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5 道试题
1 . 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以理性和科学的光芒,驱散蒙昧、迷信、宗教狂热和专制统治带来的黑暗。启蒙运动思想家的主张有()
①提倡三权分立②宣扬主权在民③赞同君主专制④倡导天赋人仅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2-03-09更新 | 622次组卷 | 19卷引用:安徽省滁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以下是某同学制作的读书卡片。

1)开通大洋航道后,欧洲从海外掠取巨大财富,刺激了手工业和商业发展。

2)欧洲找回了古典时代的知识,城市开设许多大学;一群新的知识分子主张无论人类或个别的个人都是蒙受神恩,直接由上帝决定其命运。

3)各地势力不甘承受神圣罗马帝国的霸权,寻求自主机会。

据此可知,该同学学习的主题是
A.地理大发现影响世界格局B.宗教改革的历史必然性
C.启蒙时代与大革命的来临D.文艺复兴引发科学革命
3 . 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相信,存在着牛顿所证实的控制物质世界、也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他们开始将理性应用于所有领域,使一切事物-所有的人、所有的制度、所有的传统-都受到理性的检验。据此可知,启蒙思想家所倡导的理性
A.根源于经典力学体系B.成为压抑个性的新权威
C.融合自然与社会法则D.揭示出社会发展的规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617年,德意志萨克森的新教徒们制作了一张《宗教改革百年纪念宣传画》,画中的路德正就着从天堂射下的一束光阅读《圣经》,他抬起了头,光芒照在他面前的书页上,阅读它就是与上帝相逢——而这一切并非发生在教堂内。这表明,宗教改革
A.否定天主教会及其教皇的权威B.打破了宗教对人的精神束缚
C.维护了德意志各个阶层的利益D.把矛头对准了封建专制制度
5 . 尼柯罗·马基雅维里(1469- 1527年)认为,君主可以运用暴力和欺骗、高压和怀柔、刽子手和牧师相结合的软硬兼施手法来维护自己的统治。他用狮子和狐狸来作比喻,认为君主应当效法狮子和狐狸,要像狮子一样威严,使豺狼恐惧;要像狐狸一样狡黠,能识破诡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马基雅维里认为为达目的可以不择手段
B.人的眼光来观察政治,使政治摆脱宗教和道德的束缚
C.反映了西欧世俗封建主反对天主教神权统治的要求
D.反映了资产阶级建立统一强大中央集权国家的进步要求
6 . 15世纪有西欧学者提出:“这个世界和它的所有美好事物看来是由全能的上帝为了让人使用而首先创造与构建起来的……人有知识和能力去统治它、管理它”、“……你是你自己的自由的创造者和塑造者”。可以看出该学者
A.批判中世纪神学蒙昧B.倡导宗教信仰自由
C.借助神学塑造人本观D.推崇资本主义制度
7 . 1543年,马丁•路德依照着未经后世篡改的希伯莱文和希腊文原本翻译的德文圣经面世了,这一成果(  )
A.使基督徒摆脱了神权的束缚
B.具有政治革命和民族革命的双重效果
C.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D.使新教完全摆脱了天主教会的控制
2022-02-16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九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18世纪法国很多学者认为:上帝作为世界的“始因”或“造物主”创造了宇宙和它存在的规则,但创立之后上帝就不再对这个世界的发展产生影响,而让世界按照它本身的规律存在和发展下去。这一主张
A.促进了宗教改革在整个欧洲的开展B.为卢梭的分权学说奠定基础
C.表达了封建王权独立于教权的意愿D.有利于理性主义的广泛传播
9 . 1791年7月,法国国民议会征用圣热纳维耶芙大教堂改为先贤祠,用以供奉伏尔泰等人。在仿古罗马万神殿的三角门楣上,雕刻了"献给祖国感念的伟人"的铭文,大型浮雕的主题从天使围绕十字架的"信仰之爱"变成了"祖国为公民与英雄加冕"。这反映出
A.法国开始形成近代民族国家B.天主教失去精神独裁地位
C.启蒙运动推动了思想解放D.当时政权注重塑造民族意识
10 . 有启蒙思想家认为,可以把思想中的理性(秩序、规则)当作自然中的理性(规律、法则),认为自然中的理性是社会生活和道德生活的指南,伽利略—笛卡尔—牛顿所描绘的数理世界井然有序。科学理性给黑暗的自然带来了清明的规律,在社会政治领域,也应该有同样的规律。由此可见,启蒙运动
A.脱胎于近代的科学革命B.运用了科学精神和方法
C.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形成D.摆脱了神学思想的束缚
2022-01-01更新 | 153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