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1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新文化运动时期,相当一部分知识分子干脆把 Democracy一词译作平民主义,而放弃了以前常用的“民主主义”“民权主义”等译法,“平民”一词充斥报刊,成为极时髦的用语。这反映了他们(     
A.对民主的理解发生了变化B.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存在差异
C.具有参与政府管理的意识D.力图建立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2 . 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开始广泛传播,其特别介绍和描绘了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状况:“在这个社会里,产业的主有权是在社会上一般人的手里,由劳工来管理的”;“主张自由收用”。这些描绘反映了(       
A.中国人崇尚天下为公的情怀B.中国共产党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
C.国民革命运动时机趋向成熟D.马克思主义已经被社会普遍接受
3 . 1825年,魏源编撰的《皇朝经世文编》以吏政、户政、礼政等八纲为主要内容,常为当时施政之依据,风行海内。1841年,魏源编撰的《海国图志》是中国近代最早介绍外国历史地理的书籍之一,印行数量不大。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A.社会主流观念滞后于时代潮流B.师夷长技思想萌发
C.经世思想成为挽救危机的法宝D.程朱理学逐步完善
4 . 康有为认为,政治之学最美者,莫如吾《六经》也;泰西所以强者,皆暗合吾经义者也;严复也认为斯宾塞的社会进化论思想与《大学》所谓诚正修齐治平之事有不期而合者。这反映维新派(     
A.倡导中学西源的学说B.形成成熟的向西方学习理论体系
C.肯定儒家文化先进性D.托古改制以减轻维新变法的阻力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严复在翻译《天演论》时,有选择地译介赫胥黎《进化论与伦理学》的前半部分,删去了后半部分有关伦理学的内容;林纾翻译《黑奴吁天录》时注重借黑奴的悲惨命运警醒国人。晚清的知识精英们有选择地译介西方著作旨在(     
A.实现救亡图存的政治理想B.宣传维新变法的主张
C.系统介绍西方的思想文化D.促进近代文学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在《再论中学的国文教学》一文中说,学生作文的标准就是“人人能用国语自由发表思想”,其理由就是“国语容易学习、容易通晓,而且实在重要……有许许多多中等学校毕业生都不能用古文发表自己的思想”。据此可知,胡适主张(     
A.实现白话文全面取代文言文B.增加国文教学中的西方元素
C.深入挖掘中国文化历史价值D.借助文学革命进行思想启蒙
8 . 1916年陈独秀撰文劝勉女子:应当脱离附属品的地位,特别指出“夫为妻纲”之不当,反对“三从四德”。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提倡(     
A.新习俗B.新制度C.新文学D.新道德
2022-12-10更新 | 330次组卷 | 4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先秦儒家始终以积极心态和入世情怀对待社会、对待生活。树立高尚的道德信仰,强调个体修养、社会教化、国家治理方面的重要价值。儒家爱国主义认为个人从来就是与一定的国家民族联系在一起的,没有国家民族的整体利益,就没有个人的私人利益。儒家的仁学爱国思想强调“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以血亲之爱为基础发展起对国家民族的爱,使血亲的骨肉之爱与对国家民族的爱合为一体。在忠与孝之间,主张牺牲对父母的孝而对国家尽忠,甚至主张大义灭亲。这种价值导向深入中华民族的内在心灵培育出一种国而忘家、精忠报国、以身殉国的浩然正气。

——摘编自史康健《略论儒家仁学的爱国主义精神》

材料二   梁启超在《爱国论》中写道:“爱国者何?民自爱其身也。故民权兴则国权立,民权灭则国权亡。故言爱国,必自兴民权始。”在避难日本期间,梁启超走向了以思想影响社会,构造国民思想,以服务于社会变革的文化改造活动。梁启超希望国家的建立,要既实行宪政,又能保持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一个孕育民族文化内涵的现代国家。这样的国家的国民必须是“新民”--时时为国家与民族一体化而存在的“国民”“公民”,是以一种整体性而存在的国民。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实践中,梁启超的思想在当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摘编自商植桐郭瑞军《论梁启超的个人自治思想与共和爱国主义、文化民族主义的当代价值》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爱国主义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启超的爱国主义思想内涵及其影响。
10 . 面对晚清时期鸦片贸易带来的危机,林则徐认为士大夫们不能固守“古学”空谈义理,首先应做到“筹夷务必先知夷情,知夷情必先知夷形”,为此他在广州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日日使人刺探西事,翻译西书”。这体现了林则徐(     
A.构建了“中体西用”的话语体系B.彻底抛弃了传统夷夏观念
C.寻求抵御外辱的经世致用之道D.具有初步的近代外交意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