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最重要的改革之一是废弃了早先在诸王国发展起来的写法众多的语言文字,而代之以全中国都能理解的统一文字。这种统一文字由于中国文字所具有的特质而被实践证明是一种非常有效且持久的国家统一的粘合剂。……秦朝这种新的统一文字是所有受过教育的中国人都能阅读并理解的,尽管他们常常听不懂彼此所操的方言。基于同一原因这种文字也是中国人所能理解的,所以受过教育的日本人、朝鲜人或越南人都能阅读汉文,但却不会说一个汉字。这种文字对中国后来的民族统一,对中国文化在整个东亚的影响而言,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5.5亿人中超过4亿是文盲,文盲率高达80%以上。农村的文盲率更高达95%以上,有的地方甚至十里八村也找不出一个识文断字的人来。文盲成为新中国发展道路上的拦路虎。要把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改造成一个现代化的工业国,提高劳动者的文化知识是关键。扫盲成为摆在新政权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在全国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扫盲运动。扫盲班遍布工厂、农村、部队、街道,人们以高涨的热情投入到文化学习中。扫盲运动从50年代初,一直持续到60年代初,10年间先后有近一亿人摘掉了文盲的帽子。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在20世纪末,全国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使得青壮年文盲率降到5%以下。200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向全世界宣布:中国如期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战略目标。

——摘编自《新中国扫盲运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字在历史上起到的重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开展扫盲运动的特点及其重要意义。
2 . 中国曾在古代的科技文化方面为世界发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近代百年度落伍了,而今,在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的征程中,中国的科技发明创造又迎来新高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以前,世界上的重要发明和重大科学成就大约300项,其中中国大约175项,占总数的58%以上。明朝中后期涌现出一些在传统科技领成取得定突破的科学巨匠,但这一黄金时期稍纵即逝,入清之后便不再有任何领先世界的科技成果,甚至晚明已经取得的成果也被弃置遗忘。

材料二   从鸦片战争到1895年,清政府主要引进军事技术和少数相关技术,对西方技术体系一知半解,未发展机器制造等基础技术和基础工业。这样,技术上落入“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循环。从1895年到1949年,国家陷入社会动荡与民族生存危机,国家的大量财政收入用于各种战争。从光绪新政到孙中山的《实业计划),国家决定全面接受西 方技术与科学,促进工业化建设.然而,各种举措都因为国家积贫积弱、社会动荡与日本侵华战争而难以彻底落实。

—— 据张柏春 《近现代中国科技发展的阶段特征》等


(1)相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中国科技在世界上地位的变化,并指出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近代中国科技发展的阶段特征及各自的成因。
(3)列举新中国取得的科技成就?
2020-07-21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战略核武器不仅是遏制对手的重要筹码,也是军事手段在当代国际政治中举足轻重的表现形式。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苏联政府于1955年1月17日声明,将帮助中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推动原子能和平利用”,并提供用于科学研究的原子反应堆和供研究的裂变材料。

——王纪一《毛泽东与“两弹一星”战略决策》

材料二   60年代初,苏联撕毁援助合同时,我国国民经济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国防尖端科技项目是“上马”还是“下马”,意见很不一致。毛泽东明确指示:要下决心搞尖端技术,不能放松或下马。

——摘编自王素莉《“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与历史经验》

材料三   中国原子弹成功爆炸的消息在刚实现建交的法国引起热烈反响。戴高乐政府的官员普遍表示欢迎,新闻界普遍给予肯定,众多民间人士更表达了自己的祝贺。法国人认为中国在进入联合国的道路上向前迈了一大步,并将在第三世界赢得更多的尊敬。戴高乐的“喉舌”报纸指出,中国的成功说明世界和平不能只取决于美苏,中国研制原子弹是符合逻辑的,呼吁法国应进一步壮大核力量。

——摘编自梁清峰《苏美英法四国对中国1964年爆炸首颗原子弹的反应分析》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援助中国核研究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国民经济“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的主要原因,并指出国家坚持发展核武器的主要目的。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主要原因,并分析当时法国对华外交的出发点。
2020-07-13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4 . 2020年6月,“嫦娥四号”团队4位成员荣获国际宇航联合会年度最高奖——“世界航天奖”。阅读下表,结合所学,思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空间技术领域不断取得重大进展的原因(     
年份成就
1984年成功发射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
1992年“长征2号E”捆绑式大推力火箭发射成功
1999年第一艘“神舟号”飞船发射与回收试验成功
2003年成功发射“神舟5号”载人宇宙飞船
2007年“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发射成功
2011年“天宫一号”发射成功
①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艰辛努力
②“向科学进军”热潮的掀起
③中共中央作出《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
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科教兴国”战略奠定理论基础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0-07-11更新 | 2822次组卷 | 28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镇巴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爱国主义是个历史范畴,它的具体内容和特点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近代中国是一个外侵内腐、多灾多难的屈辱时代,也是爱国主义思想喷涌激发、大放异彩的光辉时代。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外国侵略者对中国发动过5次大的侵略战争,虽然每次都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但每次都表现了中国人民的勇敢抗暴精神,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屈服过。这样的格局决定了中国要战胜自己的对手,不但要与他们进行面对面的勇敢拼搏,而且要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的长处。在鸦片战争中,林则徐的爱国思想还是与忠君联系在一起的。随着民权观念的传播,从19世纪七八十年代王韬、郑观应等发出通下情、开议院的议论开始,到戊戌时期发展成声势浩大的要求“伸民权”的变法运动,从1900年孙中山惠州起义,一直到1911年武昌起义,中国资产阶级在挽救民族命运的斗争中表现出来的英雄气概、英雄行为,并不比欧洲资产阶级逊色。

——摘编自陈旭麓《中国近代史上的爱国主义》

材料二   第二章大地之子——李四光努力向学,蔚为国用;艰难回国路,满腔报国情;甩掉“贫油国”的帽子……

第四章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动荡流离的童年;两次重大的选择;安江农校来了一位大学生;禾下乘凉梦成真

第五章两弹元勋——邓稼先少年立伟志;西南联大物理系;娃娃博士;青春热血挥洒戈壁……

第八章中国申奥的见证人——何振梁不卑不亢,为国家尊严而斗争;有礼有节,级横世界体坛;追梦奥运……

——摘编自刘世英《10位功勋人物的奇迹背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李知识,概括近代中国爱国主义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后爱国主义的表现及其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中国科技界在六七十年代取得一系列突破性、跨越性成就,但我国科学技术的总体水平并不高,甚至某些先前发展较好的学科如地质学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反而没有得到正常发展而拉大了与国际前沿的距离。导致上述困难局面的原因不包括(  )
A.连续不断的政治运动的冲击B.知识分子政策上的重大失误
C.冷战导致与国际科技界疏离D.“科教兴国”战略被迫中断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时,科学技术非常繁盛。宋在战国司南基础上发明了指南针。毕羿在唐代雕版印刷日臻成熟的基础上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唐代发明火药,宋代建立后不久,建立专门制造火器的“兵工厂”,备有详备的边疆地图,以备战时需要。《宋史》记载,有人制定“新历二十卷”,便赐官“司天监”;有人制定“乾元历”,颇为精密,“优赐束帛”。城市商品经济的日益繁荣,致使坊市制逐步消亡,手工业作坊分工细密,规模宏大,能织出复杂花纹的丝织品。以胡瑗为代表的教育家们以“体、用、文”教授学生,创经义与治事两斋。他的治事包括治兵、治民、水利、算术等科。沈括在王安石“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思想的鼓舞下,致力于科研,成就《梦溪笔谈》。

——摘编自《宋代科技兴盛的原因简析》等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部分重大科学技术成就表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科技兴盛的原因。
(2)阅读材料二,你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技发展有何特点?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材料二:1954年,毛泽东主席询问苏共第一书记赫鲁晓夫,能否援助中国研制核武器。赫鲁晓夫傲慢地回答:“搞核武器是很费电的,就是把中国的所有电力都投入进去也不一定够用。我们苏联有核武器就行了,用不着大家都来搞它。”

材料三:在汲取国际相关科研成果的基础上,凭借科学有效的管理协调方式、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艰苦创业、报效祖国的奉献精神,中国在核武器研制领域,以最少的研制经费,创造了最快的速度。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中国三大发明对世界发展产生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我国原子弹研制成功的原因。说明了什么问题?这项科技成就产生了什么影响?
2019-10-25更新 | 90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新河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18世纪中外科学家徐光启(1562—1633),毕生致力于数学、天文、历法、水利等方面的研究,编纂《农政全书》。对传统经验作了总结性的概括,并且使它们系统化、条理化,全书分为12目,共60卷,50余万字。12目中包括:农本3卷,田制2卷,农事6卷,水利9卷,农器4卷,树艺6卷,蚕桑4卷,蚕桑广类2卷,种植4卷,牧养1卷,制造1卷,荒政18卷。集中代表了当时我国在农业科学上所达到的成就。

波义耳(1627—1691),英国化学家,主张化学研究的目的在于认识物体的本性,因而需要进行专门的实验收集观察到的事实。在1662年根据实验结果提出:“在密闭容器中的定量气体,在恒温下,气体的压强和体积成反比关系。”称之为波义耳定律。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被发现的“定律”。

材料二   两届世界博览会中美展品对比表

时间国家代表性展品
1876年中国丝绸、茶叶、银器、雕花瓷器、景泰蓝等
美国大功率发电机、电动机、电话、留声机等
2010年中国载人航天技术、可食用环保包装
材料、多媒体信息技术等
美国将日光转化为电力、屋顶花园、再生竹制成的地板等


(1)据材料一中西方两位科学家的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当时中西科技发展不同的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两届世界博览会中国展品特点的变化,指出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并分析2010年中国展品变化的原因。
19-20高二上·全国·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2016年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4%,高中教育毛入学率从1981的39.56%提高到2016年的87.5%,高等教育从1981年的1.6%提高到2016年的42.7%,这一时期我国教育实现跨越发展的原因有
A.初步形成了国民教育体系
B.推行了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C.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
D.落实了优先发展教育的思想
2019-10-29更新 | 353次组卷 | 4卷引用:广西桂林市逸仙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二)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