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1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有多元、复合的特征,故人文关怀必须通过多方位多角度的途径来实现,子曰:“克己复礼为仁”,实现“礼之用,和为贵”,构建一种全面的和谐关系体现对人的整体关怀,进而实现对整个社会的人文关怀。以“仁爱”为出发点与核心,将“孝”定为伦理的起点,以“中庸”为方式构建良好人际关系,培养“浩然正气”,提高个人修养,养成高尚道德情操。传统文化还尊重人的自主性,老子认为“道法自然”,在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与相辅相成中实现精神自由与灵魂安顿,以“仁民而爱物”之心,实现“天下一家,万物一体”的博爱情怀。

——摘编自杜喆《中国传统文化人文关怀思想研究》

材料二   对个人命运、价值和尊严的关注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一种最基本的信念。西方人文主义者力图以科学和理性来反对中世纪独断主义的封建神学,以解放神学统治下的人和自然。他们从反对神学对人的统治出发,追求现实的人生幸福,要求恢复人的各种权利,他们把神权与人权对立起来,认为只有推翻封建神权的统治,才能彻底解放人自己。他们强调个体的自由,注重个人的奋斗和个人的权利,私人的权利和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彼得拉克说:“我不想变成上帝,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在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西方人文主义强调以人的欲望、要求作为出发点,对自然采取征服、掠夺的方式,强调“天人相争”的观念。

——摘编自杨春苑、李春荣《论西方人文主义》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人文关怀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人文主义与中国古代人文关怀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中国人文关怀和近代西方人文主义的共同价值。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汲取古希腊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开始关注体力劳动与技能训练,并根据自己的社会理想阐述职业教育。西班牙学者维夫斯充分重视民众及工艺实践的价值,把工艺实践作为生活经验的一部分。阿尔伯蒂从伦理学角度肯定尘世物质生活,尊重劳动与创造。在论述人的教育问题上,维夫斯与拉伯雷明确提出技术训练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意义。这些思想突破了传统学徒制与经院哲学的育人框架,展现出职业教育思想多样化的早期形态。

——摘编自贺国庆、马立武《欧洲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职业教育思想》

材料二   17世纪末以来,随着法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手工工场的大量涌现,法国启蒙思想家开始认为,学习和掌握一门甚至几门技艺,既是人们谋生的手段,也是一个完善的人或完善的公民的重要指标。此后,技术教育在法国兴起,建立各种实用技术研究会、开设实用技术课程等工作被提上日程。J.巴舍利埃尔制订了实用职业技教育术的计划,要求“开办一所技艺的完全学校,在学校中,人们示范讲解机器、使用的材料及其与每一种技艺的关系”。这些活动推动了社会对实用技术的了解和认同,改变了人们的教育观念。

——摘编自刘大明《启蒙运动与法国技术教育的兴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时期技术教育思想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与文艺复兴时期相比,启蒙运动时期法国技术教育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世纪以来,城市贵族和富裕的商业资产阶级乐于将自己的子女送至大学和各类专门的学校。16世纪末,威尼斯成年男性的识字率提升到33%,成年女性的识字率约为13%。印刷书籍不仅成功颠覆了中世纪手抄书制作烦琐、流通缓慢、价格昂贵的“奢侈品”印象,更以其多样的装帧设计、丰富的内容题材、低廉的价格和快速的流通渠道,满足了社会不同阶层对书籍消费的需求。除了针对专业人士,如教士、律师、人文主义学者等出版的大开本、装饰华丽的职业用书之外,这一时期的意大利也开始流行小开本、对页、便携的通倍读物和方言书籍。购买和收藏书籍成为意大利人民文化消费活动的一大亮点。

——摘编自尚洁《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文化消费》

材料二   17世纪末,英国报纸行业发生巨变,非官方的报纸《邮政男孩》和《邮政人》出版,占据了英国社会市场。到18世纪时,报纸行业已经颇具规模。1702年,英国第一份国家性质的报纸《每日新闻》诞生,随后各种全国性报纸纷纷出现。18世纪中期,伦敦许多报纸发行量已超万份,比如服务于工人阶级的《手工艺人报》。这些报纸除了向特殊人群提供专门信息外,还大量刊登政治新闻,是民众了解国内外政情的重要媒介。报纸也成为当时阐释社会活动之思想的重要平台。

——摘编自贺添奕《试论17〜18世纪英国民众阅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5〜16世纪意大利盛行购买和收藏书籍之风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17世纪末以来英国报刊业发展的特点及历史作用。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相信并颂扬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力量和人的伟大。认为人可以创造一切;人生的目的不是为了死后升天,而是对现实美好生活的享受;人的各种欲望不应该加以抑制,而应当予以满足。而西欧的宗教改革家认为,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不需要教会的繁琐仪式,信徒得救与否全凭信仰,只有信仰上帝和行善才能上天堂,以此来否定天主教的等级观念和教皇统治人民的权力。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必修三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二   (启蒙思想家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是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

——摘编自恩格斯《反杜林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内涵分别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思想家高举的旗帜是什么?为构建“正义”“平等”的新社会,他们提出了哪些主要理论?
2022-05-31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发展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联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宗教改革前的西欧社会是一个宗教普世主义下的二元政治体制社会,传统的阶层制国家只有边陲而无国界,中央政权对地方控制有限,因而君主一直处于与教权和地方贵族分权的政治斗争中。英国都铎王朝时期的宗教改革破除了基督教神学大一统的局面,将宗教事务变为民族事务,创建了民族教会,推广民族语言,从历史、文化、语言、心态上推动了英格兰的民族认同,催化了民族意识,构建了整合性的英格兰民族。伴随宗教改革的到来,英王亨利八世及其后继者不断健全国家机器以及法律实践,在民族与国家的共同建构、互动中逐渐形成了民族国家这种新型政治共同体。

——摘编自周曼斯《英国宗教改革与16世纪英格兰民族国家的构建》

材料二   在长期的思想启蒙运动风云变化之中,从意大利到法兰西,从德意志到俄罗斯,倡导民族话语,复兴民间文化,注重现实生活,鼓励科学技术等新文化运动事件此起彼伏。这些新.事物的出现标志着旧文化观念的衰落以及新文化观念的形成,这也是各民族身份认同的有力见证。例如。意大利学者维柯的《新科学》,法国学者伏尔泰的《风俗论》,俄国学者罗蒙诺索夫的诗歌,德意志诗人歌德的《浮士德》等都是在欧洲启蒙时代出现的民族文化语言经典之作,对于建构各民族文化认同有重大作用。没有启蒙思想家和文学家的民族语言创作,西方诸民族国家就无法突破古代文化遗产和教会文化霸权的历史局限,西方各国的现代民族文化谱系也就无法建构起来,而各国政治和经济的重大变革也难以持久。

——摘编自江宁康(启蒙运动与西方现代文明的起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英国宗教改革对英国民族国家构建的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近代欧洲民族国家兴起的原因。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契约生活这一领域,官方主流文化习惯以“义利”关系来衡量人们实际契约生活中的具体交易行为。这种“重义轻利”观念的宣扬使得古代中国契约生活的道德性更为突出,在官方主流文化看来,契约的互惠性应该让位于契约的互助性,他们视契约为老百姓之间相互救助的重要手段。在儒家传统文化和道德的双重“绑架”下,中国古代的契约制度缺少天然的商业属性,其被赋予了更多“救助”的责任。这就使得,如果“义字当头”,“利”就可以让位,甚至可以被忽略。而这种“义”需要到怎样的程度呢?似乎只要有道理就可以了。而助人为乐、与人为善这些传统美德则顺理成章地成为最理想的“借口”,于是白纸黑字契约在“良心”和“道德”面前变得一文不值,你若较真,别人还会倒打一耙。

——摘编自万珊珊《从中西方契约文化看当今社会契约精神缺失》

材料二   地理大发现、封建经济关系的崩溃、罗马教廷的衰落以及新教的出现、宗教信仰的多样化取代信仰的一致性、身份地位被建立在法律基础上的平等交往所取代,这一切变化导致非常重要的结果:一是个人主义的崛起,对个人的生命、安全、财产、自由等诸项权益的保护成为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趋势和必然要求;二是民族国家的兴起,以前那种概念模糊的“神授”王权、“天赋”帝国被具体的、强大的国家统治权力所代替。近代最早完整地提出社会契约理论的是荷兰思想家格劳休斯,往后的斯宾诺莎以及英国的霍布斯、洛克,法国的孟德斯鸠、卢梭等,这些人推开上帝、离经叛道,明确反对君权神授,用理性主义代替神秘主义和愚民政策。他们都相继提出了各有独立见解的社会契约理论。在这些思想家那里,有的利用社会契约理论来为君主专制制度辩护,但更多的则是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借用自然法和社会契约理论来论证主权在民、主权利民以及自由、平等的政治主张,来论证进步的民主思想。

——摘编自罗国亮《试析近代西方社会契约理论的由来及其特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契约关系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近代社会契约理论形成的背景及对西方社会产生的影响。
7 . 意大利是欧洲历史古国,被称为“七丘城”和“永恒之城”,在世界近现代史上也留下了独特的身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罗马帝国曾三次征服世界,但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罗马法以其法理精深,体系完备著称于世…如果离开了古代罗马发达的商品经济,罗马法要达到如此发达之程度,那是不可想象的。罗马共和国末年,自然法的思想从希腊传入罗马。西塞罗把自然法思想加以通俗化、理论化,使之成为具有影响深远的罗马法的理论基础。罗马也就成了世界上最懂得使用法律为自己意图服务的民族。罗马皇帝认识到,其统治不仅仅靠武力,还要靠法律来维护。

——摘编自谭建华《罗马法发达之成因探析》

材料二   全民抗疫,大家自觉在家隔离,很多人叫着嚷着被憋坏了。其实,在忙碌的现代社会,疫情所带来的隔离正应该让人们静下心来,去关注平时没有精力考虑的事情。1348年,意大利佛罗伦萨流行了一场可怕的瘟疫,一群青年躲在郊区,每天以讲故事解闷,结果却谈出了文学艺术上的新观点,催生了著名的《十日谈》诞生,推动了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进程。

——《疫情中应关注些有益的事》

材料三   1943年7月9日晚,随着一个军事行动开始实施,墨索里尼建立“新罗马帝国”的梦想也随之走向破产…“罗马梦魇”逐渐消退。1951一1962年,国家工业化以意大利历史任何一个阶段均无法与之比拟的速度发展,其增长率名列欧洲前列。到1962年,意大利人均生产增长率为5.6%,仅低于德国,超过任何西欧国家,被誉为经济“发展的奇迹”。

——摘编自瓦莱里奥·卡斯特罗诺沃《意大利经济史:从统一到今天》


(1)根据材料一,分析罗马法“达到如此发达之程度”的原因。结合所学,指出罗马法的精神。
(2)阅读材料二,写出《十日谈》的作者。结合所学,分析这部作品“却谈出了文学艺术上的新观点”的表现并写出一例该时期的建筑成就。
(3)根据材料三,写出该军事行动的名称。结合所学,概述战后意大利创造经济“发展的奇迹”的因素。
2022-05-23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山水联盟2022届高三下学期5月联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挣脱了神的统治,确立了人的尊严。但是那时教会势力仍很强大,人们是不敢公开提出反对基督教,否定上帝的口号的。所以马克思说,人们只能“战战兢兢地”请出古代的幽灵,来为自己壮胆,也就是“借古喻今”的意思。

——叶廷芳《十八世纪欧洲文化思潮中的“中国风”》

材料二   由于受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哲学家仍相信“自然法则”,它不仅如牛顿所说可以影响宇宙,而且可以影响人类社会。因此,与文艺复兴时期相比,1718世纪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们更为成熟。……孟德斯鸠声称,暴政和自由是不相容的,要达到自由就必须,推翻暴政。他对其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的习俗、教会和宫廷也进行了辛辣的批判。

——庄锡昌《西方文化史》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借古喻今”的含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孟德斯鸠为例,谈谈你对启蒙思想家“更为成熟”的理解。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保持着一种共同点,它们都是人文主义发展的产物,都强调个人的领悟能力,然而宗教改革却似乎更像是对文艺复兴中的希腊化和异教文化的反动,文艺复兴强调古典文化的价值,以人为中心,而宗教改革从《圣经》中继承的遗产则要求他们反对异教文化对基督教的渗透,强调神的伟大。文艺复兴时期虽然揭露了宗教的腐败,但是艺术家们的创作需要来自教会的各种支持,因此难免抱着与教会和解的态度,正如米开朗琪罗得到了教皇的支持一样。而宗教改革则进一步将文艺复兴从中世纪特征中剥离出来。

材料二   赵林教授指出“对于欧洲的现代化进程而言,真正的文化起点不是文艺复兴,而是宗教改革。”他认为:在1516世纪,南部欧洲掀起了文艺复兴运动,而北部欧洲则在进行宗教改革,到17世纪,这两场运动都接近尾声,虽然两场运动的矛头都对准中世纪堕落、腐败的罗马天主教会,但是历史结果却大相径庭那些经过宗教改革而信仰新教的国家,后来都发展成为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如英国、荷兰、德国、北欧诸国以及美国等。宗教改革深深影响了西方文化的精神氛围,客观上为西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的现代化开辟了道路。而文艺复兴运动在科学和哲学方面几乎没有什么建树,意大利人极端的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反而使道德更加堕落沦丧,与罗马天主教会成了一丘之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的不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宗教改革对欧洲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2022-05-12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楚雄天人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文科)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进入18世纪,欧洲迎来了一场启蒙运动,在不同的领域出现了一些伟大的思想家。他们高举理性主义大旗,提出了一系列新颖主张,这场运动主要流行于法国大革命前夕,是当时的思想家非常自觉的运动。“启蒙”这个词也是当时的人经常使用的。人们之所以称这次思想运动为启蒙运动,是因为他们坚信自己正在从漫长的黑暗和无知中摆脱出来,进入了一个尊重科学、尊重理性和尊重人性的新时代。

——摘引自赵立行《世界文明史讲稿》

材料二 启蒙思想家对那个时代面临的思想任务和社会要求进行反思,他们所提出的那些社会原则,如思想和信仰(宗教)自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经济上的自由和不受(封建)国家干预、人民与统治者的相互制约等,已成为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思想观念。

——摘编自何平、曾祥裕《从概念史的角度看启蒙运动》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写出启蒙运动的精神内核,并分别指出这场运动中法国的三位代表人物以及他们各自提出的“新颖主张”。
(2)据材料二概括启蒙思想家的主要观点。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人文精神的不断发展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影响。
2022-05-10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吉化第一高级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4月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