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83 道试题
1 . 宗教改革使欧洲陷入了百年之久的宗教战争,最主要的战场是德意志。最终四分五裂的德意志和作为主权独立的民族国家的英国、法国、西班牙、荷兰、瑞典都得以巩固。材料意在说明,宗教改革(     
A.巩固了各民族国家的主权B.对路德宗教思想传播有促进作用
C.推动了人文主义精神发展D.对德国民族国家形成有负面影响
2 . 据下表可知,文艺复兴(     
   
A.中心发生转移B.在欧洲得到扩展C.艺术成就丰硕D.涉及的范围广泛
2023-09-27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三湘创新发展联合体2024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1740年,腓特烈二世当上了普鲁士国王并推行了一系列改革。他鼓励并保护工商业,特别是军火业的发展,对其免税甚至给津贴。他还统一币制,创办银行,立邮政,修公路,开运河,鼓励垦荒、废除农奴制度。此外,他大力发展文化教育,重建普鲁士科学院。这使得他受到了一位法国启蒙思想家的热情赞美,这位思想家是(     
A.休谟B.卢梭C.伏尔泰D.康德
2023-09-24更新 | 190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崇化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马可·波罗和他口述的《东方闻见录》,引起13世纪末的意大利人对遥远中国的好奇和兴趣上贡献良多。在意大利,关于中华帝国及其文化的详细知识是从16世纪就开始流传的。利玛窦和耶稣会士们为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开创了新局面。1685~1750年,这段时间是中国形象在意大利和欧洲的黄金时期。伏尔泰等人发现了儒家学说和中国社会中极其积极的东西,把它当作他们开放社会的自由运动的模范。羡慕中国没有那些在欧洲影响了政治和民事生活的教堂,赞美有利于社会秩序的道德体系。1760年以后,法国的哲学家们和经济学家们,只剩下重农主义者还对中国感兴趣了。孟德斯鸠对理想化的中国形象进行批判,他在《论法的精神》中把对专制的批判和礼仪制度比作是一种国家独裁主义的宗教表达。

——摘编自史华罗《17至18世纪意大利人对中国的印象和想象》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史学研究的角度说明马可·波罗《东方闻见录》的价值。简析“中华帝国及文化”在意大利开始流传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17-18世纪,欧洲人对中国印象的变化加以解读。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教合祀是将孔子、佛祖、老君圣像并列奉祀于同一庙宇空间的信仰实践形式,其历史起源可追溯至唐代中后期。早期三教合祀庙宇的修建者主要是僧人,这些僧人在修持佛法的同时也熟习儒、道经典,他们认为儒、道与佛在具体教法方面虽有高下之分,但本质上都与佛法相通、有利于普渡众生,故可共同尊崇。早期佛教固有的“一佛二弟子”造像传统为三教合祀庙宇的修建提供了图像学基础,并逐渐形成“以佛居中、老君居左、孔子居右”的圣象位次模式。三教合祀庙宇具体名称包括“三教道场”、“三教院”等佛教类名称。唐代统治者在尊奉儒家正统的同时,将佛道视为辅翼教化的有力手段,对于儒释道三教都予以认可、扶持。到了宋代,社会上普遍形成“三教一致”、“三教同归”的思想氛围。三教合祀也充分契合了普通民众对提高祈愿“灵验性”的关切及“多多益善”的淳朴观念,因此得到民间社会的广泛参与和支持。

——摘编自王群韬《三教合祀庙宇考源——“佛教中国化”的信仰实践视角》

材料二   1536年,宗教改革后的瑞士将宗教的管辖权收回本国管理,日内瓦完全成为加尔文实现其宗教理想的试验场。在政教合一的共和体制下,加尔文对市政厅的谕旨得到了完全的执行,其中也就包括于1541年颁布的、对瑞士钟表业产生最为直接影响的《教会法令》和《限制奢侈法》,它们极大地打击了首饰业。随着教徒与日俱增,新教教堂在各地雨后春笋般建立,仅在法国的加尔文教派就有着约2150所教堂、约100万名教徒。尽管它们不需要奢华的礼器,但这些教堂仍需要大量的钟表来报时。16世纪中期,日内瓦成了新教徒的避难堡垒,吸引了全欧洲新教徒的资金。这些钱除了用于宗教改革外,也促进了钟表业的发展。加尔文赋予新教伦理节俭、勤勉等商业美德,这与资本主义精神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了社会财富的积累。随着宗教改革的深入,社会时间观念增强,制表匠对制表工作产生了无限的热爱和坚定的信仰,这种执着的工匠精神给瑞士人带来巨大的财富。

——摘编自马丁《欧洲宗教改革与瑞士钟表业的崛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宋时期三教合祀庙宇的特点,并分析其出现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宗教改革在瑞士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并说明其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宗教文化与时代发展关系的认识。
2023-09-02更新 | 132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考)历史试题
6 . 牛顿呼吁科学家和哲学家们“去检查、称重、计算和测量,但绝对不要胡乱猜想”。洛克声称,哲学就像天文学那样,是一门受制于科学方法和批判性探究的严谨性的学科。他预见未来会发现更多的自然法则,它们将会成为社会应该遵守的世俗法律的基础。据此可知(       
A.人类认知完成巨大飞跃B.未来理想社会的基本原则确立
C.追求理性成为社会共识D.启蒙运动受到科学革命的影响
7 . 14—16世纪,欧洲艺术家渴求观察真正的人体,力图用对自然新颖、生动的观察来取代前辈的优雅精致,关注对人物神态细节的把控和画面主人公典型性的塑造等。这些都是创作者自身内心精神的外化,其“内心精神”主要是(       
A.骑士精神B.人文主义C.科学精神D.理性主义
8 . 苏格拉底认为,每个人自己就是中心,整个世界都只集中在他身上,苏格拉底就是这样理解他自己的,在他看来(     
A.具有人文主义精神B.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
C.注重探索自然规律D.坚持民主政治的规则
2023-09-01更新 | 14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经济开发区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9 . 柏拉图在《理想》中公民分成三个等级,其中最高的是哲学家,其次是战士,最低的是农工商。马克思对这一划分评价道:“分工被说成是国家的构成原则,就这一点说,他的理想国只是‘埃及种姓制度在雅典的理想化’。”据此可知,柏拉图的理念是(     
A.保障雅典直接民主制B.维护奴隶主贵族统治
C.建立开放包容的政体D.实行城邦内精英治国
10 . 《欧洲中世纪史》一书中提到:“无论如何,中世纪都不是一个沉睡的、可怕的时代,而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按此观点,下列史事直接延续了中世纪遗产的是(     
A.法国大革命B.东罗马帝国灭亡C.文艺复兴D.工业革命
2023-08-30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四七九名校2023届高三下学期全真模拟(二)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