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8 道试题
1 . 1952年,中国开始第一次大规模扫盲运动。扫盲班遍布工厂、农村、部队、学校。1956年以后,扫盲运动又掀起两次高潮。从1949年到1960年,约有1.5亿人参加了扫盲和各级业余学校学习。新中国的扫盲运动(  )
A.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B.构建了完备的国民教育体系
C.贯彻了“科教兴国”的战略D.反映了国家政权的根本属性
2021-02-02更新 | 761次组卷 | 23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扬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选修)
2 . 1986年,钱学森回忆说:“中国过去没有搞过大规模科学技术研究,‘两弹’才是大规模的科学技术研究,那要几千人、上万人的协作,中国过去没有。组织是十分庞大的,形象地说,那时候我们每次搞试验,全国的通讯线路将近一半要由我们占用,可见规模之大。”材料反映新中国取得成就的根本原因是
A.科技工作者团结协作精神B.“科教兴国”战略的推动
C.先进通讯方式的技术支持D.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保障
2021-02-01更新 | 1132次组卷 | 20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60年代,为进一步围堵社会主义国家、争夺第三世界国家,美国致力于向印度、菲律宾、巴基斯坦等国家和中国台湾地区推行“绿色革命”,输出杂交种子、化肥、生物技术,以提高玉米、小麦、大米等作物的产量,这使得受援国(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实现了粮食自足。但是,由于大量化肥、杀虫剂的使用,也产生了土壤肥力下降、地下水消耗过度及土地板结、盐碱化等问题,提高了粮食生产的成本,加剧了社会不平等程度,进而威胁到上述国家(地区)的粮食安全。

——摘编自于沛等主编《世界现代史》(下册)等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提倡科学种田,通过兴修水利,培育和推广良种等措施,较大幅度地提高了粮食生产水平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与此同时,我国致力于主要粮食作物水稻的科学研究工作,培育出一批成熟期不同的水稻良种,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水稻高产途径,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1964年,袁隆平率先开始水稻优势利用的研究。1973年,他成功自主培育出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籼型杂交水稻,大幅度提高了粮食产量,有效保障了我国的粮食安全。至1989年,中国已向世界上20多个国家(地区)转让了这一技术。

——摘编自许嘉璐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日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向外推行“绿色革命”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印度等受援国(地区)与中国实现粮食增产的主要途径,并说明各自效果。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粮食增产道路的历史启示。
4 . 据统计,到1965年底,全日制高等学校达434所,在校生67.4万人,分别比新中国成立前最高的1947年增长了1.1倍和3.3倍。中学在校生1432万人,比新中国成立前最多的1946年增长了6.9倍。小学在校生11626.9万人,比1946年增长了3.9倍。与这一成就密切相关的是
A.国民教育体系逐渐形成B.拨乱反正整顿教学秩序
C.义务教育得到全面普及D.“三个面向”方针落实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图1、图2分别是创作于1957年、2006年的宣传海报,折射出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历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比较图1、图2,提取海报中有关体育宣传的变化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表述成文,史论结合,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6 . 法国《费加罗报》1970年4月27日发表时事评论:“人们可以说,并且人们在说:中国是继苏联、美国、法国和日本之后的第五个空间大国。”该评论可以佐证当时中国(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卫星发射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C.载人航天技术成功实践D.“科教兴国”战略成效显著
2021-01-19更新 | 165次组卷 | 20卷引用:2015届江苏南通市高三第一次调研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互联网大数据正催生医疗产业向移动化、智能化和信息化发展。在远程医疗、可穿戴设备、在线问诊预约等领域,通过信息共享,全程跟踪病人的健康信息,可以让患者享受连续的整合医疗服务。这有利于
A.深化改革开放,提高综合国力
B.降低医疗费用,减轻人民负担
C.改善基础设施,提高生活质量
D.完善医疗服务,利于民众健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表是我国高考录取率(指当时录取人数与报考人数之比)
时间197719791984198820082011
录取率%4.86.128.724.65772.3

表中数据说明我国高等教育
A.短时期实现了普及目标B.由精英化发展为大众化
C.在曲折中发展起来D.录取率与经济发展一致
2020-12-20更新 | 206次组卷 | 20卷引用:江苏省扬州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2月)历史试题
9 .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从争论内容上讲,最主要的不同点是
A.前者侧重于文学艺术,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B.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文学艺术
C.前者侧重于政治运动,后者侧重于思想文化
D.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2020-12-11更新 | 439次组卷 | 105卷引用:江苏省南阳中学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历史选修试题
10 . 1955年,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根据群众意见,制成《汉字简化方案修正草案》,包含共约1700多个简体字。委员会主任吴玉章称:“这是适应广大群众希望简化更多汉字这个要求的……并且是符合国家和人民的迫切需要的。”可见汉字简化 (  )
A.有利于知识文化向大众传播B.贯彻了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C.适应了普及义务教育的要求D.服务于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