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我国古代嫦娥奔月的传说、敦煌莫高窟的飞天壁画、西游记孙悟空的腾云驾雾,都表达了古代人们探索宇宙苍穹的愿望。我国实现飞天梦想、中国人能够实地考察宇宙苍穹的伟大壮举是
A.东方红1号卫星的发射成功B.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C.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的发射成功D.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2 . 阅读下面的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部分)表,该表说明中国航天事业
年份事件
1956中国开始谋划发展独立的航天事业
1960中国自制的第一枚导弹“1059”发射成功
1965中国开始正式立项研制航天运载火箭
1973中国第一次卫星(长空1号卫星)发射失败
1975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被送入太空

A.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独立发展B.因不受国家重视而发展十分缓慢
C.因火箭技术落后导致卫星无法上天D.在“文化大革命”时期陷于停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框内文字材料,它们最有可能是对我国哪一项技术发明的评论(  )
西班牙《世界报》:中国龙已经飞起来了,而且飞得很高,它使整个中国充满了自豪。
德国《汉诺威报》:中国正在奋起直追,中国人进入太空的事实,证明了这个经济迅速崛起的国家的实力。

A.“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发射成功B.“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C.大型运输机运20成功试飞D.第一枚中近程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的英国,教育机构几乎全部掌控在基督教会的手中,教会将教育看成是其传播宗教思想和培养信使的重要手段。15世纪起。英国出现延续半个世纪的办学热,主教、显贵、乡绅、城镇商人甚至国王等都通过私人慈善捐赠建立学校。这些学校除了培养神职人员、高官等社会精英外,还增加了培养自由职业者、工匠等大众教育。1546年,亨利八世在剑桥设立了五个钦定教授席位,除神学以外,都是直接与社会事务相关的科目,如医学、民法等。1575年到l663年间,英国大学中新增的教授席位绝大部分集中在自然科学方面。18世纪初,在数学、物理学、化学、地质学和其他专门科学中逐渐设立新的教授职称。

——摘编自F.H.欣斯利《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1977年以恢复高考制度为标志,掀开了中国高等教育的新篇章。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要集中中央和地方等各方面的力量,分期分批地重点建设100所左右重点大学。同时“逐步建立政府宏观管理、学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体制”。到2000年基本形成了两级(部委、省级)管理、以省为主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在校生达到2021万人,是1998年的4.5倍,是1949年的172倍多。高等教育规模居世界首位。

——摘编自韩梦洁、宋伟《新中国成立以来高等教育区域结构的制度安排与反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l5—l8世纪英国教育发展的原因及存在的问题。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取得的成果。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期我国教育和l5—l8世纪英国教育发展影响的共同点。
5 . 下图是1954年出版的宣传画《未来的工业建设小能手》。该宣传画反映了当时
A.青少年具有生态环保意识B.重视农田基本水利建设
C.顺利完成国家工业化建设D.积极落实党的教育方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成为中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在这一战略指引下取得的成就是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神舟”飞船飞行成功
C.国民教育体系初步形成
D.高校招收“工农兵学员”
7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顺应世界科技发展的潮流,制定正确的科技战略,推动中国科技现代化的大力发展和科技大国的成长,并由此奠定了中华民族走向繁荣昌盛的不朽基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果断作出发展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即“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把原子能、火箭和电子计算机等高科技列为发展重点。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两弹一星”先后研制成功。

材料二 鉴于斯大林时期由苏联最高领导人裁决科学与艺术争论,并在文化学术领域扶持一派打击另一派的恶劣做法所造成的严重后果,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了发展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双百”方针。

——陈立中《中苏论战与中国社会主义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高新技术取得的主要成就,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双百”方针提出的时代背景,并简述“双百方针提出的历史意义。
8 . 1952—1966年,北京钢铁学院共培养学生约14400人,其中担任副部级以上领导职务的至少有32人:大批学生的考试分数都超过了清华大学的录取分数,但他们的第一志愿都是钢铁学院冶金系。材料反映了
A.青年学子建设国家的高涨热情B.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时代背景
C.干部选拔注重学校和专业素质D.北京钢铁学院生源素质较高
9 . 1964年10月16日,寓居美国的李宗仁向来访者说:“西方人终于将我们视为一个智慧的民族了。”当时使西方人观念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B.中国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蛋白质
C.中国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D.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0 . 1952年,新中国初期对高校进行了大规模的院系调整,下表是部分调整的院校数据。据此 可知,院系调整
项目调整前调整后
高校总数211所182所
综合大学55所13所
工科院校33所39所
师范院校12所32所
农林院校17所29所
A.适应了国家经济战略的需要B.建成了学科专业齐全的院校体系
C.完成了教育的社会主义改造D.提高了广大工农群众的文化水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