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8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教皇英诺森三世(1198-1216年在位)利用外交“技巧”和政治手腕,在欧洲政治舞台上纵横捭阖,使欧洲的一些君主成为教廷的封臣。然而14世纪以后,各国纷纷切断本国教会和罗马教廷的关系,同时加强对本国教会的控制,削弱和缩小了天主教会的势力范围。这一变化说明(     
A.欧洲各国之间的矛盾冲突日益加深B.西欧国家民众的信仰危机开始出现
C.顺应了新教徒资本原始积累的要求D.欧洲各国政治实力和经济实力增强
2 . 18世纪上半期,欧洲喜歌剧有了较大变化,以市民、工场主、工人、农民、流浪汉为题材的增多,反映王公贵族豪奢生活的题材减少。这些喜歌剧题材变化还常常表现为歌颂中下层人民的热情、公正、智慧和力量。这些变化说明(     
A.工厂制度弊端显著B.思想变革影响艺术
C.封建制度不可挽救D.自由主义成为主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苏格拉底认为,“(雅典)把权力交给所有的公民,不需要国家管理者具有专长,不要求他们具有真知灼见。一个国家应当由既有专业知识又有道德的人去管理,统治者不再是有王笏的人,不是偶然选中的人,不是攫取财富的人,不是使用强术骗术的人,而是有统治知识的人。”据此判断,苏格拉底(     
A.高度赞扬雅典的民主政治B.质疑雅典民主范围的局限
C.批评雅典的直接民主政治D.主张雅典应实行寡头政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历史学家卡尔·贝克尔在其著作中称,“他们”并不是“反历史的”,相反,“他们”十分关注历史,急切地审视历史,希望从中找到关于人类经验的永恒而普遍的原则;“他们”嘲笑宇宙是在六天创造出来的观点,但是“他们”依然相信,上帝根据理性计划为天类创造了这个精美的机器。材料中的“他们”包括(     
A.彼特拉克B.孟德斯鸠C.达尔文D.马丁·路德
2023-03-24更新 | 230次组卷 | 3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5 . “卢梭并不认可启蒙思想家的怀疑精神能够把人们的心灵从对自然、对神的迷信中解放出来的说法。他认为,人们过度依靠理性,就必然失去了自由的意志和过上自主而自然生活的可能。理性只适合用以建立一种人为的政治社会,而不适用于培养自然的习性与美德。”据此可知,卢梭(     
A.主张用情感取代理性B.背离了启蒙运动的核心主张
C.注重自然情感的驱动D.试图调解理性与神学的矛盾
2023-03-24更新 | 1980次组卷 | 19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苏格拉底在谈到理想中的政体时说:“君主和统治者并不是那些拥大权、持王笏的人,也不是那些由群众选举出来的人……也不是那些用暴力或者欺骗手法取得政权的人,而是那些懂得怎样统治的人。”据此可知,苏格拉底(     
A.倡导君主政体B.强调权力制约
C.主张专家治国D.尊崇思想自由
2023-03-23更新 | 408次组卷 | 5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7 . 16世纪初的思想家伊拉斯谟在《愚人颂》中写道:“神父们宣称‘草草背出祷告词,就算是合宜地履行了职责’;假如上帝能听到或听懂他们虚弱无力的祷告,我将十分惊讶。”他的著作《基督徒战士手册》号召弱化圣礼的重要性,并为人们的道德生活提供指导。这反映出伊拉斯谟(     
A.改变了基督教的基本教义B.揭开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序幕
C.对教会进行人文主义批判D.突破了文艺复兴思想的界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英国启蒙思想家洛克认为,像北美原住民那样的群体,并没有运用理性来劳动的能力,因此他们生存的地方,就理应让当时具有充分劳动能力的英国资产阶级那样的群体去占有。洛克的认识可以说明(     
A.启蒙程度决定历史判断B.地域因素制约历史研究
C.个人立场影响历史认知D.文明水平左右历史结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在中世纪的天主教看来,灵魂获得拯救的最好方法就是躲到修道院中,做一名修士或修女,潜心修道。宗教改革以后,新教主张信徒不须去修道院,只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做善事,刻苦耐劳,同样能获得灵魂上的拯救。这种宗教精神的变化(     
A.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B.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
C.破除了禁欲主义的束缚D.促进西欧摆脱专制王权的统治
2023-03-22更新 | 1604次组卷 | 18卷引用: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5世纪以前,西亚北非、欧洲的许多人主要通过瓷器、丝绸等商品认识中国,极少数到过中国的人,也多倾向于描述中国的富庶,这导致中国文化在异域人眼中具有强烈的神秘色彩。中国文化的神秘感在欧洲消散主要得益于(       
A.启蒙运动的高涨B.工业革命的开展
C.三角贸易的兴起D.世界市场的形成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