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自孔子诞生两千五百多年以来,中国人敏感的心弦不时地被它触动、撩拔而激荡…唯一不变是中国人内心深处挥之不去的或爱或憎、或敬或恨、或褒或贬的“孔子情结事实上“孔子”之名所指乃有三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指真实的孔子;二是指不同视野下的孔子;三是指纯粹符号化的孔子。

——摘编自林存光《孔子形象的历史变迁与时代转换》

古代
(汉至清)
圣人
孔子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到康熙亲笔题词“万世师表”
孔子的个人声望逐步走向巅峰,被尊为“古今第一圣人”。
近代
(新文化运动前后)
落魄
孔子
南京临时政府颁布法令,“不拜孔子,不读四书五经”;五四新文
化运动反对“尊孔复古”,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现代
21世纪以来)
雕像
孔子
以孔子儒学为代表的国学大受热捧;2004年以来孔子学院遍及全球。

解读材料,任选一个角度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2021-12-16更新 | 344次组卷 | 4卷引用:【上好课】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必修3)-第16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备作业)
2 . 认知·观念

材料一   西周时期,周王自称“天之子”,其所居之地称为“中国”(即中央之国)。文献准确记载的区域大致在黄河流域。古希腊人认为,他们的主神宙斯的居住地就是世界中心,文献中明确记载的地理范围不超过地中海周边地区。罗马人则说,众神选择并指引罗马成为世界中心,罗马帝国初期所能明确认识的地理范围已远远超过了古希腊,但仍限于欧洲、非洲北部和亚洲中西部。上述三个文明对于远离其统治区域的地方则认识模糊。

材料二   1874年法国传教士在上海徐家汇建立了观测台,19世纪80年代这一观测台利用上海法租界内的信号塔开始报告正午时刻,为外国船只服务。这一时间标准被称为“海岸时”。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控制下的清朝海关采用“海岸时”,使用的是东经120°的时刻。此后“海岸时”逐渐被铁路、航运、邮政、电报等行业采用,并延及京奉等铁路沿线和长江流域。1918年,北洋政府将全国划分为5个时区,1927年将北京时定为标准时。1929年国民政府以南京时为标准时,每天通过电报和广播发布;上海、天津、南京、北平等地的车站、码头、银行、机关及市区街道多设标准钟。与此同时,汽笛、午炮或寺庙的钟声等报时方式仍在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东八区区时定为北京时间。

材料三   马克思给我们留下的最有价值、最具影响力的精神财富,就是以他名字命名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


(1)概括材料一中各文明对世界认知的共同之处。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解读从“海岸时”到北京时间在近现代中国的变化历程。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3)简述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传播的情况。
2022-05-30更新 | 593次组卷 | 5卷引用:第12课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高二历史课后培优分级练(选择性必修3)
3 . 胡适在《中国的文艺复兴》中认为:“这是由一群北大教授领导的新运动,与欧洲的文艺复兴有惊人的相似之处。首先,它是一场自觉的、提倡用民众使用的活的语言创作的新文学取代用旧语言创作的古文学的运动。其次,它是一场理性对传统,自由对权威,张扬生命和人的价值对压制生命和人的价值的运动。”对材料解读合理的是
①反封建是该运动与欧洲文艺复兴的共同属性②文学改良是思想运动的必要条件
③“民本思想”是解决社会问题的一剂良药④胡适是这场新运动的代表人之一
A.①④B.②③C.①②③D.①③④
4 . 下表为时任京师同文馆总教习、美国长老会传教士丁韪良主持编制的课程表。下列关于该表解读正确的是
年次课程备注
数理启蒙、九章算法、代数学至汉文经学,愿当始终不已,故于课程并为另列。向来初学者每日专以半日用功于汉文,其稍进者亦皆随时练习作文。
学四元解法、几何原本、平三角、弧三角
格致入门,兼讲化学、重学、测算
微分积分、航海测算、天文测算、讲求机器
万国公法、富国策、天文测算、地理金石

A.西方列强控制京师同文馆的课程设置
B.“西学”教学内容限于近代科学及技术
C.外语学习成为京师同文馆的主要内容
D.中国传统教育内容仍然占据首要位置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数十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下列关于以上信息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戊戌变法是第一次反思后的行动
B.第二次反思是一个漫长渐进的过程
C.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渐进变革皆是反思的成果
D.追求独立、民主富强是促进反思的原动力
6 . 下表是新文化运动时期部分学生社团统计表,对该表信息解读合理的是
A.青年学生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力军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C.新文化运动唤起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D.社团活动是宣传新思想的主要阵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梁启超说:“王安石变法取尧舜以来之掣政而一扫之,实国史上、世界史上最有名誉之社会改革也。”梁启超如此评价王安石变法,是基于(  )
A.王安石变法的客观事实B.评价历史的基本原则
C.对相关史料的全面解读D.维新变法的舆论需要
8 . 请看下图书影。下列选项中对该书内容解读错误的是
A.开始探索新知B.寻求强国御侮之路
C.冲破“天朝上国”观念D.形成思想解放潮流
2018-11-07更新 | 2778次组卷 | 25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李大钊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中说到:“历史是人间普遍心理表现的记录。人间的生活,都在这大机轴中息息相关,脉脉相通。一九一七年俄罗斯的革命,不独是俄罗斯人心变动的显兆,实是二十世纪全世界人类普遍心理变动的显兆”。材料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是指俄国二月革命的胜利
B.新文化运动的价值所在就是宣传马克思主义
C.俄国革命道路对中国共产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D.李大钊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致力于科学传播,促进了中国社会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尽管“师夷长技”的主张遭到强烈反对,但统治者①面对接踵而来、一次比一次严重的内忧外患,为生存还是不得不实践这一主张。②首先从军事利器的引进仿制逐渐推广深入到全面学习西方机器大工业所需的科学技术学理的层次和阶段。为了对抗顽固派在基本理论问题上的挑战,终于结晶成“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高度概括的理论模式。

——雷颐《取静集》

材料二 ①泰西之强,不在军兵炮械之末,而在其士人之学、新法之书……其开智学而穷物理也,穷物理而知化也……今穷物理之本,制电、制雨、制冰、制水、制火,皆可以人代天工,是操造化之权也。操造化之权者,宜其无于敌也。

②夫中国今日不变法日新不可,稍变而不尽变不可,尽变而不兴农、工、商、矿之学不可,②欲开农、工、商、矿之学,非令士人通物理不可。

——摘自康有为《日本书目志》


(1)根据材料一,指出洋务派学习西方科技有何变化。直接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康有为对科技与变法关系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持这种观点的原因。
【读史指导】

材料主旨
材料一:介绍了“师夷长技”主张在中国的发展进程。
材料二:引用康有为的言论来阐明为什么要在中国实行变法维新。
信息解读
材料一:①指出了当时中国社会的政治现状和民族危机加深的现实;②说明了中国学习西方科技由局部逐渐走向全面。
材料二:①说明了西方强盛的原因不在于军事技术,而是在于制度文化;②把变法维新与学习西方科技结合起来。
历史结论近代以来,伴随民族危机,国人学习西方科技不断走向深入,目的在于挽救民族危机,为变法提供舆论支持。

2019-06-15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必修三高二上册预习卷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