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21 道试题
1 .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不同思想的相互碰撞、交融,推动了历史向前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鹅湖讲道,诚当今盛事。伯恭(吕祖谦)盖虑朱、陆议论犹有异同,欲会归于一,而定所适从。……论及教人,元晦(朱熹)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

——《陆九渊集》

材料二   1905年,孙中山自美洲来到英国,得知严复也因事住在伦敦,便特地前往拜访。两人交谈的中心内容是如何改造中国的问题。谈话中,严复始终认为,“中国民品之劣,民智之卑,……为今之计,惟急从教育上着手,庶几逐渐更新也。”孙中山不同意严复的主张,他说,“佚河之清,人寿几何?君为思想家,鄙人乃实行家也。”

——摘编自陈国庆《晚清新学史论》

材料三   启蒙思想家在“理性”这杆大旗下集结起来的同时,其内部也存在着激烈论争,突出表现在伏尔泰与卢梭的论争上。以伏尔泰为代表的一方相信理性,并相信理性能带来社会进步;而卢梭坚定地相信“激情”,认为对理性的误用会产生一系列灾难性的社会政治后果。其论战充实了18世纪启蒙运动中的理性,共同为法国政治革命准备了理论武器,也为当今社会提供了精神养料。

——摘编自蒋文杰《两面镜子里的肖像——伏尔泰与卢梭自然观的比较》


(1)指出“鹅湖讲道”发生的朝代。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朱、陆议论的异同。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孙中山拜访严复的原因,并指出孙中山和严复改造中国的不同方案。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①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有助于我们还原历史事实,阐述启蒙运动发生的时代背景;②简述两人的论战对当时欧洲社会的影响。
2021-11-03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衢州、丽水市2022届三11月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对自由的追求是近代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重要目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处处提倡人性和人权,重新思考人和神的关系。他们认为人的情感和思想要摆脱神学的禁锢,尽可能走上一条自由发展之路。人文主义者指出天堂不在来世,而在现世。他们公开申明,追求个人的幸福和自由符合人性的要求。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二 路德的思想和教会成了自由的旗帜,因为路德的原则是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他将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开放的、可以按照自己心愿与神对话的信仰方式,使基督教徒获得了自由,特别容易在德国和欧洲流行开来。更为重要的是,新教置宗教和教会于政府行政和国家法律的掌管之下,从而消除了教会对于世俗权威的威胁,社会又恢复了它的秩序。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在卢梭看来,权利绝不是建立在暴力和强权之上,而只能建立在自由的契约之上。因此,社会契约是一切政治自由与权利的来源。康德则认为自由的个体具备自己决定自己的性质,在理性世界中,自己的意志成为主人。自由既要求不受别人约束,同时又不去约束别人,自由需要服从于理性的“法则”和“要求”。

——摘编自徐大同主编《西方政治思想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兴起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所反映的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据材料二,分析宗教改革运动在追求自由方面的进步。
(3)据材料三,概括卢梭和康德关于自由的观点。
2021-10-20更新 | 172次组卷 | 53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2018届高三期末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强制言论一致是不可能的。因为统治者们越是设法削减言论的自由,人们越是顽强的抵抗他们。自然抵抗他们的不是贪财奴,谄媚人的人,以及一些别的笨脑袋。这些人以为最高的超度是把他们的肚子填饱,与踌躇满志地看着他们的钱袋,抵抗统治者们的人却是那些因受良好的教育,有高尚的道德与品行,更为自由的人。人们普通的天性是最容易愤慨把他们相信不错的意见定为有罪,愤慨把使人敬上帝爱人的思想定为邪恶;所以他们随时都可以誓不承认法律,阴谋反抗当局,认为有这种目的在心中以鼓励叛乱与滋长任何罪恶不是可耻的,倒是光荣的。

——摘编自斯宾诺莎《神学政治论》

材料二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此。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国语·周语上》


(1)两则材料反映的思想有何共同特点?
(2)材料一中的“抵抗统治者的人”和材料二中的“民”有何不同?说明什么?
2021-10-07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平顶山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关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对当时社会所产生的影响,以下两种观点颇具代表性。


观点一一场反对罗马天主教专制的思想解放运动,是突破旧世界罗网的第一声呐喊
观点二人文主义者们并不反对罗马教皇和罗马教会的统治,他们只是主张基督教信仰应该多一点人性色彩,多一点人情味


材料二 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在意大利,原因很简单,即意大利是商业贸易集中的地区。中世纪西欧商业贸易集中在地中海,而地中海又以意大利为中心,因此意大利积累了大量财物,比西欧任何地方都富裕,这是一个物质基础。在这个基础上,意大利人,尤其是商人们产生一种欲望,即除了财富上的满足之外,他要去追求另一种满足。

——摘编自钱乘旦《西方那一块土》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种观点有何局限性,并就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谈谈你的看法。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简述文艺复兴起源的原因。
2021-09-30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2022届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9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亲爱的女士,我说我们曾经多少次消受甜蜜的接吻、热情的拥抱、以及同床共枕;就光是我能经常瞻仰你们的丰采、娇容、优美的仪态,尤其是亲近你们那种女性的温柔文静,……因为凡是有理性的人都会说:我爱你们,就跟别的男人爱你们一样,是出于天性。谁要是想阻档人类的天性,那可得好好儿拿点本领出来呢。如果你非要跟它作对不可,那只怕不但枉费心机,到头来还要弄得头破血流。

——薄伽丘《十日谈》

材料二   宗教改革,是一次人类心灵追求自由的运动,是一次人类心灵争取自治权的尝试。

——基佐《欧洲文明史》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

——马丁路德

材料三   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当其原因不在于缺之理智,而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之勇气与决心去加以运用时,那么这种不成熟状态就是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了。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康德《历史理性批判文集》


(1)材料一表达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什么样的生活观念?这种观念在当时有什么意义?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历程。
2021-09-30更新 | 72次组卷 | 2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时期,随着礼崩乐坏所引起的社会结构与秩序的变动,商周以来的传统观念发生了改变。此时的思想家认为自然现象没有神灵的意旨,人类社会是按照自己的规律发展的,人能够决定自身吉凶祸福。这就区分开了人与天,人得以与天相提并论。在摆脱古代卜筮宗教迷信束缚的同时,他们以周公重德观念为基础,通过鲜明的人文精神来说明自然和社会的变化,肯定了人的道德作用。可以说,没有春秋时期的文化转型,就不可能有随之而来的诸子竞鸣的百花争艳。

——摘编自黄开国、唐赤蓉《春秋时期思想文化的转型》

材料二   启蒙运动处于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前夜,提倡社会政治革命,为资产阶级建立政权呼风唤雨是启蒙学者的社会职责。他们站在各自阶层的立场上,对未来资产阶级国家的政治制度、组织结构、统治方式等一系列问题进行探究。

——摘编自董小燕《近代西欧观念变革与现代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时期文化转型的具体表现及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18世纪法国主要启蒙思想家(至少两人)对未来国家提出的主要设想并说明这些启蒙思想的历史意义。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编纂(四库全书》是继修纂(古今图书集成》之后的一次更大规模的举动。这部大型丛书,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下诏有计划地征求当时国内所有存书起,共花费了十三年时间,集中了大批人力、物力修纂而成。它主要是对重要文献的分类编排与汇辑,它的主要用途是仕途举子学习和参考之用。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却没能收录其中。作为一部丛书,延续了自晋、隋以来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共编辑了从古到当时的3457种著作,计有79070卷。编纂这部大丛书,出力最大的是纪昀,而所动用的抄写人员有一一千五百余人。《四库全书》前后共抄写七部,另外还有副本一部。非编纂(四库全书》,收书3503种,同时也销毁和删改旧书图书3100多种。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1751年至1772年,狄德罗编写的《百科全书》汇集了伏尔泰、卢校、霍尔巴赫等160余位作者的智慧结晶。这部书采用了百科全书的形式,反映了当时的一切科学成就,宣传了科学和理性,起到了批评迷信和反对专制的作用。下表为《百科全书派》主要作者及其编纂条目表:


——摘编林硕(从<百科全书><四库全书>:比较透视十八世纪中法文化差异》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书编纂的相同之处并分别对两书的编纂进行评价。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书所透视出的中法文化差异并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2021-09-11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十八世纪,启蒙思想家被称为哲学家、哲人、智者,意指以批判和寻根问底的精神去探讨一切问题。他们赋予自己独特的特性和使命,如斗争性和批判性,具有强烈地改造社会的责任感等。自中世纪以来,人们的天赋理性一直受到宗教神权和世俗王权的控制和压抑,现在,要以哲学的名义把人的理性呼唤出来,恢复它的合法权利。1791年,在大革命中被捕入狱的国王路易十六阅读了伏尔泰和卢梭的著作后,不禁长叹道,是他们灭亡了法国。

材料二   启蒙运动强调理性,要通过思考与分析来认识世界和自己,而以卢梭为代表的反启蒙思想家则对理性展开批评,强调感觉、想象、情感等非理性的层面的存在,认为人不能够被理性所控制,如果人缺失了情感、想象等内容,那也就便成为了可以被随意拼装拆解的机器人。对理性的批判并不是要否定理性的意义,只是在另外一种维度下丰富了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和人自身的特性。

——以上材料据李宏图《十八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整理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启蒙思想家在宗教领域的“使命”。根据路易十六“长叹”的提示,一句话概括启蒙运动的影响。
(2)根据材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加下划线句子代表的思潮,概括其在“理性”等传统人文精神之外,为人文精神增加的新内容。
2021-09-03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9 . 人类社会的发展,与我们每个人的命运休戚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斯多亚派虽然把财富、人间的显赫、痛苦、忧伤、快乐都看作是一种空虚的东西,但他们却埋头苦干,为人类谋幸福,履行社会的义务。他们相信有一种精神居住在他们心中。他们似乎把这种精神看作一个仁慈的神明,看护着人类。他们为社会而生,他们全都相信,他们命里注定要为社会劳动;他们的酬报就在他们的心里,所以更不至感到这种劳动是一种负担。他们单凭自己的哲学而感到快乐,好像只有别人的幸福才能够增加自己的幸福。

——摘编自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二   受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影响,马克思产生了为人类谋幸福的崇高理想。立志献身于人类最大多数人的幸福事业,并准备为达到这个目的而做出个人的一切牺牲,这成为马克思始终不渝的思想准则……1943年秋,马克思与燕妮来到巴黎。

——摘编自《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三   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共同缔造人类美好未来。在经济全球化时代,类似新冠肺炎疫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绝不会是最后一次……人类面临的所有全球性问题,任何一国想单打独斗都无法解决,必须开展全球行动、全球应对、全球合作。

——摘编自习近平20211月在世界经济论坛上的特别致辞


(1)根据材料一,归纳斯多亚学派的主要观点,再结合所学知识,用一句话概括斯多亚学派在人类思想史上的地位。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列出被恩格斯所肯定的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及相应著作。并指出马克思在1844年找到的完成人类解放的力量。
(3)开启全球化进程以来,人类就面临许多领域的挑战。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20世纪90年代人类在经济领域面临的一场灾难,并指出中国政府为此应对的措施及作用。
2021-08-30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百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孔子的理想社会是西周殁西周以前的时代,他一生都在为重建西周时期的社会和政治而努力。他认为如果以“仁”和“礼”为核心的价值和美德能够恢复,那么西周这样的理想社会就能重建。在孔子所设想的社会中,A与A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家庭内部关系,比法律更为重要。如果社会中人人都对己坦率,与人仁爱,这就是一个好的社会。作为理想社会的统治者,光有粮食和军队是不够的——成功的统治者必须还要树立某种道德楷模供臣民模仿。

——摘编自傅乐成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理想国》一书包含了柏拉图对理想社会的看法。首先,他相信人类只有在城邦内才能实现自我价值。其次,柏拉图相信人的灵魂由三部分组成:理性、欲望和激情。灵魂的每一部分都在柏拉图的理想社会中有着对应的阶级:军人代表着激情的部分;人数最多的“生产者”(手工业者和商人)代表着欲望的部分;而理性部分则更多地表现在“护卫者”(统治阶级)身上。如同在一个和谐的个体中那样,在一个和谐的城邦中,所有组成部分必须一起起作用,但理性部分必须控制其他两个部分。“护卫者”应由一个“哲学王”来领导,因为他们“具有知识”,接受过专门训练,经历过特殊社会生活。

——-摘鳊自(美)沃尔夫《夫人物和大问题:那些影响历史的人和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孔子和柏拉图理想社会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和柏拉图理想社会观念产生的背景。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