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1964年,张爱萍将军创作“东风起舞,壮士千军鼓。苦斗百年今复主,矢志英雄伏虎。霞光喷射云空,腾起万丈长龙。春雷震惊寰宇,人间天上欢隆。”这首词的背景是中国(     
A.成功试射了第一枚导弹B.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C.成功试航第一艘核潜艇D.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处境十分艰难,撮开经济形势,单说政治生态就恶劣异常,首先是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的敌视,再是后来与苏联的化友为敌,战争阴云常年笼平着中国大地。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为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讹诈,党中央果断决定我国自行研制“两弹一星”。1964年,中国的原子弹爆炸成功,空中升腾的巨大蘑菇云,震撼了整个世界;1970年,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时,空中传来清晰的“东方红”乐曲,它是如此悦耳动听,整个中国都在聆听,整个世界也一定在静听。

——摘编自潘志华《中国科技走向辉煌》

材料二 新时期中国的科技有了长足进步,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各方面因素共同推动所致。冷战结束后,世界各发达国家都在发展战略上将增强综合国力作为首要目标,其核心就是高科技的发展。中国的载人航天技术发展是中国科技进步的典型代表。一个国家如果能将自己的宇航员送入太空,不仅仅是国力的体现,而且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增加民众的自豪感,提高民族精神,增强凝聚力。“神舟飞船”计划的成功,就如同20世纪60年代的“两弹一星”工程一样,引起全世界的注视,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而且它的经济效应将不断放大。

——摘编自冯留建《中国科技软实力的发展战略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自行研制“两弹一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20世纪70年代与新时期我国发展航天技术的不同影响。
3 . 1979年中国电影观众达到293亿人次,成为后来难以逾越的高峰,电影界喜称为“中国电影复兴之年”:与此时电影大发展相关的背景是
A.中国进入对外开放的新阶段
B.科教兴国成为国家发展战略
C.逐步建立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
D.中国共产党开始全面拨乱反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77年10月12日,国务院发出了恢复高考的文件。学生报考资格的政治审查主要看本人表现,破除唯“成分论”。这则材料的历史背景是
A.平反昭雪工作在全国全面展开B.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C.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路线D.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开始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人最早接触博物馆的概念,始于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最早一批觉醒的中国人。随着中西方往来的日渐频繁,清廷派出官员、士绅、留学生等一些知识分子走出国门,到欧美、日本亲身感受博物馆,并把博物馆思想带回国内。维新运动时期,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本着强国富民的抱负,对博物馆的功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提出“博物馆……以开民智而悦民心”。1905年,随着南通博物苑的建立,中国人自己创办的博物馆诞生。之后各城市创办的不同类型的博物馆相继出现,如保定博物院、天津博物院、江西教育博物馆、山西教育图书博物馆。根据《第一次中国教育年鉴》记录,到1920年,全国博物馆已经达到27所。1935年,中国博物馆协会成立,促进了博物馆事业的发展。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中国博物馆事业进入第一个大发展时期。194911月,党中央首先在文化部设立文物事业管理局,统一管理文物博物馆事业。同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文物征集运动,空前地扩大了馆藏。20世纪80年代,中国博物馆学科建设逐步完善,各高校纷纷成立博物馆学专业,与历史学、考古学等专业一并为各文博单位输送人才。国家文物局、各地区文物主管部门相继组织各类文物培训班。1994年,中共中央印发《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要求搞好博物馆、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1996年,中共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把博物馆、革命纪念馆作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组成部分。从2008年起,全国博物馆、纪念馆陆续向社会免费开放,博物馆的社会职能得到更好的发挥。伴随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通信等新技术成果的应用,智慧博物馆建设成为博物馆信息化工作的发展趋势。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陈卓《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与现状分析》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博物馆发展的特点,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后博物馆发展变化及其意义。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以来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历史启示。
6 . 商业是重要的经济部门,历史上的商业革命极大改变了人们的社会。

材料一   宋朝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的意义。商业革命的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率显著提高。技术的稳步发展提高了传统工业的产量。同样,水稻早熟品种的引进,使作物在过去只能一季一熟的地方达到一季两熟,从而促进了农业。此外,宋朝兴修的新的水利工程,大大扩大了水田灌溉面积。据估计,11至12世纪,水稻产量增加了一倍。生产率提高使人口的相应增长成为可能,而人口增长反过来又进一步推动了生产。经济活动的迅速发展还增加了贸易量。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商业经济领域产生的一次重大变革,史称“商业革命”。世界上原来相互隔绝的地区沟通起来,欧洲国际贸易日益拓展,出现了全球性的经济关系,世界市场逐渐形成。美洲生产大量的烟草、砂糖、咖啡及棉花,并销往欧洲等地,其所必需的日用品如粮食、布匹等却需从欧洲进口。亚洲的茶叶、丝绸、瓷器和香料等奢侈品也出现在全球各地。商路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商业革命”引起了广泛的物种交流:欧洲人把旧大陆的牛、马、羊带到了新大陆;而美洲的高产农作物,玉米、甘薯、马铃薯等传到欧洲、亚洲。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材料三   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人民银行、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工商总局、质检总局等部门要完善电子商务跨部门协调工作机制,研究重大问题,加强指导和服务。有关社会机构要充分发挥自身监督作用,推动行业自律和服务创新。相关部门、社团组织及企业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密切协作,开拓创新,共同推动建立规范有序、社会共治、辐射全球的电子商务大市场,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摘自《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商业革命表现及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商业革命”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家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的意义。
2020-04-27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应城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7 . 课程变化与时代发展紧密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2年四川军政府令:“前清小学教科书,凡有尊儒崇满清及不合共和国宗旨等课,分别订正。”9月又饬废止读经,禁用清朝会典律系等为教科书。高初等小学加授缝纫课,高小改中国文为国文,中国史为本国史,格致课改为理科,增设英语,又饬注意体操、音乐、图画、手工等科。(据贾大泉《四川通史》卷七)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12年四川小学课程指导思想的突出变化,并分析其积极作用。
材料二

(2)上图所示教材出现在新中国哪一时期?当时教材所呈现的特色主要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
材料三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高中历史教材对工业革命的影响表述为三个方面:促使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使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展开疯狂的殖民掠夺,使东方从属于西方。现行高中历史教材大多表述为: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相关国家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并推动其进行民主化改革和法制化建设。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进程和科学教育的发展,促进了科学共产主义的产生。工业革命使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工业革命推进了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形成,密切了国际交流,促进了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的传播,扩大了工业文明对世界的影响。(据高中历史教材整理)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两个时期高中历史教材关于工业革命影响的表述体现了何种不同的历史观?说明现行高中教材对工业革命影响的表述反映了哪些方面的时代要求?
论述题 | 适中(0.65) |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现代中国出国留学情况一览表

时期目的地(国家和地区)留学人数费用来源
新中国成立—“文化大革命”前苏联、东欧等29个国家和地区约10000余人公费为主
“文化大革命”时期49个国家和地区约1600余人公费为主
改革开放以来103个国家和地区约300多万人自费为主

——据《略论近现代中国留学史的分期和中国留学生的时代使命》


表格能够反映现代中国留学变化的多个特点。指出其中一个特点并说明其历史原因。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的节日习俗源远流长,内容十分丰富。

春节已有4千年历史,许多习俗在先秦时已出现。春节正值一年农事活动全部结束,人们祭祀神明,祈愿福佑。同时也是合家团圆、敦亲祀祖的日子。

清明节正值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同时也是祭祀祖先的重要时刻。

中秋节起源于西周,当时人们在秋收之际,拜谢月神和土地神的庇护。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阖家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

腊八节源于先秦时,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

(1)据材料一,从政治、经济两方面分析中国传统节日是如何形成的。

材料二1950~2008年我国部分节假日一览表

(2)上表能够反映我国节假日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