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徐继畬在西洋地图集的基础上,于1845年撰成《瀛环志略》二卷,后又广泛“荟萃采择”中西文献资料,并于1848年在福州刊刻了《瀛环志略》十卷。在著书过程中,他通过广泛接触外国传教士、外交官、医生等,并询问福建当地航行外洋的舵工,掌握了大量资料。据此可知,徐继畲(     
A.主张全面学习西方文化B.践行“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C.具有开眼看世界的意识D.推动了西方思想的广泛传播
2 . 在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思想家所构建的新的思想理论体系,不仅“参中西之新理”,而且“合经子之奥言,采儒佛之微旨”。这一理论体系表明维新派(     
A.兼具改良与革命的政治诉求B.民族危机意识的日益增强
C.坚持“中体西用”的政治理想D.减少变法阻力的妥协心理
2023-03-30更新 | 433次组卷 | 4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维新派认为“翻译生员举人,进士、翰林异试异榜,与正科诸士同赐出身”,“不以洋学变科目之名,仍无碍于祖宗成法”,遂提出“于文武正科之外,特设专科以考西学”,以奖励精通西学之士。维新派的这一主张(     
A.是对科举取士体制的否定B.推动了维新运动深入发展
C.得到士人阶层的广泛支持D.因阻力过大无法真正推行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金冲及在《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中说:“尽管新文化运动中对孔子的批判有简单化和绝对化的地方,但它显然和洋务派的‘中体西用’及维新派的‘托古改制’截然不同,毫不容情地触及儒家学说中名教、纲常等维护等级制度的旧文化的根本。”出现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对西学的学习程度B.中国社会各阶段的任务
C.领导者的阶级属性D.各阶段救亡图存的策略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20年5月,通俗工人刊物大量出现,如陈独秀、李汉俊创办的《劳动界》,邓中夏等人主编的《劳动音》:北京和上海等地还出现了大量的劳动补习学校。这些通俗刊物的出现
A.为五四运动的开展奠定了组织基础B.开启马克思主义在华传播之先河
C.有利于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结合D.标志着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898年夏,吴汝纶为严复的译著《天演论》作序,称誉该书“与晚周诸子相上下”,但又担心难以引起“以时文、公牍、说部为学"的一般士子的关注。据此可推知当时
A.维新运动的社会基础较为薄弱B.新旧知识分子阵营分明
C.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尚未彰显D.科举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2021-11-09更新 | 1297次组卷 | 22卷引用:新疆喀什地区喀什市第六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872年开明士绅许启畴、陈虬等联系20多位同道出资购书创办瑞安心兰书社,里面除藏有国学书籍外,还藏有《天演论》等西方名著以及当年鼓吹革命的《苏报》和《时务报》等书刊。心兰书社面向公众开放,免费借阅。创办者开办、开放心兰书社旨在
A.保存传承文化B.学习西方技术C.启迪国民思想D.宣扬革命精神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从1895年开始,康有为,严复,梁启超等人陆续创办了一批报刊。
A.得到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B.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开启民智的作用
C.使维新思想成为社会主流D.是列强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的工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9世纪末,郑观应指出:“盖国之强弱相等,则借(国际)公法相维持,若太强太弱,公法未必能 行也。”对于中国,“如一国有得,各国均沾之语,何例也?……中国所征各国商货关税甚轻,各 国所征中国货税皆务从重,何也纳之吝也?”郑观应意在说明此时中国
A.司法主权亟须重构B.变法图强迫在眉睫
C.外交体制必须变革D.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10 . 1919年夏开始,上海知识分子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例如李汉俊借用墨子的“兼爱”思想来解释社会主义的理想,胡汉民主张井田制是中国早期的土地公有制形态。这表明当时
A.中国共产党成立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
B.马克思主义成为广泛传播的主流思想
C.用马克思主义的理念来理解中国传统
D.马克思主义传播受到旧思想框架束缚
2021-10-10更新 | 945次组卷 | 25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八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