的宗教信仰
2017-10-10更新 | 559次组卷 | 25卷引用:江西省新余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中毕业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皇尼古拉五世时期,1455年,佩脱罗翻译波利比乌斯(古罗马历史学家)的作品,得到了五百金币奖励;盖利诺翻译斯特拉博(希腊历史、地理学家)的《地理》一书,得到了一千五百佛罗林;费勒福翻译《荷马史诗》,尼古拉五世在银行里给他存入了一万佛罗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教皇收买学者阻挠人文主义的传播
B.教皇迎合文艺复兴的历史潮流
C.人文主义思想为欧洲社会普遍接受
D.罗马教会成为文艺复兴的中心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