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1 . 梁启超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中把春秋末期和战国时期称为中国学术思想的“全盛时代”。他说:“(百家争鸣)非特中华学界之大观,抑亦世界学史之伟迹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

——【西汉】司马谈《论六家要旨》

材料二   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皆起于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今异家者各推所长,穷知究虑,以明其指。虽有蔽短,合其要归,亦六经之支与流裔。

——【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序》

材料三   原诸子之立说著书,盖皆欲以一己之思想学说以广播于天下者也。二千年来,我国之民族思想,社会文化,学者著述,几无不受诸子之影响,故诸子者,实我先民思想之结晶,亦即国学本源之所在。

——《<诸子集成>刊行旨趣》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司马谈和班固对诸子认识的出发点有何不同。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梁启超认识的理解。
2023-06-23更新 | 15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第二中学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处物竞剧烈之世,必宜于存者而后终存。考五洲之历史,凡国种之灭绝,抑为他种所羁縻者,不出三事:必其种之寡弱,而不能强立者也;必其种之暗昧,不明物理者也;终之必其种之恶劣,而四维不张者也。是以讲教育者,其事常分三宗:曰体育,曰智育,曰德育。三者并重,顾主教育者,则必审所当之时势而为之重轻。是故居今而言,不佞以为智育重于体育,而德育尤重于智育。诸公乍此语,恐且以吾言为迂,不佞请细为分晰,诸公将自见其理之无以易也。

——严复《教育与国家之关系》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严复教育思想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3-02-19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代中国的转型下面材料是高三历史学习小组对中国“社会转型”问题研究所搜集的史料。

【总纲】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进程从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主要经历了被动开放、经济起步、政体变革、思想解放四个时期。这是一种社会质变,即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发生了整体性的变革

——陈国庆《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绪论PART1被动开放

PART2经济起步

19世纪70年代到甲午中日战争前,民族资本新开设的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工矿企业有50余家,平均每年新设厂约为2家。18951913年,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新建工矿企业全国有549家。18941913年,民族资本工业的平均年增长率为15%。一战期间,民族工业获得了一个短暂发展的春天。这一时期,面粉业和纺织业发展最快,此外,火柴、榨油、造纸等轻工业也有了显著的发展。在一些主要工业部门,外国资本仍然超过民族资本。随着一战的结束,民族工业很快萧条下去。

PART3政体变革

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因为它在中国的历史、传统、政治经历、制度、天性、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基。它是外国的、空洞的,是附加在中国之上的。……这种共和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PART4思想解放

我的知道中国有太炎先生,并非因为他的经学和小学,是为了他驳斥康有为和作邹容的《革命军》序,竞被监禁于上海的西牢。先生狱中所作诗,却并不难懂。这使我感动,也至今并没有忘记,现在抄在下面——邹容吾小弟,被发下瀛洲。快剪刀除辫,干牛肉作根。英雄一入狱,天地亦悲秋。临命须掺手,乾坤只两头。19066月出狱,即日东渡,到了东京,不久就主持《民报》。我爱看这《民报》,但并非为了先生的文笔古奥,而是为了他和主张保皇的梁启超斗争,真是所向披廉,令人神旺……却为了他是有学问的革命家。

——摘编自鲁迅《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


(1)根据研究主题,请你补充与被动开放有关的四件历史事件。
(2)对于经济起步阶段而言,结合所学,分析经济起步苦难的原因。
(3)“辛亥革命并没有完全胜利”结合所学与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简析鲁迅敬佩章太炎的原因,并思考这个史实能否为主题提供可靠的依据?如不能,请说明原因。
(5)四个阶段的材料收集完成后,老师对他们研究的问题提出了建议。此时你身为老师,请为他们问题研究提出两条建议。(可从史料类型、研究角度等方面)。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表为五四运动后,中国学术界两位学者对中西方文化的深入反思。   

代表人物思想主张
胡适1923年,提出中国还不曾受到科学的赐福,因此不必菲薄科学。
1929年在《中国今日的文化冲突》中把“全盘西化”的提法修正为“充分世界化”,认为肯往前看的人应该虚心接受这个科学工艺的世界文化和它背后的精神文明,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自由接触,借西方文化的朝气锐气来打掉一点我们的老文化的惰气和暮气。
李大钊认为东方文明是“静”的文明,西方文明是“动”的文明,两种文明虽性质不同,但具有互补性,主张融会、调和西方文化,再根据中国“实境”吸收俄国十月革命的“第三种新文明”,强调正确认识国情,要在运用中加以发展。

材料二   浮田和民(18591946)在《史学通论》中指出:亚细亚者,文明起源之地也;欧罗巴者,文明之发达地也。欧美之文明,实渊源于罗马;罗马之文明,渊源于希腊;希腊之文明,实渊源于亚细亚(含埃及)。近世欧洲文明之起源,为第十四世纪所行之罗盘针及火器之用法,并十五世纪前半期之印行术,而此三大发明,非欧人自为。苟无亚,何有欧?今欧人忘却亚人之恩,而反讪谤亚人……此言也,无理甚矣。

——摘编自尚小明《论浮田和民《史学通论》与梁启超新史学思想的关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两位学者对待中西方文化的异同,并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浮田和民观点的理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亨廷顿指出,美国国民特性的核心是美国信念,而美国信念的精髓则是新教精神。新教认为人生来就带有原罪,秉持人性恶的理念,新教教徒不信任政府并警惕膨胀的权力,主张对政府的权力加以限制。新教主张因信称义,这一理念催生了美国政治文化中的个人主义、平等观念等重要内容。个人主义是自由主义的基本原则,对自由的追求一向同捍卫个人的权利相结合。美国独立战争期间,各州相继制定的州宪法、《独立宣言》乃至1787年宪法:都体现了美国自由主义的契约理念。而土生土长的实用主义文化渗透进历代美国人的思想观念中,对其政治行为和政治态度,以及对美国的内政外交都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高度一致、历久不变的美国政治文化使美国人的政治共识所反映的每一种价值观都能从其他几个价值观里推导出来。价值观之间的相互制约、平衡,以及相互渗透、支撑的关系还强化了美国政治体制中的不同权力中心之间的关系。这样,美国政治文化诸要素的内在统一与美国政治体制高度契合,同时也是美国人的政治共识,因此就自然而然地成为美国政治制度最为稳固的合法性基础。

——摘编自牛霞飞       郑易平《美国政治文化的特点及其对政治制度稳定性的影响》

材料二   鸦片战争的失败让国人开始进行反思,这是中国社会现代化运动的肇始。而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是中国人开始从政治制度层面进行的探求,一些先进的中国人试图模仿西方民主制度模式,建立包括议会制、多党制等政治制度,但结果均以失败告终。五四新文化运动标志着中国政治文化的转型深入到思想价值观念层面,特别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先进知识分子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创立了中国共产党。在之后长期的革命与建设实践中,马克思主义一直被作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并得到不断丰富和完善。在人民当家作主管理国家和社会的实践中,中国公民逐渐形成民主思想观念,传统政治文化因素得以改造。广大人民在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中,依法直接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权利,培养了政治共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法制建设,特别是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对于克服传统政治文化中封建主义政治思想观念残余,促进新型政治文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摘编自郑博旺《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政治文化现代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政治文化的基本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对美国民主政治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阻碍近代中国政治文化现代化的因素,并归纳中国共产党为推动中国政治文化现代化而采取的措施。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中美政治文化的比较研究谈谈你的认识。
2023-04-03更新 | 200次组卷 | 2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2023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一九一九年末日底晚间,有一位拿锤儿的,一位拿锄儿的,黑漆漆地在一间破屋子里谈天。

拿锤儿的说:“世间的表面,是谁造成的?你瞧!世间人住的、著的、使的,哪一件不是锤儿下面的工程?”

拿锄儿的说:“世间的生命,是谁养活的?你瞧!世间人吃的、喝的、抽的,哪一件不是锄儿下面的结果?”

他们俩又一齐说:“咳,现在我们住的、著的、使的,吃的、喝的、抽的,都没好好儿的。我们那些锤儿下面的工程,锄儿下面的结果,哪儿去了?”

冬!冬!冬!!!远远地鼓声动了!一更二更好像在那儿说:“工!农!劳动!劳动!!不公!不公!!不平!不平!!”快三更啦,他们想,也睡不成。

朦朦胧胧地张眼一瞧,黑暗里突然地透出一线儿红。这是什么?-原来是北极下来的新潮,从近东卷到远东。那潮头上涌着无数的锤儿锄儿,直要锤匀锄光了世间底不平不公。呀,映着那初升的旭日光儿,一霎时遍地都红,惊破了他们俩底迷梦!喂!起来!起来!!现在是什么时代?一九一九年末日底二十四时完结了,你瞧!这红色的年儿新换,世界新开!

——刘大白《红色的新年》(作于191912月)


结合时代背景,谈谈你对作者取诗名“红色的新年”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民魂的重要性

材料   1925年,鲁迅在《华盖集续篇》一文中说:“中国唯有民魂是最可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人才真有进步。”

热血民魂

人物简介
张謇1894年张謇考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1895年,奉张之洞之命创办大生纱厂。1912年,在南京政府成立后,任实业总长;同年,改任北洋政府农商总长兼全国水利总长。1922年,棉纺织业危机,导致张謇的事业全面崩盘,大生纱厂走向衰落。张謇主张 “实业救国”,是中国棉纺织领域早期的开拓者,一生创办了20多家企业。
孙中山鸦片战争后,抛弃“医人生涯”,进行“医国事业”。1894年,创立兴中会 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袁世凯窃取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实行独裁统治,企图复辟帝制。孙中山开始了捍卫民族共和的斗争他先后领导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两次“护法运动”。1924年,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同时创办黄埔军官学校,欢迎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中国国民党。
李大钊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1916,积极投身于正在兴起的新文化运动。 十月革命后,他以《新青年》和《每周评论》等为阵地,相继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等大量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著名文章,成为我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人。1920年初,李大钊与陈独秀相约,筹建中国共产党。1922年到1924年初,奔走于大江南北,多次代表共产党与孙中山会谈,为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呕心沥血。
根据材料,谈谈你对鲁迅认识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8 . 革命的“中国之行”

革命——除旧,犹意布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说文解字》载,“革”意为“三十年为一世而道更”。“命”则指由命令而产生的秩序。《尚书》云:“殷革夏命”。《周易》载:“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


(1)《尚书》与《周易》中的“革命”之意当是
A.观念变迁   B.王权易手   C.篡逆谋反   D.生产变革

材料二   1890年,王韬著《重订法国志略》时,因受日本影响,首次用了“法国革命”一词。该书只有三处涉及“革命”的文字,分别是“定四疆畛域,如革命前”“定法国界,较之革命以前差为袤广”“法国自革命以来,全欧战斗二十余年”。其著中称:“(法国)共和之政,其为祸之烈……古今悖乱之事,固未有甚于此者也。顾迹其祸之由来,不能和众而得民心,自恃居民之上,而好恶不与民同,怨之所及,足以亡身”。


(2)王韬批判“法国革命”意在
A.奉劝天子勤俭奉公   B.标榜本人忠君爱国
C.怒斥法人大逆不道   D.规劝君主顺应民意

材料三   1903年,邹容于《革命军》中道:“扫除数千年种种之专制政体,脱去数千年种种之奴隶性质……洗尽二百六十年残惨虐酷之大耻辱,使中国大陆成干净土,黄帝子孙皆华盛顿,则有起死回生……伟大绝伦之一目的,曰‘革命’”。


(3)归纳并提炼上述三则材料中对“革命”认识的异同。

材料四   据学者金观涛、刘青峰在《观念史研究》一书中的统计:19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文献中“大乱”与“革命”两词时常混用,但从总体上看,1900年前“革命”一词的使用次数极少。1919年,“革命”一词的使用频次开始以指数曲线上升。1921年“革命”一词的使用有880次左右,1923年增长到近2000次,19261927年,其使用次数更是达4000次以上;与之相对的是,“维新”“改革”“改良”等词的使用频次被“革命”逐渐抛在身后。1949年,用科学理论和革命精神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至21世纪初,“革命文化”一词开始广泛使用。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谈谈你对中国“革命”含义变迁的认识。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科学技术实为“救国之良药”

材料     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流亡海外,亲眼目睹了科学技术对于国家存亡、强弱所具有的重要作用,于1904年写出了《物质救国论》,通过中西之得失的比较,康有为把科学技术看作是“救国之急药”,认为“科学实为救国之第一事”,并明确提出“科学救国”的主张。

科技成就               

北斗导航
2020731日,中国向全世界郑重宣告,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全面建成,开启了高质量服务全球、造福人类的崭新篇章,北斗是我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覆盖范围最广、服务性能最高、与百姓生活关联最紧密的巨型复杂航天系统,由卫星、火箭、发射场、测控、运控、星间链路、应用验证七大系统组成,中国北斗正式登上世界舞台,站在了我国用实际行动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第一梯队”。

《“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
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吹响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号角后的第一个科技创新规划。《规划》描绘了未来五年我国科技创新发展新蓝图。《规划》在“十三五”科技创新总体目标中明确,国家综合创新能力世界排名进入前15位,迈进创新型国家行列;科技创新政策法规不断完善,知识产权得到有效保护。《规划》指出,到2020年,科技进步贡献率从55.3%提高到60%,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从6.3件增加至12件。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
未来社会是一个智能社会,我们要争夺这个机会,就要大规模地培养人。今天的孩子,就是二三十年后重逢的博士、硕士、专家、技师、技工、现代农民……代表社会为人类去作出贡献。因此,发展科技的唯一出路在教育,也只有教育。

根据材料,谈谈你对康有为认识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2-05-08更新 | 165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届山东省新高考模拟历史试卷(九)
10 . 【中国现代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材料一:一般认为,“现代化”代表着追求文明提升和历史进步的潮流,它是由17世纪欧洲引领的世界历史潮流。因此,在相当长时间里,人们误以为欧美的经济政治文化便是现代化的样板,从而将欧美化与现代化等同。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在追求现代化的过程中,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到思想层面,我们该做的都做了,但是中华民族的现代化却依然步履维艰。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人倡导的中国式现代化,是超越西方中心主义的现代化,我们闯出了符合世界历史发展潮流又具有自己民族特点的成功道路,形成了一个又一个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和建设道路,创造出先进丰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新时代,坚持民族的现代化,就是坚持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自信。

----摘编自胡大平《中国式现代化,是超越西方中心主义的现代化》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指出先进中国人学习西方三个层面的代表性历史事件。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取得的理论成果。;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现代化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