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这样的国度,每个人都可以免于恐惧免于压迫,自由地思想自由地信仰,自由参与公共生活,自由选择和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这是启蒙运动以来,最重要的对理想政治的想象。什么是自由?自由就是一个人能免于束缚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的状态。自由的反面,是通过暴力,奴役,屈从,恐惧,以及种种有形无形和内在外在的手段限制人的意志和行动。

——整理自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材料二1868年前后是“责任制内阁”的完善时期。在1868年的大选中自由党获得议会多数席位,党的领袖格拉斯通组成自己的多数党内阁,从这个时候起,多数党组阁才真正形成制度。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责任制内阁”的权力得到急速扩张,主要表现在对议会的控制,有些年份控制议会议案的通过率高达99%,议会被戏称为“内阁专用议事厅”。

——郁晓冬《历史发展的慢镜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启蒙思想家从人类共同属性出发对人类社会有何要求,此外,启蒙运动还使人文精神得到了哪些深刻圆满的体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治的基本特点。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艺复兴”是一个从14世纪,大体上,到16世纪这300年的欧洲的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文艺复兴”不是一个偶然事件,也不能是一个孤立事件。“文艺复兴”涉及的面实际上不只是文艺,而是人民的自由问题,言论自由的问题,在艺术上创作的问题,学术上的发展等。它是一场普及整个西欧的文化运动。这股风,当然对东欧也传过去了。像波兰捷克这些中欧四家,也受到一些影响。

——摘编自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

材料二 (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者对教会的批判大多仅限于指出教会的腐败和虚伪,并没有触及基督教的基本理论及其赖以生存的根基。……人文主义者须有闹眼和财富来从事活动,决定了其局限于上层知识界,并依附于权贵阶层,就不可能与封建势力彻底决裂,实现根本的彻底变革。当时王权既在一定程度上利用新兴市民反对教皇的权力又害怕他们的力量过于强大,在变革过程中不免有妥协之举。人文主义者无法从根本上撼动中性纪基督教的基石,这一任务接着落到了宗教改革者的腐上,但宗教改革老也同样走不出这一阴影。

——摘编自齐昂昆、彭春霞《人的发现和限制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共同本质》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宗教改革者“无法从根本上撼动中世纪基督教的基石”的原因。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欧洲的启蒙时期,中国一度是欧洲知识阶层心目中理想社会的投影。伏尔泰对孔子和儒家思想的大力推崇,他宣称,“在道德上欧洲人应当成为中国人的徒弟”。以儒家学说为思想基础的中国政治体制得到众多启蒙思想家的推崇。伏尔泰认为中国是世界上管理最好的国家。魁奈认为中国的谏议制度和监察机构可以有效地限制皇帝的权利,因而是值得效仿的专制主义。“在中国没有世袭贵族,一个人的功绩与才能是他可能获取显贵地位的唯一标准……儿子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求学上,以此作为获取功名的唯一途径”。美国汉学家顾立雅曾说“在欧洲,在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的民主理想的发展中,孔子哲学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王倩《启蒙时期儒家思想在西方的传播和影响》

材料二   在欧洲的启蒙时期儒学大本营的国度里正经历明清交替及清朝巩固与强盛的时局变换,一些启蒙思想家,针对明末封建君主专制的残暴性和腐朽性,提出尖锐的批评,并提出了代言民主性和人民性的新思想和新理论。梳理其言论主张,他们也是从儒学的经典里寻找批判的武器。明末清初以黄宗羲为代表的一批思想家,重拾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精蕴,一致把矛头指向君主制度……相距万里之遥的中国和欧洲,一些思想家们皆从儒学中寻找到批判现实的理论武器……中国的启蒙思想未能形成一种推动社会进步的强有力的思想运动。

——摘编自谈家胜《17、18世纪中西启蒙思想家取用儒学精蕴及其影响之比较》


(1)据材料一概括17、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认为中国是他们心目中理想社会的主要史实,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哲学对欧洲民主理想产生重要作用的原因。
(2)据材料一、二概括17、18世纪中西启蒙思想家思想主张的共同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早期启蒙思想未能形成一种推动社会进步的强有力的思想运动的原因。
19-20高二下·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是14世纪中叶到17世纪初在欧洲发生的思想文化运动。它只限于社会上的少数英才——学者、文人和艺术家的活动,但是它所宣扬的思想不啻是向长期以来在基督教神学笼罩下陷于沉闷窒息的西欧社会送来的一股清新的气息,把绝大部分有文化教养的人士从中世纪的昏睡中唤醒过来。他们怀着一种复古的心情去挖掘古代遗产,力图恢复古典文化艺术,使之“再生”。文艺复兴并非对于古典文化的“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而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创新。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材料二   这些思想家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国家对自然经济力量的自由发挥作用不得干涉……在宗教方面,伏尔泰说,“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很可能会变得专横……但是,当有大量的宗教时,大家都能幸福地生活、和睦相处。”在政治方面,卢梭在其著作中说,“所有公民在建立一个政府的过程中,把他们的个人意志熔合成一个共同意志,同意接受这共同意志的裁决作为最终的裁决”……“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特点
(2)据材料二,概括启蒙思想家们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启蒙运动对欧洲社会的积极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启蒙运动如何发展了人文主义思想?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柏拉图(公元前427-公元前347年)在审美教育中重视音乐(包括诗歌、悲喜剧等文学作品)的作用,应为了灵魂的美善而实施音乐教育。他把人的性格分为统治者哲学家的理智、保卫者武士的意志及被统治者农工商的情欲三个等级,认为审美教育只有以理智、合理的内容才能使不同等级的人各司其职,实现和谐的理想国。为此,他提出了审美教育的政治规范,即诗只能描写善、美的东西、音乐必须是适合保卫国家的曲调,禁止“摹仿罪恶放荡卑鄙和淫秽”的文艺作品和表现悲哀、柔弱的曲调。审美教育第一步从只爱某一个形体开始,在此基础上通过比较、综合,掌握美的普遍性,进而学会“把心灵的美看得比形体的美更为珍贵”,并更深层次领悟由“行为和制度的美”到“各科学问知识”的美,最后达到理念美的境界。

——摘编自陈育德《西方美育思想简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柏拉图美育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柏拉图的美育思想。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西方的人文主义通常表现为“古今之争”,它最初表现为一种复古主义——人文主义者和宗教改革家都试图用古代的权威来取代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到了17世纪以后,随着理性的振兴和科学的崛起,它在18世纪的法国思想界表现为一种用理性来颠复信仰的激进姿态。启蒙思想家们把眼光投向了未来,明确地以一个先进的新时代来与落后的旧社会相抗衡。

——摘编自赵林《理性与信仰在西方启蒙运动中的张力》

材料二   (启蒙运动思想家)保障人权和实行法治的主张,崇尚知识、提倡科学的态度,以及对未来理性社会的种种设想,都已超出了国界,跨越了时代,有着非常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同时,他们卓越的见解为欧美的民主进程奠定了思想基础。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作者关于近代西方的人文主义“古今之争”的观点,并结合史实对观点进行说明。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启蒙运动对“欧美的民主进程”的深远影响。
7 . 历史学家黄仁宇主张把历史演变放置在一个总体性的坐标上,从小事件看大道理;从长远的社会、经济结构观察历史的脉动;从中西的比较看历史事物的特殊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费正清指出:“东周社会……人的思想现在可以自由驰骋了……中国这一思想繁荣的时代与古希腊的哲人时代、希伯来的先知时代及古印度的佛陀及其他早期宗教领袖的时代几乎是同时产生的。……不过他们得出的答案大相径庭,从而使地中海文明、南亚文明和东亚文明就此分道扬镳,各自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下去。”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二   我们对西方文化和外国文化,当然要重视“拿来”,就是把外国的好东西“拿来”。这里涉及到三个方面,物的部分、心物结合的部分、心的部分,都要拿。

——季羡林《东学西渐与东化》

材料三   西方文明发展史是几个民族的接力长跑,一个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后走向了衰老。一支年轻有活力的民族就接过了这个文化的接力棒,创造了又一个辉煌的文明……一棒一棒传到今天,每次毁灭都是新的契机。中华民族没有这样的接力,华夏族一直是主体,只是不断的扩大容量。


请回答:
(1)分别列举这一时代“使地中海文明、南亚文明和东亚文明就此分道扬镳,各自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下去”的思想家(或宗教领袖)及其主要观点。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是怎样从“三个方面”将外国的好东西“拿来”的?
(3)你是如何理解材料三中关于西方文明“文化接力”观点的?说明理由。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17世纪,各种重大事件和人物在文艺复兴这座大舞台上风云聚会。只有当文艺复兴的个人主义精神进入神学领域及基督教会的信仰层面,欧洲才爆发具有重大意义的反抗罗马教会的宗教改革。在文艺复兴巅峰时期,通过联姻形成的西班牙国家,热衷于宗教传播,近海宜商的地理环境,推动了地理大发现。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动摇了宗教神学理论的基础,理性思考导致了科学革命,科学革命成为文艺复兴的最后表现,也是它对现代世界观的突出贡献。米兰多拉创作了《论人的尊严演说》成为文艺复兴的人道主义宣言,为后来以理性为基础的政治哲学引导社会政治革命方向、确定以个人权利和社会契约为核心的政治形式奠定基础。文艺复兴推动了一场自发的、越来越广泛地革命意识产生,它真正影响到西方文化的每一个方面,西方文化发展毫无疑问的发生了一次质的飞跃。”

——摘编自上海社科出版社出版《西方思想史》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以来,许多比较开明的英美新教传教士开始认为,他们的工作应当是“世俗化”,由宗教宣传扩展到对西方知识和文化的介绍。以前的重点一直是“把异教徒从地狱的苦难中解救出来。”而现在的问题则是要“把异教徒从现实苦难的地狱中解救出来。”在中国沿海通商口岸,有许多传教士设教堂、办学校,发表公开演讲,开办图书馆、博物馆和医院,出版报纸和杂志,传播西方文化。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近代中国“两级相逢”,中西文化冲突是这个时代的突出内容。从一定意义上说,一部中国近代文化史,就是一部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冲突交汇的历史,就是传统文化在西方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下向近代文化过渡转变的历史,也就是传统与西方相斥相纳的历史。

——摘编自李金娜《梁启超晚年的中西文化观探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促进宗教发展的史实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70年代前后西方传教士在华活动的变化及主要原因。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对外来文化的态度变化并谈谈你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辩论是思想的交锋。在古代,无论东方西方,都有辩论的传统。在中国,我们在先秦诸子的典籍中能看到很多这样精彩的片段,比如惠施和庄子的辩论、公孙龙的“白马非马”、墨子和公输班的辩论。西方同一时期,古希腊的辩论之风很盛,他们认为辩论是发现真理的最好方法,苏格拉底与梅勒图斯的雅典法庭之辩,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西塞罗等,其舌辩逸事勾勒了人类文明史上雄辩与诡辩、逻辑与反逻辑的起点。

——摘编自李雪颜《宋元舌辩智慧》

材料二   辩论之风不仅在中国,古希腊亦蔚然成风。在古希腊,人们拥戴能言善辩的人为“智者”,当时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都能言善辩,亚里士多德专门著有《辩论篇》《辩谬篇》讨论辩论术。论辩在先秦既是统治阶层内部劝谏的主要方式,也是诸侯国间利益争夺的手段。战国是士阶层最活跃的时期,游说是职位晋升的平台,口才是博得君主赏识的基础,争辩之风盛极一时。

——摘编自魏玮《从先秦寓言到俗赋》


(1)根据上述材料,指出先秦时期的中国与古希腊社会在辩论内容方面有何异同。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先秦中国和古希腊不同论辩文化的时代因素有哪些?
2021-07-21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前黄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得益于17世纪的启蒙思想以及科学的世界观,18世纪见证了一场被称作“启蒙运动”的文化变革。启蒙运动不仅盛行于英国和法国,也在整个欧洲引起广泛的回响,它甚至穿越大西洋传播到了美洲殖民地,从而成为一场国际性的思想文化运动。这场运动对当时的社会、政治、宗教、道德等提出了深刻的批判,成为西方历史发展的一个转折点,并奠定了现代性的基石。

18世纪,全球最有活力的地区首推大西洋两岸。大西洋贸易创造了巨大的财富,欧洲的商人、船主、金融家、制造商、美洲的种植园主成为最大的受益者。社会结构的变动,酝酿了变革的危机。1775年的美国独立战争爆发,并且成为法国大革命的一个诱因。直到19世纪前期,大西洋两岸革命浪潮此起彼伏,构成了一个“大西洋革命”时代。

——武寅主编《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1)据材料,指出启蒙运动成为一场国际性思想文化运动的依据。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启蒙思想家对当时政治进行批判的主张。
(2)据材料,指出“大西洋革命”时代到来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西洋两岸革命浪潮的表现。
(3)据材料,简析启蒙运动对西方历史发展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