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一书中指出,中国之所以历史悠久,文化发达,国家相对稳定,纯系地理条件使然。中国的边界,或为大海,或为高山沙漠,外敌只能从北方入侵,所以安全较有保障。虽发生分裂,但不久即复归统一,主要也是地理原因。中国以长江为天然屏障,分为南北两部分。由于气候的原因,北方人彪悍好战,南方人温顺怯懦;北方人一旦跨过长江,无须经过旷日持久的战斗便可迅速控制全国。南方人习惯于俯首听命,故不易形成分裂。
材料二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在人类文明初期,地理环境对于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和社会生活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是地理环境因素通过作为人类物质生产活动要素之一的劳动对象而实现的。作为劳动对象,地理环境因素决定着物质生产活动的类型、方式等,并通过决定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进而影响到人类的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
(1)结合材料一请对孟德斯鸠中国 “历史悠久、国家稳定”原因的观点进行评析。
(2)结合材料指出马克思、恩格斯与孟德斯鸠在地理环境与人类社会关系上的认识有何本质区别?
2 . 16、17世纪罗马教廷和“学问之神”亚里士多德均受到挑战。“挑战”来自于
①马丁·路德倡导“因信称义”
②英国国教成为独立的民族教会
③伏尔泰称教皇为“两足禽兽”
④伽利略开创了实验与演绎结合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在中世纪的欧洲,“人类把自己用才华和智慧创造的一切几乎都视为上帝的恩典。”下列各项中,最先给这种认识带来冲击的是
A.新航路的开辟B.文艺复兴C.宗教改革D.启蒙运动
2016-11-27更新 | 137次组卷 | 27卷引用:2011届河南省开封市高三统考历史卷
4 .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具有明显的阶段特征。

古代雅典学者普罗泰格拉在《论诸神》中说:“关于诸神,我既不能说他们存在,也不能说他们不存在。”他被控犯有渎神罪,被迫逃离雅典。

文艺复兴时期的很多作品均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但已出现一些新特点,如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后人评论这幅画时说:“圣母好像在说:‘请你们抱去吧,他不是我的。’但同时又把他紧贴在怀里,好像如果可能,她就带着他逃到一个遥远的地方去,用自己的奶来喂养这个并非‘救世主’,而是自己儿子的普通婴儿。”

启蒙运动中,大多数思想家反对各种宗教偏执行为,认为教会散布的蒙昧主义造成了社会上普遍的愚昧和宗教狂热。有人甚至主张无神论。


结合所学,从人与神关系的角度,对材料所述历史现象进行解读。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5 . “学者与政治家一同复苏了人类尊严的骄傲、人类实践主义的自信以及古典思想的魅力,他们在世俗舞台上首先表达了这些思想。”材料描述的是
A.智者学派B.文艺复兴C.宗教改革D.启蒙运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4) |
名校
6 . 学者张鸣说:“为什么没有人利用天主教来叛乱呢?因为天主教是本教,普通信徒对教义是不能随便解释的,《圣经》的解释权掌握在教皇手中。但是新教就无所谓……每人都能按自己的理解读《圣经》,这样必然会产生对教义的不同解释。”下列符合材料对新教描述的是
①《圣经》具有最高权威
②因信称义
③人们可以支配自己的命运
④新教具有很强的可塑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7 . 大历史观主张用宽视野对历史进行整体认识,从长远的社会发展看历史的脉动,从中西比较看历史事物的特殊性。以此了解历史发展的趋势和走向,洞悉其背后深刻的自然环境、经济和文化因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视角一洞悉中外并生的“思想繁荣”

周朝社会,人的思想可以自由驰骋了,中国这一思想繁荣时代与古希腊的哲人时代几乎是同时产生的,不过他们得出的答案大相径庭。从而使地中海文明、南亚文明和东亚文各自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下去。在西方那种多元社会里,各种社会力量都通过法制以获得平衡。而在古代中国,儒家开创的伦理道德传统,使中国文明比其他任何文明都更为注重伦理道德的价值。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视角二认识影响近代的“东西文明”

1400年到1800年间,相比于世界其它地区,欧洲政治和军事力量获得显著发展。这基于两个原因:亚欧非大陆的科技文化创新最终传播到西欧地区;新型火药武器时代已经到来,而西欧也已准备好迎接挑战……在西欧发生的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不断发展,使西欧人的思想传播至世界其他地方,并成为指导人类处理问题的各种方法。这有助于将理性科学作为衡量和解释自然世界以及人类行为的标准。

——埃德蒙《世界史:大时代》

视角三探寻各具特色的“文明传承”

西方文明发展史是几个民族的接力长跑,一个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后走向了衰老。一支年轻有活力的民族就接过了这个文化的接力棒,创造了又一个辉煌的文明……一棒一棒传到今天,每次毁灭都是新的契机。中华民族则没有这样的接力,华夏族一直是主体,只是不断的扩大容量。


(1)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述促使东西方“这一思想繁荣时代”到来的因素。
(2)依据材料,以中国与西欧为例,说明近代历史上世界各地区文明的相互影响和促进。
(3)你是否赞同材料中“文化接力”的观点?说明理由。
8 .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古希腊辩士学派哲学家普罗塔哥拉一句名言。它之所以能够成为名言,主要是因为
A.它认为人类本身的判断是宇宙万物最后的标准
B.其劝告人类与自然分道扬镳
C.它强调了人的决定作用
D.在价值观上,它对那个时代以及后来的文艺复兴运动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