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0 道试题
1 . 据统计,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仅工业、运输业和地质勘探等行业约需技术人员30万,而当时仅有技术人员14.8万,缺额15万。基于此,国家
A.发展工科院校B.恢复全国高考
C.普及义务教育D.开展扫盲运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如表是建国后,湖北省恩施州在不同时期教育发展状况。这说明恩施地区(  )
年份幼儿园小学中学
1965年24所1982人11271所349759人66所23944人
1983年30所10300人3784所459137人428所107313人

A.建国后教育事业得到持续发展
B.改革开放后基础教育发展迅速
C.双百方针、二为方向成功实践
D.1983年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3 . 对于中国封建社会的开始时期,郭沫若认为始于战国,范文澜认为始于西周。当时,有些学者要中央宣传部决定谁对谁错,但中央认为,这是学术问题,要凭考古工作者发掘出来的实物,由历史学家自己去讨论决定。这反映了(  )
A.“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B.左倾思潮在史学界的泛滥
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D.历史研究难以有正确结论
4 . 20世纪50年代中期,出现了如宋璞的《红豆》、邓友梅的《在悬崖上》、陆文夫的《小巷深处》、丰村的《美丽》等一批文学作品。他们涉及了以往不敢轻易描写的爱情生活题材,揭示了人物丰富的情感世界,折射时代的变迁。这一现象
A.反映了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B.得益于正确的社会主义文化方针
C.根源于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D.说明文学摆脱了意识形态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新时期以来,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的核心动力已由工业经济时代大量消耗原材料、能源和初级劳动力为代价转向以创新型技术与颠覆性知识的创造与聚合为支柱。为了适应这一形势,中国政府(        )
A.重视发展职业技术教育B.制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C.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D.加快引进尖端科学技术
6 . 1952年,国家教育计划按照产业部门、行业甚至是按产品来设立学院、系科和专业(例如拖拉机学院、坦克系等),以及确定招生和学生分配。此举( )
A.适应了经济发展的要求
B.完善了国民教育体系
C.改变了教育落后的局面
D.服务于社会主义改造
7 . 钱学森撰文回忆说:“中国过去没有搞过大规模科学技术研究,‘两弹’才是大规模的科学技术研究,那要几千人、上万人的协作,中国过去没有过。组织是十分庞大的,形象地说,那时候我们每次搞试验,全国的通讯线路将近一半要由我们占用……”据此可知,推动建国初期科技进步的重要动力是
A.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B.计划经济的资源整合能力
C.工业化建设的成果显著D.“科教兴国”战略的指导
2020-01-07更新 | 300次组卷 | 19卷引用:四川省泸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文革”期间,我国的科学技术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请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这一时期的科技成就
①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②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③我国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④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⑤成功发射“神舟5号”飞船
A.①③②④⑤B.②③④C.③②④D.①③②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电影《高考1977》反映了高考恢复后的第一次考试的情况,如果让你来设计这场考试的场景,下列各项可取的是
A.背景音乐:反映粉碎“四人帮”的歌曲
B.外景:考场门口悬挂着“改革开放送春风”的横幅
C.内景:考场中张贴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标语
D.特写:作文题目“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2019-11-13更新 | 293次组卷 | 57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下图是新中国科技成果发展曲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①时期:自行设计的中近程导弹发射成功、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B.③时期: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秦山核电站建成
C.④时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籼型杂交水稻问世
D.⑤时期:人工结晶牛胰岛素合成、超级计算机诞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