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22 道试题
1 . 人文主义是世界思想文化领域的瑰宝,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希腊神话用神的形象体现人的智慧和力量,体现出古典人本主义。……人类对于自然相对独立,对于自身社会具有一定的自主权……人不是社会与国家的消极附属品,而是宇宙中万物的尺度。

——杨师群《中西方上古宇宙观及相关文化之比较》

材料二 


材料三 文艺复兴中人们重视人的价值、重视现世的生活以及反对“权威”的精神,都在当时人中间唤起了对于天主教会及其神学的怀疑及反感。……文艺复兴运动培养了大批人才。这些人中有的被称为基督教人文主义者、人文主义泰斗,有的被誉为宗教改革的先驱,他们在各自不同的领域对宗教改革运动的发生和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林涛《浅议文艺复兴对宗教改革的影响》

材料四 (启蒙运动)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用语——“社会契约”,……“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古希腊哪一学派的主张?
(2)据材料二,指出拉斐尔的圣母像与中世纪相比,在立意上有何变化。列举两例文艺复兴在文学领域取得的成就。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对欧洲社会产生的影响。
(4)据材料四,概括启蒙运动的思想主张。与材料三相比,人文主义有何新的发展?
2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今也,以君为主,以天下为客。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卢梭从社会契约论中引申出了“人民主权”说。人民是最高权利的来源。人民的意志、公共意志应表现为最高权利。人民绝不允许在自己头上再加一个最高指挥者。最高统治者是人民托他办事的。卢梭反复论证:每个人生来就是平等的、自由的,平等和自由是合乎人的天性的,是自然赋予每个人的权利。他还认为:把最高权力集中一个自然人之手,也就是集中于一个具体的人手里,是及不合理的。

——杨鹏飞《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现代文明》

材料三   16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启蒙思想与18世纪的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

——张岱年等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问题
(1)材料一中黄宗羲提出的民主思想是什么?
(2)材料二中卢梭提出的思想是什么?有何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潮能与欧洲启蒙思想“等量齐观”吗?说出中外启蒙思想的的最大差异是什么?影响有何不同?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17世纪的中国,时当明中叶以后,封建主义、专制主义社会经历一千多年的发展,正在经受前所未有的变动,它不仅表现在经济上产生有别于封建生产关系的资本主义萌芽,还表现在文化上涌现出 与正统思想相叛离的因素。

—— 刘志琴《明清之际文化近代化的萌动与夭折》

材料二:我们从两个角度来审视启蒙运动。一方面,启蒙运动的开创者和追随者对他们所继承的那个世界提出了广泛的批判……另一方面,启蒙运动的倡导者试图为更为清晰可靠的理解这些问题奠定充分基础。 总之,启蒙运动乃是在批判与创新的大破大立之中展开。

—— 《启蒙运动百科全书》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列举16、17世纪的中国“与正统思想相叛离”的若干思想家(要求至少列出三位),指出这一时期这股新思想的历史地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归纳欧洲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们“在批判与创新”中“大破大立”的表现,概述启蒙运动思想家们的这种“创新”对近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所产生重大影响的相关史实。
4 . 变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进步,就必须与时俱进,勇于变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教拒绝了罗马教廷为基督教会当然领袖的传统,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他将直接与上帝对话…更为重要的是,新教置宗教和教会于政府行政和国家法律的掌管之下,从而消除了教会对于世俗权威的威胁。…宗教改革使中世纪的宗教开始向近代过渡,同近代社会的政治、文化融为一体。

——摘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中华民国的创立,结束了绵延两千多年的专制统治,代之以民主共和国。民主共和在中国的确立,经历了一个由不完整到逐渐完整、先地方后中央的发展过程。同时也是民主共和国性质的宪法、法律制定、修改和存续的过程。

——摘自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上卷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鼓励外来投资和引进外国技术。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1992年政府发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信号。事实上,过去的计划型经济体系已经让位于以商品和服务的需求来决定产量和价格,政府作用仅局服于为市场经济提供稳定的竞争环境。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辛亥革命导致的中国政治制度的重大变化。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政府发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信号”的重要意义。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启蒙运动发生在十七、十八世纪的欧洲,最初产生在英国,而后发展到法国、德国与俄国,此外,荷兰、比利时等国也有波及,启蒙运动的影响巨大。

材料一 这种氛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十八世纪占支配地位的观念:科学方法是研究社会活动和自然现象的唯一可行的方法。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因此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

材料二16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l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1)据材料一分析启蒙运动的起因。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时期“理性”思想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时代背景,分别从中国与欧洲角度分析明清时期的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的原因。
6 .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是欧洲近代史上两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们提出并发展了人文主义。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作为对其所向往的人性的追求,摒弃了宗教教条,将价值取向由“神”转向“人”,但它缺乏“科学”的基础,仍然无法摆脱“神”的羁绊。18世纪的启蒙运动,以对科学知识的张扬,对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的鼓吹,在日后转化为一场旨在充分肯定人的根本价值、强调人的尊严的思想运动。

材料二 科学的人文主义是在保持和光大旧人文主义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给它注入旧人文主义所匮乏的科学要素和科学精神。其新颖之处在于:明白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以此作为安身立命的根基之一;对激进的唯意志论和极端的浪漫主义适当加以节制;依靠科学自身的精神力量和科学衍生的物质力量,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的自我完善;科学理应是而且必须是为人的和属于人的,为的是人的最高和长远的福祉。没有人文情愫关怀的唯科学主义是盲目的和莽撞的。

——以上材料摘编自马龙闪《近现代科技与思想文化》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科学的人文主义”的内容。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子学或国子监,是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教育管理机关和最高学府。清因明之旧制,世祖始修葺北京国子监。据《清史稿·选举志》记载:“世祖定鼎燕京,修葺明北监为太学。顺治元年,置祭酒、司业及监丞、博士、助教、学正、学录、典簿等官。设六堂为讲习之所,曰:率性、修道、诚心、正义、崇志、广业。一仍明旧”。学子多自官宦之家。由于政治腐败,学校成为科举的附庸,监生多纳粟入学,为科名声利而学,致于积重难返。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设学部,国子监归入学部。

—《中国古代教育史话》

材料二   不同于中世纪的教育,文艺复兴时期的学校教育,多为个人、教会所办,注重人的实际能力的培养,培养出为世俗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为此人文主义教育家对当时教育和教学的内容与方法进行了革新,还增加了艺术、政治、历史、哲学等人文学科教育。学校主要是贵族子弟,人文主义教育家以古代希腊的体育传统为依据,主张通过一般体育和军事锻炼发展学生的体格。一方面仍然进行虔信上帝的宗教道德教育,同时又强调培养勇敢、勤勉等品质的世俗道德教育。比如文艺复兴时期的德国大学,不仅汇聚了一大批人文主义思想家,而且拥有一批一流的自然科学家在传递着近代科学思想。这是在他们的影响下,才产生了第谷、开普勒等近代科学的先驱人物。

—《外国高等教育史论集》

(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比较清代的中国同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在教育内容、教育方向、管理体制上有哪些不同?

(2)造成中国明清时期教育不同于西方的政治、经济因素有哪些?

(3)分析清代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在教育发展的差异对欧洲和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不同影响?

8 . 人文主义是世界思想文化领域的瑰宝,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希腊神话用神的形象体现人的智慧和力量,体现出古典人本主义。……人类对于自然相对独立,对于自身社会具有一定的自主权……人不是社会与国家的消极附属品,而是宇宙中万物的尺度。

——杨师群《中西方上古宇宙观及相关文化之比较》

材料二 

材料三 文艺复兴中人们重视人的价值、重视现世的生活以及反对“权威”的精神,都在当时人中间唤起了对于天主教会及其神学的怀疑及反感。……文艺复兴运动培养了大批人才。这些人中有的被称为基督教人文主义者、人文主义泰斗,有的被誉为宗教改革的先驱,他们在各自不同的领域对宗教改革运动的发生和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林涛《浅议文艺复兴对宗教改革的影响》

材料四 (启蒙运动)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用语——“社会契约”,……“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古希腊哪一学派的主张?分析其产生的社会条件。
(2)据材料二,指出拉斐尔的圣母像与中世纪相比,在立意上有何变化。列举两例文艺复兴在文学领域取得的成就。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对欧洲社会产生的影响。
(4)据材料四,概括启蒙运动的思想主张。与材料三相比,人文主义有何新的发展?
2020-10-17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银川市宁夏大学附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今世界的共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原意是“再生”“复活”“复兴”。16世纪资产阶级历史学家基本上承袭此概念,认为文艺在希腊罗马的古典时期曾高度繁荣,而到中世纪时却衰败湮灭,直到此时才获“再生”与“复兴”,因而得名。但此时的文化并非古典文化的简单恢复,而是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方面反封建斗争的反映,故此名没有把这个时代充分地表达出来。

材料二   到了17—18世纪的欧洲,出现了自由、平等、反对封建统治的新思想,促进了欧洲社会的极大变动,给封建势力沉重打击,不但在理论上提出建立新的社会蓝图,还不断有实际行动的出现。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及原因?
(2)列举两位西方启蒙思想家主要代表并写出其思想主张;分析欧洲启蒙思想家们提出了怎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2016高二·全国·课时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们的绘画,我们的雕塑,我们的知识,总而言之,不胜枚举的一切都是我们创造的;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各种语言和文字也是我们创造的。越是想象,我们就越是不能不赞叹这些成果,不能不为这些成果而感到惊异

——摘编自王军、徐秀云编著《意大利文学史——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

材料二   但是罗马教廷人士硬说:世俗权力不是在精神权力之上,管不着它——请问这是什么基督教义?……所以,我说: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的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摘编自马丁•路德《致德意志贵族书》


(1)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材料一所反映的核心思想及其突出特征。
(2)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材料二所反映的思想及实质。
(3)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所示历史事件的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