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湖南师范大学教授郑大华教授认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清末民初,是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阶段。其特征有:新(近代民族主义)旧(传统民族主义)杂糅,而新的量在增加,旧的量在减少;反对国外民族压迫与反对国内民族压迫,亦即争取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争取国内各民族的平等斗争交织在一起;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的结合,亦即推翻国外和国内民族压迫的斗争与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国家的斗争结合起来。第二阶段,五四时期,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发展阶段。其主要特征为:反帝与反封建的结合;从思想文化上寻找中华民族落后的原因;民族主义开始与各种政治运动和思想运动结合。第三阶段,“九・一八”后到抗日战争结束,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高涨阶段,其特征为:在思想文化方面,从原来的反省、批判传统文化转变为对传统文化的发掘和弘扬;国内各个阶级、各党派、各种政治势力逐渐结合在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之下,形成全民族抗战的局面。

——郑大华《“民族主义”、“近代民族主义”及思想渊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三阶段与前两个阶段的不同。说明影响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材料二   现代民族国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648年的威斯特法利亚条约,但一般认为以民族主义为寄托的民族国家构建始于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霍布斯鲍姆认为,“现代民族主义起源于18世纪末的欧洲,是一个以法国大革命为契机的近代现象。”民族主义是伴随近代西方民族国家构建和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出现的,它表现出一个简单的政治原则即“坚持政治的和民族的单位必须一致。”……民族主义是一种以民族共同体为依托,强化民族意识和情感、维护民族传统和特点、强调民族利益的思想观念,它可以发展为一种最具民众动员力的社会、政治和文化运动,其终极目标是建立属于自己民族的民族国家。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结合起来,在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下,通过反对封建专制主义,争取公民自由和民主权利,开始构建服务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近代民族国家。这一阶段民族主义思潮的核心思想就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求实现民族自决,建立自己独立的民族国家。

——罗富明《中国近代国家建构思想与西方民族主义》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欧洲近代民族主义兴起的历史背景是什么?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西方民族主义的差异性并说明原因。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黄宗羲,其父黄尊素系东林党人,因弹劾魏忠贤受酷刑而死。黄宗羲在青年时期积极参加反对阉官的斗争,中年又出生入死地进行抗清的武装斗争。在他的主要著作《明夷待访录》中,开篇便指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他主张建立一种开明的君主政体,即设置掌实权的宰相或政府首脑,与天子共议朝政。他认为天下之治乱系于法之存亡。他反对残苛的非常之法,主张贤人本着宽简之法尽量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社会公平,即古代所谓的贤人政治。该书通过抨击家天下的专制君主制度,向世人传递了光芒四射的民主精神,这在当时黑暗无比的社会环境下是难能可贵的。

材料二   孟德斯鸠,出身贵族世家。1716年,孟德斯鸠继承了其伯父在波尔多议会议长的职务。其著作《论法的精神》完成于1748年,在该书中,他鲜明地表达了对英国君主立宪资本主义形式的欣赏和认可。他认为,在专制政体下,君主任意生杀豪夺,为所欲为,反复无常;人民无任何规则可遵循,所以,专制政体的原则只能是恐怖。他主张法治,反对人治,他认为是法律保障了公民的权利和自由,强调法律作为人类理性的体现,是一个国家进行社会治理的基础。该书被称为继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之后又一部对人类法律文化影响深远的百科全书式著作,书中阐述的理论和原则对后世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上材料摘编自李芳《黄宗羲和孟德斯鸠政治法律思想的比较》等


(1)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黄宗羲和孟德斯鸠政治法律思想主张的异同。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宗羲和孟德斯鸠政治法律思想在当时对本国产生的不同影响,并分析产生不同影响的主要原因。
3 . 16世纪,王阳明对朱子理学进行了改造,同时期马丁·路德掀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代中叶以后,社会危机不断加深。王阳明以为当时读书人沉溺于理学,无补于社会安危。他提出“心外无理”的命题,认为事物的“理”不存在于客观事物之中,而是存在于人心之中。他认为,“良知”是存在于人性中的天理,是一种天赋的道德。“性无不善,故知无不良。”王阳明强调“致知必在于格物”,“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求端正人心,去恶存善。

——摘编自侯外庐主编《中国思想通史》等

材料二   中世纪西欧社会处于基督教的绝对统治之下,各种社会弊端丛生。……1517年,路德把《九十五条论纲》张贴到了教堂门口,反对罗马教皇在德国发行赎罪券。路德认为,对上帝的信仰是教徒得到拯救的唯一条件,只有内心真正信仰上帝,才能有真正善良的行为。路德指出,只有《圣经》才是信仰的唯一权威,教徒个人有权凭借自己的良心和理性去解释《圣经》,可以用《圣经》里的话或用理性的论据来反驳教皇的教义。路德宣称,国王有权管理和处置教会财产,日耳曼的金钱不能送给罗马教会。他还提出每个国家都有权建立自己的教会,罗马教廷不得干涉。

——摘编自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王阳明和路德的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阳明与路德思想的相同之处,并指出两种思想产生的共同因素。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洲文艺复兴的策源地在意大利,宗教改革的故乡在德国,启蒙运动的中心在法国,绝非偶然,它们显然是由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所决定的。

——摘自董晓燕《西方文明:精神与制度的变迁》

材料二 “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政体在整个的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马丁·路德在《致德意志贵族书》

材料三  从整体来看,(启蒙运动就是)欧洲的资产阶级在经济发展和自然科学进步的基础上出现的,现在已经成熟了,要求摆脱对传统、宗教、封建势力的依赖,要用自己的理性解放自己,来批判现存的一切。在这场运动中,资产阶级的启蒙思想家,他们手中掌握的武器是批判,而批判的标准就是理性。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一书对此做过精辟的论述:“他们不承认任何种类的外界权威。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等一切都受到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要站在理性的审判面前来,或者辩明自身存在的理由,或者放弃自己的存在。”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各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马丁·路德什么思想主张?试分析其思想的历史影响。
(3)有学者认为启蒙运动是对文艺复兴继承与发展,请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该观点的理解。
5 . 融会贯通是学习历史的重要途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稷下学宫遗址                                                                             吕克昂学园遗址

“周秦诸子之出世,适当希腊学派兴盛之时,绳绳星球,一东一西,后先相映,如铜山崩而洛钟应,斯亦奇矣!”

——邓实《古学复兴论》

材料二:文艺复兴关心的是今世而不是来世,它关注的是非宗教的古典文化而不是基督教神学。大多数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和文学关注的中心都是人,人们不需要专心于超自然的力量;相反,生活的目的是为了发展自身所固有的潜能。同样,文艺复兴时期新创办的寄宿学校培养的不是牧师,而是商人的儿子。全部课程强调古典文学的学习和体育锻炼,其目的是教育学生健康、快乐地生活,做一个合格的市民。一般认为,人文主义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思潮和指导思想,是早期资产阶级在反封建、反教会斗争中形成的思想体系。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曾“担任稷下学宫祭酒”、“主持吕克昂学园”的代表人物各一例。结合所学知识,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为“铜山崩而洛钟应”局面出现所作的重要贡献。
(2)根据材料二,说明文艺复兴对人文主义思想形成的促进作用。结合所学,以圣母玛利亚大教堂为例,分析人文主义精神的主要体现。
2019-01-09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肥东县圣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中,大都以宗教或肖像画家著称,例如文艺复兴早期的意大利画家美洛佐·达·富尔利,盛期的拉斐尔等,他们也画过一些历史画,但数量极少,真正对后世有影响的绘画还要数其流传下来的大量宗教画和肖像画。他们的画即使表现历史题材,也是将历史人物放在宗教场面中以说教或寓意的形式表现出来。宋元时期,是中国历史画的中兴期,人物画具有较强的说教意义,画家有意识地把主体人物的比例画得比侍从高大,这是宗法等级观念在绘画上的表现。

——摘编自蒋文兴、孔银香《历史题材内容的比较——谈中国宋元与意大利文艺复兴人物画》

材料二   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远比文艺复兴初期的思想家幸运和自信。因为文艺复兴初期的人文主义者,在古典文化的光辉成就面前颇为自卑甚至自惭形秽。但这三百多年来,欧洲的面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式的变化……而这一切成就的取得,不是依靠上帝的指引或者神意的启示,而是人类凭借着自己的理性,运用自己的才智,不断探索创造的结果。

——摘编自周巩固《人的解放——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


(1)根据材料一,指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历史人物画与中国宋元时期历史人物画的不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并说明与文艺复兴运动相比,启蒙运动的进步之处。
2018-12-25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皖北县中2018-2019学年高二第一学期第二次考试历史试卷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欧美亚非拉
18世纪英国艾萨克·牛顿爵士发现了决定引力的数学和物理定律。
1769年,詹姆斯·瓦特改良蒸汽机。
1762年,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发表。
1776年,亚当·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出版,阐述了自由放任主义。
1783年,英国承认美利坚合众国独立。
1787年,美国颁布宪法。
18世纪英国从印度和西印度蔗糖殖民地榨取的资金总量与1800年其工业投入的资金总量相差不多。
19世纪W·H·帕金发现了合成燃料;路易·巴斯德发现了疾病的微生物理论。
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
1859年,达尔文发表了《物种起源》。
19世纪中叶,俄国加强了在亚洲的扩张。
1866年,一道横越大西洋的电缆铺设,建立了东半球与美洲之间的通讯联络。
19世纪后半叶,新西兰的羊毛、加拿大的小麦、缅甸的稻米、马来西亚的橡胶以及西欧和美国东部的工厂

——所有这些资源都卷入全球经济之中。

1840—1842年,中英鸦片战争。
1854年,美日签订《神奈川条约》,日本门户被打开。
1869年,由法国人出资开凿的苏伊士运河通航。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
1898年,中国戊戌变法。
19世纪末,欧洲瓜分了几乎整个非洲大陆。

——据【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整理


上表为18—19世纪世界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历史信息相互关联,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8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要求。

材料一指南针、印刷术与火药大约在十二三世纪之后,陆续传入欧洲。……13世纪指南针已在欧洲遍应用。造纸术、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12世纪传入欧洲,到1450年又有了德国人约翰·古腾堡的铅锡锑合金铸成的活字发明。廉价书籍的印刷出版,又使资产阶级思想革命运动有了文化武器。火药及火器的发明和使用,不仅改变了作战方法,而且成了资产阶级捣毁封建贵族统治的物质武器。所以马克思曾把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称之为“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材料二近代自然科学则是指从16~19世纪这一时期的自然科学,又称为近代实验自然科学。……15世纪中叶,资本主义政权陆续在欧洲各国建立,资产阶级革命为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提供了社会条件。在这同时,科学本身为争得自己的独立地位,摆脱宗教的桎梏,也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许多科学家为坚持真理而献身的精神,在科学史上写下了壮丽的篇章,实验科学的兴起,更使自然科学有了独立的实践基础。从此,近代自然科学开始了它的相对独立发展的新时代。

——摘编自远德玉、丁云龙《科学技术发展简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我国的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发展进程产生的重大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自然科学产生的条件有哪些?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泰利士到柏拉图这段历史,是光辉灿烂的达到了登峰造极几乎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在它每一代里,我们可以找到至少一种新哲学,一种独见性和深刻性令人赞叹不已的新宇宙论,‘这些古人的奥秘何在?’我认为,奥秘在于一种传统——批判讨论的传统。”

——孙长青《中西方诡辩思想探析》

材料二洛克认为人们按契约成立国家的目的之一就是保护私有财产,因此国家政权不应干涉臣民的财产。在政权形式上,他赞成君主立宪制,主张国家的立法权、行政权和处理外交事务的权力应该分属于议会和君主。

——《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要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而为一法官便将握有压迫者的力量。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三黄宗羲认为:“天下之大,非一人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也,非为一姓也。”“君臣”应该是共同治理天下的人,治天下好比拉木头,前边的人和后边的人,你呼我应,都要一块出力。他还指出:“今之言心学者,则无事乎读书穷理;言理学者,共所穷之理不过字义之从违。……天崩地解,落然无与吾事。”

——韩星《中国思想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批判讨论的传统”为主题,从西方思想或科技成果方面试举一例来说明其价值。(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孟德斯鸠与洛克思想的异同点及其影响。
(3)材料三中黄宗羲主要批评了哪些思想和现实?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80年12月26日,一颗彗星划过了巴黎的夜空。对现代天文学一无所知的巴黎人惶恐不安,以为大祸即将来临,认为这是“千祸之兆”。巴黎人不知道彗星产生的原因,但是他们的预感并没有错,盛极一时的路易十四时代由此开始走向衰败,而另外一个新的时代已经站在历史的门口。这就是启蒙时代。

——《大国崛起·法国》

材料二   (启蒙运动)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让人民做他们愿意做的事,让自然界自然地发展……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用语——“社会契约”。……这些口号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欧洲把合众国的建立视为明证:启蒙时代的许多思想都是切实可行的……歌德曾经若有所思地对美国称道说:美利坚,你的那个大陆胜过我们的这个旧大陆。

——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路易十四时代”和“启蒙时代”的主要政治特征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世纪启蒙时代到来的历史条件。

(2)依据材料二,概括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主张。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启蒙运动的领袖们为破坏“传统的制度和习俗”而设计的三种主要方案。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合众国”的成立践行了哪些启蒙思想?歌德为什么说美洲大陆胜过了“旧大陆”?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