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禁止技术外流,以维持其工业国家的主导地位。此时,英国全面领先,成为美国的效仿对象,(美国)各州纷纷亮出政策,吸引人才,引进技术。出生于英国的美国“工业革命之父”塞缪尔.斯莱特就是在人才政策吸引下来到美国的。除了拿出吸引技术人才的政策,美国政府还设立鼓励出售技术秘密的专项奖金,并派出间谍,窃取英国的机器图纸和技术。作为后起追赶国家,美国采取了很多手段来获得工业技术,或自己创新,或投资购买,或人才引进,从而突破了英国的技术封锁。

——摘编自韩毅《美国工业近代化的历史进程》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西方国家对我国进行技术封锁,在苏联的帮助和我国自力更生与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相辅相成的情况下,从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初,中国成功地实现了航空、核能、火箭、电子、自动化等现代科技的启动。然而,在国防尖端技术上,苏联的援助并不可靠。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中国共产党坚持不以牺牲主权为代价而妥协,继续发扬革命战争的年代的大无畏精神,带领广大干部与科技工作者千方百计地继续研发和探索先进的科学技术。正是由于在引进技术的同时注意消化吸收,新中国才有了自主创新的能力与底气。

——摘编自董志凯《自力更生方针与引进消化吸收创新一新中国科技发展回顾(1949~1978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美国突破英国技术封锁的措施及其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突破外部技术封锁的背景和意义。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现代中美突破技术封锁的认识。
2 . 课程变化与时代发展紧密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图所示教材出现在新中国哪一时期?当时教材所呈现的特色主要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之取士皆本于学校,故道德一于上,习俗成于下,其人才皆足以有为于世。自先王之泽竭,教养之法无所本,士虽有美材而无学校师友以成就之,此议者之所患也。今欲追复古制以革其弊……以俟(等待)朝廷兴建学校。

——王安石《临川集》

材料二 天皇在巡视地方、视察学校的过程中,天皇的侍讲、宫廷官僚元田永孚于1879年发表了一篇题为《教学大旨》的文章,公开主张教育的根本精神以讲授仁义忠孝的道德为第一。……1882年,元田永孚根据天皇之命,编写了充满忠孝仁义的《幼学纲要》,发给全国小学学习。1886年,日本内阁制订了《帝国大学令》《小学校令》《中学校令》《师范学校令》等4个比较完整的教育法令,进一步改革了教育制度。概括这些法令的内容,就是要从小学到大学,向学生系统地灌输国家主义和天皇主义,培养为天皇制国家效力的思想。

——《日本帝国主义的兴亡》

材料三 迈向近代化的过程中,清政府曾试图对教育体制进行改革。1903年—1906年,在京师大学堂设立进士馆,通过融入西学对即将入仕的新进士进行再教育,并提供机会赴日游学,在近代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进士馆学科程度及每星期教授时刻表(第二学年)

学科程度(内容)每星期钟点
史学泰西近时政治史日本明治变法史2
地理外国地理2
格致化学大要2
法学商法各国刑法各国诉讼法警察学监狱学5
交涉国事交涉民事交涉3
理财银行论货币论公债论统计学3
商政商业理财学商事规则附海陆运输及邮政电信规则3
兵政军制学附海军陆军学校制度战术学4
合计24

注:以上各科目外,尚有东文、西文、算学及体操,均作为随意科目,愿习与否均听其便。

材料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教育改革的原因,概括其教育改革措施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概括日本教育改革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教育改革对日本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进士馆课程设置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如此设置课程的背景
(4)材料四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状况。教育发展与国家的推动密不可分。概括图表中所体现的信息并分析其原因。
2020-11-12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10分钟同步课堂专练-高二人教版必修3-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重点练)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体育之不振,盖皆为历史上之关系。其原因甚复杂,举其荦荦大者,厥有二端。关于政治者:体育之起源恒基于军事,故军队体育恒较学校及民间之体育为最先发达。吾国古时武功最盛。春秋战国之际,数强相持,地丑德齐莫能相尚,且复与他族杂处,外患堪虞,非兢兢于右武,不足以图存……尚武之观念,遂深入于人心,忠勇义侠之士,蔚然为一代之光,则政治为之也。迨秦政即位,六国为一,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诸咸阳,销锋铸鐻,以弱天下之民。一人为钢,万夫为柔。民气之摧残自兹始矣。体育之不振,亦自兹始矣。盖天下定于一尊,则强干弱枝,亦事所必至,理所固然也。……关于学术者:中国数千年间之学术,儒家、道家二者而已。儒家重礼,以雍容揖让为娴雅。孔子斥子路之好勇,屏武力于不言,文弱之风渐以养成。……至道家之学,崇尚无为,保精惜气,不使劳瘁……此则学术足以阻体育之发达者也。

——摘编自郭希汾《中国体育史》(1919年出版)

材料二   体育应当为人民服务,要使少数人的运动成为国民的普及的运动,使之从学校发展到工厂到部队,从城市发展到农村,从知识青年发展到劳动群众中去。

——冯文彬在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筹备会议所作报告(194910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体育的特点,并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初的体育政策与古代体育相比有何进步,简析其提出的历史背景。
5 . 科学技术和文化的进步对人类生存与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中对海绵城市的概念进行明确定义: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在城市受水灾害的同时,古人建造的紫禁城、徽州古村落等,却能独善其身,无内涝、无积水,古人对水合理利用形成的朴素具有生态价值的经验,对海绵城市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

——摘编自方群莉《徽州古村落水利用对海绵城市建设的启示》

材料二   世卿之弊,世家之子,不必读书,不必知学,虽骏愚淫逸,亦循例入政,则求读书,求知学者毕少,如是故上无才。齐民之裔,虽复读书,虽复知学,而格于品第,末从得官,则求读书,求知学者亦少,如是故下无才。上下无才,国之大患也,科举立,斯二弊革矣。

……近代官人皆由科举,公卿百执皆由此出。然内政外交治兵理财,无一能举者,则以科举之试,以诗文楷法取士,学非所用,用非所学故也。故科举为法之害,莫有重大于兹者。

——摘自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三   毛泽东将科技看成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武器。他十分关注国防现代化,认为这是关系到国家安危的重大问题。他一再强调,“在科学研究中,对尖端武器的研究试制工作,仍应抓紧进行,不能放松或下马。”……邓小平指出:“当代的自然科学正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应用于生产,使物质生产的各个领域面貌一新”;“科学技术……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作用”。

——摘自李平辉《中国共产党科技价值观的历史演进》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依据紫禁城、徽州古村落中宏村的具体设计阐明其对“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借鉴价值。
(2)据材料二用一句话概括梁启超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分析其产生的时代背景。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有两个阶段可供选择分析,请选择其中一个进行分析。①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提出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方针是什么?新中国科技事业在困难的条件下艰难起步,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请以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国防科技成果予以说明。②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和当今世界时代主题的变化,邓小平赋予了科技观怎样的时代内涵,并分析其重要价值。
2020-10-28更新 | 94次组卷 | 2卷引用:《单元测试定心卷》-高二人教版必修3-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基础过关)
6 . 一个半世纪的留学史,是中国不断“开眼看世界”,不断用开放的心态去融入世界,不断追求“中国梦”的奋斗史。

材料   1872年,清政府正式选派120名幼童赴美,开启了近代中国官费留学的先河,其后,清政府又派遣一批留学生赴欧洲学习海军炮舰等技术。在这120名幼童和后来赴欧洲的留学生中,出现了“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唐绍仪,启蒙思想家严复。

如果说最早去欧美留学的潮流,是在西学强势来袭的背景下被动作出的选择,甲午战争后赴日本留学的潮流,则多了一些主动性。1898年,清政府派出第一批官派留日学生13人,到1905年达到高潮,约有8000多人。其中杰出代表包括孙中山、鲁迅、周恩来、蔡元培、田汉等。

“庚款留学”在1909年一1937年之间,由清华选派了留美学生总计1971人,并带动了大量“自助学者”赴美,这是开拓中国现代科技事业的一代留学生,很多人成为学科奠基人和学术栋梁,竺可桢、侯德榜、钱学森、钱伟长、梁思成、周培源、梅贻琦等都是“庚款留学”的杰出代表。

1915年,海归精英李石曾、蔡元培等人发起成立“留法勤工俭学会”,招寻自愿赴法求学的青年,至1920年赴法求学人数已达1600人。周恩来、邓小平、陈毅、聂荣臻、李立三等都是1920年左右赴法勤工俭学的。

到了20世纪20年代,留学苏俄潮兴起,成为一种与大众留学不同的革命留学。它一开始就是严格而有目的的革命班干部培训,在中国留学史下,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新中国成立后,50年代产生了“留苏热”,从1950年开始到1966年,中国先后向苏联和东欧派遣了万余名留学生,产生了一大批杰出的科学家、艺术家和政治领导人。经过“文革”时期,1978年以来,伴随改革开放的推进,我国的留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潮。2012年,我国出国留学人数达到39.96万,成为世界第一留学大国。从1978年到2012年年底,短短34年。

中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264.47万人,其中超过90%是自费留学生。

——摘编自郭霞《留学的世纪回眸》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现代留学潮的主要变化。
(2)结合中国近现代留学潮的变化,说明一个半世纪的留学史就是一部不断追求“中国梦”的“奋斗史”。
7 . 学习了历史必修三《文化发展历程》后,某班学生分组开展了一次历史探究活动,请你也参与进来。

材料一   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深深吸引了同学们。第一组同学搜集到“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一些资料:

子曰:泛爱众,而亲(接近)仁。

——《论语》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韩非子》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韩非子》

兼相爱,交相利。

——《墨子》


(1)根据第一组同学搜集的资料,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的主要思想。

材料二   中央电视台的《中国诗词大会》激发了同学们对中国诗词的热爱。第二组同学搜集到“中国古今诗词”的一些资料。

望天门山雨霖铃(节选)

唐·李白宋·柳永天门中断楚江开,多情自古伤离别,碧水东流至此回。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两岸青山相对出,今宵酒醒何处?

孤帆一片日边来。杨柳岸、晓风残月。

七律·长征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根据第二组同学搜集的资料,在上述三首诗词中任选一首,结合时代背景简析其作品风格。

材料三   近期播放的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使同学们产生了共鸣。第三组同学搜集到“1949年后中国科技成就”的一些图片资料:



(3)根据第三组同学搜集的资料,指出改革开放后中国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写出序号即可),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意义。
(4)请为本次探究活动确立一个主题,并围绕主题谈谈你的认识。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高校招生考试延续旧制,采取分散招生考试制度,1952年建立统一招生考试制度。1977年高考恢复后,全国统一考试时间逐步定型为7月7日至9日,2003年开始基本固定在每年6月7至9日。2001年3月,教育部发出通知,对报名参加高校招生统一考试的考生,取消了“未婚,年龄一般不超过二十五周岁”的限制,应届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不再限报高等职业学校,而且可在毕业当年报考普通高校本专科。2002年,高校招生第一次全面实现网上录取,全国网上录取新生率达到85%,2007年开始试点建设标准化考点,教育部、财政部提出建设总体目标是:2012年年底前,在全国范围内建设完成1.3万个标准化考点、3500个试卷保密室、365个考务指挥中心。2015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刑法修正案(九)》,将组织考试作弊、贩卖作弊器材、替考行为入刑定罪。

——摘编自王火生《高考制度改革的道与术》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以来高考制度改革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以来高考制度改革的意义。
9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顺应世界科技发展的潮流,制定正确的科技战略,推动中国科技现代化的大力发展和科技大国的成长,并由此奠定了中华民族走向繁荣昌盛的不朽基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果断作出发展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即“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把原子能、火箭和电子计算机等高科技列为发展重点。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两弹一星”先后研制成功。

材料二 鉴于斯大林时期由苏联最高领导人裁决科学与艺术争论,并在文化学术领域扶持一派打击另一派的恶劣做法所造成的严重后果,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了发展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双百”方针。

——陈立中《中苏论战与中国社会主义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高新技术取得的主要成就,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双百”方针提出的时代背景,并简述“双百方针提出的历史意义。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技术的发明和应用大大提高了工业劳动生产率,战后1946年至1970年,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增长了大约4倍。同时,海陆空立体交叉交通运输网络形成,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经济联系。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兴产业部门,如:信息技术产业己被人们从第三产业中独立出来,作为第四产业。科技革命造成的新的技术水平,使一个企业、一个国家很少能单独全面开发新产品,因此必须进行产品零部件开发的国际合作。

——摘编自王春明《科技革命的历史轨迹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材料二 1953年,以毛泽东为首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即提出技术革命思想,主张将先进技术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并推广到国防建设中,以达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巩固人民政权的双重目的。他们重视工农业领域的生产技术变革,也强调理论科学研究,同时反对用行政力量强制干预学派争论,保证科学技术按照自身的规律去发展。1956年,《1956年至1967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制定,在计算机、自动化、无线电和核技术等领域提出57项重大课题。同时在企业和农村,群众性的科学实验和技术革新活动广泛开展。

——摘编自刘则渊《论毛泽东的科学技术政策思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以来科技革命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其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科技政策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其历史意义。
2020-07-28更新 | 94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