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4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作为近代历史上的风云人物,梁启超除了在政治、文学和史学上影响非凡,在教育领域也占据一席之地。梁启超对子女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人生道路指导和交流学习经验的过程中体现出三大核心理念:主足国粹,兼融西学;互相尊重,自由平等;俯仰皆乐,不失趣味。在他的悉心教导下,其九个子女无一例外地成为国家各领域的栋梁。

长女梁思顺具有很扎实的国学功底,在古诗词方面造诣很深。长子梁思成是我国建筑业的奠基人,先后就读于清华大学和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学成归国后,和妻子林徽因参与了新中国国旗、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工作。次子梁思永是中国现代考古界的奠基人。1948年,梁思成和梁思永两兄弟共同登上中国研究院院士榜单。次女梁思庄是著名图书馆学家。三子梁思忠任炮兵校官。四子梁思达曾参与《中国近代经济史》一书的编写工作。三女梁思懿是“一二·九”运动的学生骨干,常年奔走于爱国救国活动。四女梁思宁在抗战期间参加新四军队伍,1941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奉献了一生。幼子梁思礼是我国火箭控制系统专家,于199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梁氏子女们不仅才学高超,而且人格高尚,都饱含拳拳报国之心,这与梁启超先生卓越的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

——摘编自沈杰《梁启超的教子之道及其当代启示一以家庭教育的理念选择为视角》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梁启超教育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梁启超教育思想的意义以及对当代家庭教育的启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新文化运动期间,胡适、陈独秀倡导文学革命,并提出“为立国而造人”的口号。在文学革命推动下,1920年,教育部颁布政令,承认白话为“国语”,学校采用白话文教材。据此可知(     
A.儒家思想长期处于正统地位B.文学改良运动推动社会变革
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D.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占主流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近代学者梁启超对儒家思想有详尽独到的研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梁启超自幼读经,进入万木草堂后,他紧跟康有为推求孔子微言大义而 阐发的治国平天下的学问,认为孔子是托古改制、推行仁政的教主,六经是改订制度以教万世之书,是万世不易的公法,是孔教的真教旨。孔子以后的儒学逐渐变质走样, 孔子已失真。这种变质走样始于荀子,再变于刘歆,三变于宋儒,儒者不以教主对待 孔子……这些思想观点无疑有着振聋发聩的作用。从这种认识出发,梁启超认为当时的中国急需进行一场重新“发明孔子之真教旨”的“宗教革命”。

材料二     1902年春,梁启超发表《保教非所以尊孔论》,认为“孔子者,哲学家、经世家、教育家,而非宗教家也。”“孔子,人也,先圣也,先师也,非天也,非鬼也,非神也”。同年发表的《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更是对孔子进行了指名道姓的批判,称孔子是“思想自由、言论自由之蟊贼”,“儒教之所最缺点者,在专为君说法,而不为民说法。”“其立言之偏,流弊之长,则虽加刀于我颈,我固不得为古人讳也。”认为中国学术思想落后,实从儒学定于一尊开始。

——以上均摘编自胡洋、程舒伟《试论梁启超的孔子和儒学观》


(1)据材料一,概括戊戌变法前梁启超对孔子和儒学的基本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在当时产生的影响。
(2)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初的梁启超对孔子和儒学的新看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梁氏认识变化的原因。
2023-03-22更新 | 438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4 . 有学者提出,近代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但这个“深渊”有一个“底”。这个“底”就在20世纪的头20年,且中国历史发展到“谷底”的时候也出现了向上的转机。在该学者看来,这一时期中国历史发展的主要特征应是(       
A.“屈辱”与“迷茫”B.“沉沦”与“上升”
C.“革命”与“西化”D.“团结”与“觉醒”
5 . 有学者认为,中国历史上曾出现四次翻译高潮。其中,第三次翻译高潮是鸦片战争至“五四”时期对西学的翻译。当时,西方的科学技术、教育思想、民主政治、马克思主义等被翻译输入。这次翻译高潮(     
A.根源于近代政治制度变革B.促进了近代思想文化的转型
C.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D.体现了全盘西化的历史潮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下表为20世纪上半叶国文教科书选文情况(部分)。据此可知(     
出处选文(部分)语体情况
1923年版叶圣陶《新学制初级中学国语教科书》《大铁椎传》《廉颇蔺相如列传》《荆轲刺秦王》《庄子秋水篇》《最后一课》《天演论导言》《莫尔斯传》文言文119篇,白话文59篇,文白的比例约为2:1
1935年版叶圣陶、夏丐尊编《国文百八课》《庄子四则》《杨修之死》《愚公移山》《念奴娇·赤壁怀古》《最后一课》《荷塘月色》《项链》《背影》文言文58篇,白话文86篇,文白的比例约为2:3
A.编者注重对传统文化的理性继承B.培养实务人才成为社会共识
C.民主与共和的思想逐步深入人心D.文学革命具有形式主义特征
7 . 下图所示为1920年工人通俗刊物《劳动界》创刊号,“演说”栏目首篇刊登陈独秀署名文章《两个工人的疑问》。该刊物从第3期开始设立“读者投稿”专栏,共刊登《一个工人的宣言》《老虎和老板》《无影的强盗》等工人来稿30余篇。这表明当时(       
A.工人阶级的觉悟明显提升B.马克思主义开始在华传播
C.广大的工农大众团结起来D.民主与科学观念深入人心
2023-03-15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创新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1902年,梁启超创办《新小说》杂志,发起了“小说界革命”。
主题类型内容特征
开明智类宣传民主、自由、科学等新思想、新知识。
谴责类揭露时弊,抨击政府,谴责社会黑暗。如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言情、历史、武侠类把干预现实作为出发点,如描写造成爱情悲剧的直接原因,往往是政治风云的变化。

据此可知,晚清“新小说”(     
A.推动了维新变法的发展B.否定了传统文化的价值
C.践行了白话文运动改革D.成为了社会改造的武器
2023-03-14更新 | 127次组卷 | 3卷引用:广西桂林、河池、防城港三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5、16世纪以来,整个世界逐渐融为一体,海洋实力的提升、海洋利益的争夺和海洋秩序的塑造也日渐成为西方强国的主要战略指向。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海洋战略实质都是以开辟新航路和新土地为先导,通过对海外资源和财富进行暴力掠夺以及对海外领土实施殖民统治,实现了其成为世界性海洋强国的远景规划。英国作为一个纯粹的海洋国家,将海权视为国家兴衰的核心,在战略上既合理地发挥了其环境的优势,又充分与自身的国内基础相契合,从而在海洋时代成为世界体系的霸主。同时,作为陆地文明居于主导的国家,法国与俄国也将海洋崛起视作国家战略的关键目标,并长期拥有着强大的地区影响力。

材料二在欧洲列强步入海外殖民阶段时,中国也开始重视海洋。魏源提出以“师夷长技以制夷”为核心原则,改漕运为海运以发展海商,并通过建立新式海军而掌握海权。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在大力发展海防和海军的同时,也促进了国家海洋机制的构建,仿照西方列强的“海部成例”,专设海军衙门;而后梁启超的弟弟梁启勋吸收了西方“海权学说”的观点,阐明了控制海洋对于提升国家实力的意义和商贸方面的战略价值。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提出了一种战略性的构想,即对内收回海关主权,对外争夺太平洋海权,重视陆海统筹。孙中山逝世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海洋政策主要针对航运贸易和海军建设展开,如积极建造港口、疏通航道,整顿招商局,同时创办航海专科学校,培养中国船长人才,仿照美欧国家的建制,成立海军部等,国民政府这些举动旨在重建中华民国海军,力图发展海权。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刘笑阳《海洋强国战略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以来西方大国重视建设海洋强国的原因及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海洋发展之路与西方的不同之处。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今天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的认识。
2023-03-14更新 | 229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10 . 19世纪晚期,晚清学者陈虬在《经世博议》中说:“夫科目者,人材之所出、治体之所系也。今所习非所用,宜一切罢去,改设五科:曰艺学科;曰射;曰算……曰西学科,分光学、电学、汽学、矿学、方言学、化学六门,试以图说、翻译。”据此推知,这一主张(     
A.促进了西学传播渠道的有序化B.说明科举考试的程序亟待完善
C.遭到封建统治力量的全面抨击D.迎合了国内对实用人才的需求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