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6年中国高等教育工科学生仅为18.9%,新中国成立时我国文盲率又高达80%,这一状况影响了我国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和人民民主政权的巩固。1949年《共同纲领》规定:新民主主义的教育纲领已经确定了新中国的教育事业是为工农服务的,是为生产建设服务的。1950年,全国工农教育会议确定,工农教育首先以识字教育为主,以“开展识字教育,逐步减少文盲”为宗旨,指出扫盲教育应配合国家各项生产建设的开展。1952年中国开始了第一次大规模的扫盲运动,政府创办了许多工农速成中学和与之相匹配的大学预科,使扫盲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同年,教育部对高等院校进行了调整,裁撤、合并了一些大学及其专业,增设专科院校。在各类学校中优先录取工农子女入学接受教育。高等学校先后聘请苏联专家共861人,担任顾问或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组织高校教师译出以工科为主的苏联教学大纲700种,分发各校应用。

——摘编自苏渭昌《中国教育制度通史》(第8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教育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教育改革的意义。
2020-01-15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包头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2018年12月在北京举行“40年,那些难忘的瞬间——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图片展”。下列事件最有可能入选图片展的是
A.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B.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轨道
C.中国成功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D.中国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成功发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学者在洋务运动研究的过程中,经历了20世纪70年代的全面否定,80年代初的研究热潮,尽管仍有争论的问题,但洋务派引进西方技术符合时代潮流、有利于中国现代化的观点被更多人接受。促成这一变化的因素有
①学术上“双百方针”得以恢复                  ②历史研究中阶级分析法已被彻底抛弃
③研究洋务运动的角度发生变化                  ④适应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时代需要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4 . 邓小平说:“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为推进教育发展采取的最大举措和取得的成就有
①提出“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 ②国民教育体制初步形成③颁布《义务教育法》④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019-11-23更新 | 263次组卷 | 27卷引用:内蒙古包头市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曾对印尼代表团说:“美国是看不起我们的,英国是看不起我们的。法国、联邦德国、日本、苏联这些国家它们都看不起我们。这个看不起是有理由的,因为他们的东西多,技术先进。”基于这一认识,中国政府
A.加紧核武器技术的研制B.主动加入不结盟运动C.开始实施载人航天工程D.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2019-11-15更新 | 266次组卷 | 28卷引用:内蒙古包头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电影《高考1977》反映了高考恢复后的第一次考试的情况,如果让你来设计这场考试的场景,下列各项可取的是
A.背景音乐:反映粉碎“四人帮”的歌曲
B.外景:考场门口悬挂着“改革开放送春风”的横幅
C.内景:考场中张贴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标语
D.特写:作文题目“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2019-11-13更新 | 293次组卷 | 57卷引用:2011-2012学年内蒙古包头三十三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7 . 1956年1月,党中央就知识分子问题召开专门会议,周恩来强调应给知识分子更多的权利,对他们的观点应给予充分的尊重。这样做主要是为了
A.体现党对知识分子的关怀
B.促进文学艺术工作的发展
C.纠正在以前工作中对知识分子造成的伤害
D.调动广大知识分子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西方三次科技(工业)革命与同一时期中国社会发展简表。

世界中国
19世纪40—60年代,英国.法国相继完成工业革命,迫切需要拓展海外市场中国出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洋务运动兴起,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实业救国思潮兴起,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康有为.梁启超等推行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爆发
20世纪40—50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时至今日,依然方兴未艾中国在很多项目中脱颖而出,航天.电子计算机已经走在世界前列;2015年,屠呦呦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2019-08-10更新 | 663次组卷 | 30卷引用:内蒙古集宁一中西校区2018届高三第三次月考文综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邓嗣禹在《中国考试制度史》中论及科举制:“(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1910年,梁启超说“科举非恶制也”,“此法实我先民千年前之一大发明也”。1912年,孙中山在《临时政府公报》第24号中提及考试的重要意义:“任官授职,必赖贤能,尚公去私,厥惟考试。”孙中山的观点导致了后来民国考试院的建立,实际上是科举制的复活。

材料二   高考的全称是“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其基本立场应立足于服务普通高等学校的人才选拔。……1997年,为纪念恢复高考20周年,《人民日报》有这样一句评价:恢复高考,挽救了我们的民族和国家。原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杨学为曾一针见血地指出:高考的社会作用远远超出了考试、招生、教育;1977年高考恢复的不仅仅是一项考试,更是知识的价值、知识分子的地位,是社会流动的渠道、社会的公平。

——于涵:高考制度恢复40周年内容改革评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特点,并指出1905年清政府废止科举制度的根本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古代科举制和当代高考制度的主要异同点。
(3)谈谈你对当前高考制度改革的看法。
10 . 陆定一于1956年5月发表的讲话中提到:“自然科学包括医学在内是没有阶级性的,它们有自己的发展规律。……在某一种医学学说上,生物学或其他自然科学的学说上,贴上什么‘封建’‘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无产阶级’‘资产阶级’之类的阶级标签……就是错误的。”对该材料的理解准确而全面的是
①应该区分政治观点问题与科学技术问题
②提倡科学研究中独立思考和批评的自由
③“双百”方针出台于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之际
④“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加速科技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2019-06-23更新 | 116次组卷 | 5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内蒙古赤峰二中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第七单元学测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