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李大钊在1919年4月的《每周评论》上写道:“《共产党宣言》的要旨在主张阶级战争,要求各地劳工联合”;同年9月发表的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写道:“现在世界改造的机运已经从俄、德诸国闪出了一道曙光。”以下各项,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①十月革命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②马克思主义理论促成了新文化运动的发生
③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信仰
④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必须和工人运动相结合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民族精神与古代希腊城邦精神(部分)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天行健,君主以自强不息——《周易》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汉书》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诚子书》
秤平、斗满、尺足——晋商信条
人是城邦的动物——亚里士多德
人是万物的尺度——普罗塔哥拉
美德即知识,认识你自己,未受考查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苏格拉底

(1)结合所学知识,从文明多样性的视角,解读材料一。

材料二   1762年发表的《社会契约论》是他的政治思想的代表作。他对法国专制制度进行了更加严厉的批判,君主制本身必然导致君主的昏暴;主张建立以社会契约为基础的民主制国家,主权属于生而自由平等的全体人民。

——王怀兴《世界文化简史》


(2)材料二中的“他”是谁?根据材料概括其思想主张;

材料三   解放云者,脱离夫奴隶之羁绊,以完其自主自由之人格之谓也。我有手足,自谋温饱;我有口舌,自陈好恶;我有心思,自崇所信;绝不认他人之越俎,亦不应主我而奴他人;盖自认为独立自主之人格以上,一切操行,一切权利,一切信仰,唯有听命各自固有之智能,断无盲从隶属他人之理。

——陈独秀《敬告青年》


(3)根据材料三,指出陈独秀所说“解放”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新文化运动通过哪些措施来实现这种“解放”的?
2021-02-13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新学道临川学校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近代以来,中国的留学教育在思想启蒙、人才培养、社会变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近代以来留学生情况统计表

时期留学方向和群体人数留学生代表学习内容结果
1872—1881留美幼童学生群120人唐绍仪、詹天佑等军政、船政、步算、制造诸书,仍兼中学,课以孝经、小学、五经及国朝律例等书。共选派四批,因守旧势力阻挠,其中绝大多数未完成学业而被撤回国。
1894—1911留日学生推算当22000人以上黄兴、宋教仁、陈独秀、李大钊等以读速成科和普科为主。多学政治专业,习军事者也不少,学习理工科者较少。由于不少留日学生在新思想的影响下,成立了“排满反清”为目标的革命团体,清政府开始调整流入政策。

——据周棉著《近代中国留学生群体的形成、发展、影响之分析与今后趋势之展望》


(1)依据材料和所学任选其中一个阶段,对这一时期的留学情况进行简要解读。

材料二   1992年8月政府制定了“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留学工作方针。1996年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正式成立,负责中国公民出国留学和外国公民来华留学的组织、资助和管理工作。截止2006年9月底,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共派出各类留学人员26658人,回国率达到97.16%,留学归国人员和在外留学人员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在各个行业和工作岗位为我国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摘编自蒋凯《近代以来中国留学教育的历史变迁》


(2)依据材料和所学,分析现阶段留学迅速发展的原因。
2020-04-27更新 | 85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顺义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4 . 历史理解依视角而变化,历史认识随时代而发展。

材料一   下列两部史书中都有商朝早期历史的记载:

伊尹即位,放大(太)甲七年,大(太)甲潜出自桐,杀伊尹……

——《竹书纪年》

(注:《竹书纪年》是西晋太康二年 (281年)发掘于河南汲郡战国魏襄王墓的书简)

帝太甲既立三年,不明,暴虐,不遵汤法,乱德,于是伊尹放之于桐宫,伊尹摄行政当国,以朝诸侯。帝太甲居桐宫三年,悔过自责,反善,于是伊尹迎帝太甲而授之政。帝太甲修德,诸侯咸归殷,百姓以宁。

——《史记·殷本纪》


(1)依据以上材料,概括《竹书纪年》和《史记》中对商王太甲和伊尹的记述有何不同?结合所学,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

材料二   1899年西方传教士在《万国公报》上提到“百工领袖著名者,英人马克思也”。这是马克思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中国报刊上。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丛报》发表文章,称“麦喀士,日耳曼人”,指出“其学理,实为变私财以作共财之一阶梯”,麦喀士即马克思。1905年《民报》发表文章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及主要功绩,并简要归纳了《共产党宣言》的内容。1917年以后,中国思想界真正出现了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思潮。1919年,李大钊以《新青年》为阵地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文章,《晨报》开辟的《马克思研究》专栏,译介了《马克思的经济学说》《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等著作,陈望道在1920年翻译的第一本汉语全译本《共产党宣言》出版后很快脱销。在研究与翻译马克思主义著作的同时,中国早期共产主义者开始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办工人补习学校,出版面向工人的刊物。

——摘编自姜秀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视角,对材料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在充分利用史料进行实证的基础上,做好历史解释,是选考历史的同学必须具备的历史素养。

材料一   《1913年江苏第一师范学校对300学生的问卷调查统计表》

崇拜的人物学生合计
孔子157人218人
孟子61人
孙文17人48人
颜渊11人
岳飞7人
王守仁6人
华盛顿4人
康有为、梁启超共3人
其他中国古代、近代中外人物共34人共11人
无崇拜者共23人共23人

——改编自上海《时报·考师范之笑话》1913.7.1


(1)概述材料一所反映的历史信息。

材料二   1923年北京大学校庆25周年,民意测验:“你心目的中国或世界大人物,是哪住?”统计的结果如下:

姓名姓名姓名姓名
孙中山473陈独秀173蔡元培153胡适45
段祺瑞45梁启超29吴佩孚27李大钊25
冯玉祥7袁世凯5孔子1庄周1
汉武帝1诸葛亮1曾国藩1黎元洪1
姓名姓名姓名姓名
列宁227威尔逊51泰戈尔17爱因斯坦16
托洛斯基12华盛顿11林肯9甘地9
俾斯麦9托尔斯泰7马克思6马丁·路德1

——改编自朱务善《北京大学日刊·本校二十五周年纪念日之“民意测量”》1924.3.5

注解:威尔逊,1913—1921年任美国总统。托洛茨基,苏联领导人。


(2)简要说明、解读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信息。
(3)有人比较材料一与材料二,用两者的不同来说明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
2020-04-05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北师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文明的交流与互鉴

有人否定中国对指南针的发明权,主张它是阿拉伯人发明的。但是,9世纪的中国文献中已记载:“磁者母之道,针者铁之戕……针之指南北,顾母而恋其子也”;北宋的文献中提到:朝廷规定“舟师(领航员)……阴晦观指南针”。1985年发现的宋墓中出土一瓷俑,其手里拿的就是罗盘。

       

        图A                      图B

(图A为拍摄的瓷俑,图B为对瓷俑的临摹图)

阿拉伯文献中关于磁石的记载最早出现于11世纪,有关指南针的记载出现于13世纪前半叶。在阿拉伯人的记载中,阿拉伯船长使用的海上导航仪器,与北宋《武经总要》中记载的指南鱼是一样的,且阿拉伯人在船上放置指南针的位置也与宋朝船上的位置一致。

——摘编自潘吉星《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源流、外传及世界影响》


(1)以上材料中,关于指南针的发明权问题,作者的观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论证自己的观点的?

“进化论”在近代中国

1895年,严复发表《原强》简要介绍了达尔文学说,进化论自此传入中国。1898年,他翻译的《天演论》正式出版,举国震动。该书译自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进化论与伦理学》一书,但其译述不是纯粹直译,而是有评论、有发挥。他简略了原著中有关生物进化方面的论述,把达尔文理论转入社会政治领域,阐述了“优胜劣败、弱肉强存”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等思想。康有为、梁启超均深受影响。庚子、辛丑之后,“优胜劣败”之理“给了无数人以绝大的刺激。”辛亥革命前的十多年中,《天演论》发行了30多种版本。革命党人也利用生存竞争理论宣传西方资产阶级学说。邹容在《革命军》中就明言:“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1920年代,达尔文原著的翻译出版和介绍其学说的著作大量出现,才使中国人对达尔文学说有了比较正确的认识。


(2)结合所学,以“中国人对进化论的认识”为主题对材料进行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7 . 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里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无比精彩的现实主义历史,他用编年史的方式几乎逐年地把上升的资产阶级在1816—1848年这一时期对贵族社会日甚一日的冲击描写出来……他汇编了一部完整的法国社会的历史,我从这里,甚至在经济细节方面(诸如革命以后动产和不动产的重新分配)所学到的东西,也要比从当时所有职业的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

——恩格斯《致玛格丽特·哈克奈斯》

(1)依据材料指出恩格斯对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的评价,谈一谈恩格斯评价文学作品的角度和方法。

明清小说中出现的弃儒从商现象应该是一种很值得注意的现象。部分小说中的主要角色出身书生,他们放弃了以读书、应举为职业的生涯,而以经商作为自己的谋生之道。但传统的儒学教育和儒家思想对他们的经商活动仍产生着深刻影响,他们中的不少人贾服儒行,儒商结合,致富后又努力复归于儒业。小说家在对人物的弃儒从商行为表示同情和认可的同时,也依然表现出一种儒重于商的传统意识。

摘编自唐林轩《略论明清小说中的弃儒从商现象》

(2)结合所学,运用恩格斯解析文学作品的角度和方法对上述材料进行解读。

1915年到二十世纪20年代初,围绕中西文化的异同和优劣问题,中国文化界曾展开过一场论战。李大钊提倡青年人全力以赴学习和研究西方文明,主张“竭力以西方文明之特长,以济吾静止文明之穷”。杜亚泉则认为,欧战的惨烈使“吾人对于向所羡慕之西洋文明”不能不产生怀疑,“不可不变其盲从之态度”。“而吾国固有之文明(君道臣节名教纲常诸大端),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

(3)从李大钊和杜亚泉中任选一人,结合时代背景谈谈其观点合理性和存在的问题。

2017-11-14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海淀区2016-2017年高二下学期历史会考模拟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8 . 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14世纪,在意大利的一些“美丽的商业城市”,人们凭借自由的环境经商致富;富裕和自由又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的天才、鼓舞了人们的勇气;这反过来又使人们变得更加富有。……18世纪的法国社会,“中间等级的人因从事工业而发财致富。大臣们和内宠近幸不如过去富有”。结果,“人与人之间的差距缩小”。以前,小民百姓只能通过为达官显贵效劳以求发达,“如今工业为他们开辟了成千上万条途径”。这些人,有了各种谋生致富的渠道,能逐渐摆脱权贵的控制,获得独立与自由。
——杨芳《论伏尔泰的启蒙社会观:自由、商业、战争与文明》
(1)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时代要求与思想解放运动”的主题对材料二进行解读。(要求:史论结合、观点明确、条理清晰。)
材料二       1862年附设于总理衙门的京师同文馆,三十年间译著近两百种……延聘法国毕利干教授化学,英国德贞教授解剖学。19世纪中期以后传入的西学,举凡近代西方的工程技术、科学理论、民主思想……统统展示在中国人面前……资产阶级新文化在中国社会的各个阶层、政治经济活动的各个领域同传统文化进行着多角度、多层面的较量,并以其自身具有的相对高势能,不可逆转地占据了优势。
——冯天瑜《中华文化史》第3版
(2)据材料二概括晚清民初“西学东渐”的传播特点及途径。
2016-12-12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北京市第171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9 . 历史语境中的语言和文化

材料一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秦汉时期,汉字形成统一的书写规范。官学、书院、私塾大都使用汉语,科举考试亦然。魏孝文帝改革将汉语作为“正音”。清朝确立在全国的统治后,很快将汉语作为官方语言。日本等周边国家的语言也受到汉语影响。

拉丁语最初是古罗马人的语言。公元1世纪,标准拉丁语形成,与希腊语等一起成为罗马帝国学校的教学语言。罗马帝国解体后,拉丁语的日常口语功能逐渐丧失,成为一种书面语言。17世纪末期以前,西欧的学术著作大都使用拉丁文撰写,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法国等在拉丁语的基础上,发展出自己的民族语言。

材料二16世纪,英语主要是英格兰人的语言。到18世纪中后期,英语已扩展到英国的殖民地,并在国际商贸活动中广泛使用。二战后,英语逐渐超越其他语言,成为科教领域和众多国际组织的通用语言,被称为语言的“日不落帝国”。

材料三20世纪10年代,《新青年》杂志有过一场汉字存废问题的讨论。主张废汉字的学者认为:汉字难识难写,不便推广;“新理新事新物之名词,一无所有”;“欲使中国民族为二十世纪文明之民族,必以废孔学,灭道教为根本之解决,而废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汉文,尤为根本解决之根本解决。”

近代以来,汉语中出现了大量新词汇。下表内容为新词汇示例。

创造新词的方式繁体字1956年后推行的简体字
音译外来词沙发、牛顿、布爾什维克沙发、牛顿、布尔什维克、麦当劳
赋予旧词新涵义共和、格致学、计学、总统共和、科学(格致学)、经济学(计学)、总统
其他西学、洋錢西学、洋钱、孔子学院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上述两种语言文字发展演变的异同。

(2)阅读材料二,分析英语发展成为语言的“日不落帝国”的历史原因。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分析“废汉字”主张提出的时代背景;以“挑战与应对——百年来汉语的变迁”为主题,对表格进行解读。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2016-11-27更新 | 1306次组卷 | 9卷引用:第五单元战争与文化碰撞(单元测试)-高中历史备课精品导学案+单元测试(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北京专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