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1956年,中共中央借鉴苏联经验实行“特定津贴”,在全国范围内评选出八百多名突出人才,囊括了当时中国“科、教、文、卫”的大部分精英,保证每人每月工资达500元左右。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从此决定建立人民教育事业B.为适应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C.打破了西方对华的科技封锁D.国民经济逐渐地恢复和发展
2021-02-04更新 | 355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北省宜昌市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图1、图2分别是创作于1957年、2006年的宣传海报,折射出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历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比较图1、图2,提取海报中有关体育宣传的变化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表述成文,史论结合,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3 . 1952 年入学的新生中安排了很大比例的学生读专科,不仅一般院校如此, 重点大学也是一样,清华大学1952年入学的新生中近一半分配到专科,而且动员一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去专科。这种调整
A.推动了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B.适应经济建设的人才需要
C.旨在突出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D.推动了中国科学技术发展
2020-06-18更新 | 18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联盟校2020届高三6月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英国民众文化水平的提高是在没有国家干预的情况下取得的工业革命中家庭消费观念的变革影响着民众受教育的行为和理念。通过一种经验性的、自发的方式自下而上地影响着英国的教育体系。英国既有的私立教育系统,如伊顿公学,主要是贵族教育;也有学徒制的工业教育方式,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教授生产经验和技巧,为工业革命生产线培养人才;良好而完善的宗教和慈善教育制度,则是面对平民的教育,保证了英国初等教育的普及化。这些,产生了英国工业化的基础,并实现了英国工业化的飞跃

——摘编自周详《工业革命与英国教育的兴表》等

材料二   1952年6月至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大规模调整了全国高等学校的院系设置,形成了20世纪后半叶中国高等教育系统的基本格局。调整前,全国共有高等学校211所,其中综合性院校55所,工科院校33所,师范院校12所,农林院校17所。调整后,全国高等学校减为182所,其中综合大学13所,工科院校39所,师范院校32所,农林院校29所,工科、师范、农林等科类的学生人数从7.04万人上升到13.84万人。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等学科被取消。政法类在校生也从37682人下降到3830人,由占大学在校学生总数的24%下降到2%。此外私立大学和原教会大学全部改为公立。

——摘编自陈辉《1952年中国高等院校的院系调整一“以苏联为师”的后果》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英国学校教育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和所学,比较中英两国教育改革的异同,并分析中国教育改革的影响
5 . 新中国成立后,于1952年、1956年、1958年、1960年先后形成了四次扫盲运动的高潮。从1949年到1960年约有1.5亿人参加了扫盲和各级业余学校的学习。这些扫盲运动
A.推动了义务教育的普及
B.强化了民众对国家的认同
C.促进高科技水平的提高
D.奠定高校院系调整的基础
6 . 1988年,中国政府先后批准建立了53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又先后制定了“星火计划”、“863计划”、“火炬计划”、“攀登计划”、重大项目攻关计划、重点成果推广计划等一系列重要计划,并建立中国自然科学基金制度。这主要表明我国
A.科技发展新格局逐步推进B.优先发展航天和国防科技
C.体制改革向科技领域扩展D.“科教兴国”战略得到贯彻
2018-02-07更新 | 1591次组卷 | 29卷引用:湖北省黄石市有色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