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1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族主义在中世纪尚未成型,当时所有的西方基督教徒都属于天主教会,所有受过教育的人都使用拉丁语——因而在那些世纪里,无人知晓民众应该忠于国家这一点。……民族主义直到西欧资产阶级开始分享或获得全部权力时,才呈现出其近代的形式。由于西欧的资产阶级是以国家的名义分享或获全部权力的,因而国家也就不再是国王、国王的领土和国王的臣民。更确切地说,国家这时已经是由公民(19世纪末以前仅指有财产的公民)组成的。

——《全球通史》

材料二 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是在空前的变局之下,因受外力刺激而形成和迅速发展起来的。一方面,在具有高度文化的“西夷”面前,不得不放弃古代的华夷观念;另一方面,在“西夷”的侵略面前,为谋自救而迅速激活了民族意识。此民族意识已逐渐摆脱古代的华夷观念,而导向建立独立的近代民族国家的目标。建立近代民族国家,是近代民族主义的核心内容。梁启超是中国揭示和宣传近代民族主义的第一人。梁氏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一文中,又首次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梁启超还最早表明建立民族国家的问题,他于1902年2-4月在《新民丛报》上发表《论民族竞争之大势》,明确提出:“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

——《光明日报》


(1)概括材料一中西方近代民族主义思想的内容。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梁启超提出“中华民族”“民族国家”等概念的主要原因和目的。
(3)对比材料一、二,指出中西方近代民族主义运动的不同特征。
2020-10-18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
2 . 思想解放是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一股重要力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一旦建成,造物者则希望有人赞赏他的杰作因此,他创造了人,并对他说:“我将你置于世界的中心,使你能够更好地观察一切;我创造了你,使你成为非上天的、非人间的、非可灭的、非永恒的,以便你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将你塑造成你喜欢的形体。你也许会蜕化,变成无理性的牲畜;但是,如果你愿意,也可以升华,变得神圣。”

——王军、徐秀云编著《意大利文学史——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

材料二   基督徒是全然顺服的万人之仆,受一切人管辖。这两句都是保罗的话。他在《哥林多前书》第九章中说:“我虽是自由的,然而我甘心做了众人的仆人。”基督虽是万人之主,却甘愿服在万人之下,服在律法以下,因此他一面是自由的,一面是奴仆;一面是上帝的形象,一面又有奴仆的样式。如《罗马书》第十章中说,“你若口里认耶稣为主,心里信上帝叫他从死复活,就必得救”,又说“律法的总结就是基督,使凡相信他的都得着义”。又如《罗马书》第一章中所说:“义人必因信得生。”

——摘编自马丁路德《基督徒的自由》


(1)材料一、二中对“人”是如何认识的?二者关于“人性”的认识有什么相同之处?
(2)结合宗教改革,说明材料二体现的思想及对当时欧洲的影响。
2020-10-16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届高三一轮复习检测历史试题(山东新高考卷1)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艺复兴的重大意义不在于简单“复古”而在于“创新”。文艺复兴包括了一系列较大的历史事件和丰富内容,它把人的自由与解放推到一个新的阶段。它的整个主题就是重新恢复与升华“人”的主体价值,其锋芒首先指向中世纪神学的蒙昧主义与禁欲主义。

——摘编自孙锦泉《论盘大利文艺复兴的文化基础》

材料二   路易十四宣称“朕即国家”,他亲自主持国务会议,签署一切国事公文,向各省派出具有财务、司法、暑察、行政和军事权力的财政官,任命各省市主要官吏。贵族和教士作为特权等级,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他们不仅不负担纳税义务,而且占据了全部宗教、军政、司法要职。对农民、城市平民及资产阶级等第三等级实行专政,压制言论,与第三等级处于尖锐的对立之中。与此同时,路易十四推行重商主义政策,使法国成为欧洲除英国之外工商业最为发达的国家。一些法国先进思想家对社会弊端的分析和社会革命的主张,最终汇为一股强大的思潮,即18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

——摘编自【英】杰瑞米斯坦格鲁、【美】詹姆斯加维《极简西方哲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复古”与“创新”之间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概括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产生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共同历史影响。

4 . 阅读以下材料

在西方,“英雄”一词最早见于古希腊文学作品,意为“保护者”或“防卫者”,指介于神和人之间的“半神”,拥有神的血统或被赋予一定的神性。他们大多是战争中英勇无畏的战士,例如《荷马史诗》歌颂的英雄赫克托尔和阿喀琉斯,既拥有凡人之躯,又具备某些超自然的神性。到了中世纪,英雄变成了提倡宗教道德和禁欲主义的基督教圣徒、殉教者。此外,欧洲四大英雄史诗《罗兰之歌》《熙德之歌》《伊戈尔远征记》《尼伯龙根之歌》皆大力赞颂封建贵族英雄,弘扬其忠诚、勇敢等品质。

1840年,英国史学家兼文学家托马斯·卡莱尔在伦敦做了轰动一时的“英雄崇拜”演讲。他宣称,人类既往的历史,归根到底是伟人的历史。他们是人类的领袖,是传奇人物,广义而言是开创者。他列出了六类英雄及代表人物(见下表),认为他们具有共同的品质,如英雄气概、独创精神、高尚品德等。卡莱尔以此控诉当时社会的空虚和庸碌无为,批判制度的腐败,希望再次出现巨人般的英雄。



请结合材料,解读卡莱尔的“英雄观”。(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0-10-13更新 | 15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段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泰哥拉说:“至于神,我既不能知道他们是否存在,又不能知道他们是什么样子。有许多东西阻碍着我们的认识。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摘编白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1)材料一的主张在当时具有怎样的积极意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公元前5世纪,希腊出现智者学派的政治前提。

材料二   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他提出“唯信称义”“平信徒(普通信徒)皆为教士”……鼓吹俗权至上,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这鲜明地反映了他对民族自由含义的一种更深刻的理解。

——摘编白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

材料三   法国哲学家是真正的哲学家,他们提出了最根本的哲学问题:关于生命的意义,关于上帝、人性、善与恶。同时,他们不满足于只是少数教授和学者们的抽象争论和象牙塔里的沉思,他们希望影响大众,说服大众。他们热情地承担了改良社会和人性的责任……最有名的、在许多方面都最具代表性的哲学家是弗朗索瓦·玛瑞·阿鲁埃,他以伏尔泰的笔名闻名于世。在他漫长的生涯里,写了七十多部有趣的著作,他一生都在极力反对法律的不公正,以及法律面前阶级的不平等。

——(美)约翰·巴克勒等《西方社会史》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伏尔泰的思想为例,说明法国哲学家们是如何“改良社会和人性”的?
6 . 下表是英国英国传统大学与非传统大学的比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据《英国传统大学与工业关系发展研究》


根据材料指出与传统大学相比,英国非传统大学呈现出哪些办学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原因。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与西方相比,中国古代的国家哲学则更加伦理化,连上天都被中国圣哲赋予人格意志。宋代“二程”——程颢、程颐创立了“性即理”的理学唯心主义国家哲学,认为人们内心本来就具有一切事物之理,具有封建伦理纲常,要求人们“去人欲”,维护和身体力行三纲五常,不要犯上作乱,才能“存天理”。之后,朱熹构建的以儒学纲常名教为核心的庞大唯心主义国家哲学体系更加理论化、系统化,其地位几近孔子。继宋之后,元、明、清三代统治者把发挥孔孟之道的宋代程朱理学钦定为国家哲学。

——摘编自于今《国家哲学与社会主义国家哲学的理论概述》

材料二 《论法的精神》是一部政治哲学著作,而不是一部纯粹意义上的法律书。作为西方政治学的一部经典,它在当时思想所能及的范围内,细致地讨论了自由、民主、平等的问题。孟德斯鸠最大的历史贡献在于其对政府架构的思考。在《论法的精神》里,孟德斯鸠延续英国先贤洛克的观念,归纳出“三权分立”的治理格局。其理论特点在于,治理国家的三个权力部门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似乎能够支撑起一个稳定的平面;立法、司法、行政之间恰似“石头、剪子、布”一样相生相克,分权制衡,应该能够很好地治理一个社会(国家,或者国家之下的行政单位)。

——摘编自何志鹏《孟德斯鸠与〈论法的精神〉》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程、朱构建的国家哲学的内涵并分析其对后世及其他国家的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孟德斯鸠构建的政治哲学与程、朱构建的国家哲学主要差异并分析原因。
2021-04-20更新 | 309次组卷 | 25卷引用:山东省北镇中学2018届高三12月中旬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现代化的世界进程也就是世界历史的形成过程,这一过程开始于西欧。1500年前后,西欧地区社会结构中有利于制度创新的各种因素通过一系列彼此联结的历史运动而会聚、互动,最终为工业文明的诞生准备了知识基础、制度环境和政治、经济、文化条件。16~18世纪的200年间,西欧地区的科学革命、思想革命、政治革命和产业革命接踵而至,在英法等国首先塑造了现代社会的原型。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1)材料中“1500年前后……一系列彼此联结的历史运动”有哪些?它们之间是如何“彼此联结”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18世纪西欧思想革命的历史意义。
9 . 14—16世纪,伴随着“世界的发现”和“人的发现”,世界步入近代社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欧洲水手探索世界海洋并建立起远洋贸易的航线,全球贸易和物种交流发展起来。粮食作物、牲畜品种、病菌与人类移民也漂洋过海,极大地影响着全世界的各个社会。农作物的移植和牲畜的传播改善了人类的营养状况,增加了东半球的人口。大量移民和人类群体的迁移改变了美洲的社会文化图景,加速了世界人民的整合。

——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下)》

材料二   “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

——恩格斯

材料三   “教皇须让我国不再受他们的不堪忍受的劫掠和搜刮,教皇须交还我们的自由、权利、财产……教皇须让皇权成为名副其实的皇权。

——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

材料四   启蒙运动提出了一整套有关人类事务的原则:人类是善良的.至少是可以完善提高的,他们可以通过教育变得更加完善,人的理性是获得真理的钥匙,而依赖盲目信仰或者拒绝容忍多样性的宗教是错误的。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影响。
(2)指出材料二、三、四所述的三次运动的核心思想分别什么?
(3)根据材料二、三、四和所学知识,指出三次运动产生的共同原因及共同影响。
10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人文主义者处处提倡人性和人权,重新思考人和神的关系。他们认为人的情感和思想要摆脱神学的禁锢,尽可能走上一条自由发展之路。人文主义者指出天堂不在来世,而在现世。他们公开申明,追求个人的幸福和自由符合人性的要求。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二   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他提出“唯信称义……平信徒皆为教士”,…鼓吹俗权至上,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则鲜明地反映了他对民族自由含义的一种更深刻的理解。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要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和立法权合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而为一,法官便将握有压迫者的力量。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1)依据材料一概括人文主义者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简要分析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马丁路德的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的表现。
(3)依据材料三指出孟德斯鸠的思想主张,并结合所学分析其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