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康有为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同传统儒家思思相结合,“托古改制”,为维新变法提供了合乎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依据。他借鉴的西方政治主张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设议院、开国会D.建立民主共和国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清末京师大学堂的置废颇为曲折。甲午战争后,改革求变呼声起,光绪帝下旨兴建京师大学堂,工部尚书孙家鼐负责筹备工作。1898927日,“在孙家鼐上奏筹备方案之后,光绪帝面见各军机大臣,对此没有进行太多的讨论,大学堂筹备被搁置”。1898126日,上谕今“各直省添置学堂,实力举办”,“着由户部筹定的欺,按年拨给京师大学堂,以崇体割”。1231日,京师大学堂正式开办。

189956日,因御史参奏京师大学堂“靡费过甚,请饬归并删除”,清廷要求孙家鼐对其整顿。717日,上谕批准孙家鼐因病续假,由吏部左侍郎、大学堂总教习许景澄“暂行管理”大学堂事务。1900420日,许景澄上奏,称大学堂开办以来,图书、仪器购置费用在常年经费动支,未动用20万两开办经费,呈请缴还此款。适逢“庚子事变”,他再次奏请“暂行裁撤京师大学堂”,并说:“创建大学堂之意,原为讲求实学、中西并重,西学现非所急,而经史诸门,本有书院、官学”,不必另立学堂。79日,该折获准。

1901914日,清廷颁布兴学上谕:“京师已设大学堂应切实整顿”。1902110日,京师大学堂正式复办。

——摘编自蒋宝麟《从京师大学堂到学部:清末中央教育财政的形成》

(1)根据材料,概括京师大学堂创办曲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有识之士对待“西学”和“中学”态度转变的历程。
2021-12-27更新 | 3364次组卷 | 28卷引用:2021年新高考海南历史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3 . 据如表可知,梁启超
梁启超对时局的看法
1898年各国竞争的起因在于“欧洲全境”“生产过度”,其“所产物”在欧洲已无销场,“不能不觅销售之地”。
1902年“欧洲区区之地,断不能容此孳生蕃(繁)衍之民族,使之各得其所”,因而“不得不”采取“殖民政略”以扩大容身之地。
1919年国际联盟是实现“将来理想的世界大同”的“最良之手段”。巴黎和会一定能建成体现“人类大合同、大进化之国际同盟”的基础一以“扫廓”过去民族竞争造成的“一切扰攘根源”。
A.希望西方国家给予经济援助B.基于变法革新进行社会改造
C.宣传民权思想实现君主立宪D.立足世界视角寻求救国之道
2021-12-27更新 | 3729次组卷 | 26卷引用:2021年新高考海南历史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图1、图2是1917年《新闻报》刊登的两幅漫画。图1中文字为“死灰尚欲复燃耶”,图2中文字为“竟欲携孺子以号召耶”。漫画的寓意在于
A.反对袁世凯复辟B.反对尊孔复古逆流
C.讽刺军阀间混战D.捍卫民主与共和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康有为在《孟子微》中写道:“人人性善,尧、舜亦不过性善,故尧、舜与人人平等相同。此乃孟子明人人当自立,人人皆平等,乃太平大同世之极。”其言论意在
A.提升人的思想道德境界B.否定君主专制制度
C.宣扬近代民主革命思想D.维护中华民族独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据统计,梁启超所办的《时务报》在1896年销量达到7000多份,次年销量高达12000份,最高时竟然达到17000份,出现了“举国趋之,如饮狂泉”的局面,连《万国公报》的主笔林乐之都称赞其“议论明通,识解超卓”。《时务报》的畅销
A.使宣传西方思潮成为主流B.为维新变法的开展创造了舆论氛围
C.推动了民主共和思想传播D.使维新运动具备了广泛的社会基础
2021-09-10更新 | 643次组卷 | 25卷引用:海南省东方市琼西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近代历史可谓一部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史。明清时期,国人已经有了一些对西方文化的接触,如传教士等,但真正意义上的向西方学习,是在鸦片战争爆发之后。一般认为,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在探索民族出路的过程中把目光投向西方,经历了向西方学习的三个阶段。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过程中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洋务派实践了“师夷长技”的主张,以“中体西用”为旗帜向西方学习。随着近代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兴起了以引进西方政治制度为目标的运动。民国初期,一些知识分子打着“民主”“科学”的大旗,新文化运动应运而生。在新文化运动过程中,李大钊率先举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此后,马克思主义逐渐成为新思潮的主流,并日益和中国实际结合,给中国带来巨大变化。

——摘编自郭朝辉《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在向西方学习过程中的分化及原因》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8 . 1919年3月,蔡元培说,北大不但未提倡“铲伦常”,而且提倡“父子有亲,兄弟相友,夫妇有别,朋友有信”“言仁爱、言自由、言秩序、戒欺诈”。据此可知,蔡元培
A.肯定了传统文化中的伦理价值B.改造北大以服务政府的要求
C.主张以儒学为主兼容其他思想D.认识到西方文化存在的缺陷
2021-09-04更新 | 238次组卷 | 35卷引用:2020届海南省高三3月线上诊断性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20年,陈独秀发表《新文化运动是什么?》一文,对如何继续“运动”提出了三条原则:一是“新文化运动要注重团体的活动”,二是“新文化运动要注重创造的精神”,三是“新文化运动要影响到别的运动上面”。这体现出作者
A.主张用马克思主义改造传统国家B.强调新文化运动社会革命的意义
C.肯定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启蒙作用D.说明中共早期组织建立的必要性
10 . 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的倡导者和19世纪末中国维新思想的宣传者的手段都很高明。两者“高明”的共同之处是
A.借助传统文化外衣B.建立政党宣传政治主张
C.组织团体宣传新思想D.利用宗教反对封建思想
2021-08-31更新 | 304次组卷 | 121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