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1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以后,俄国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其他西欧国家,饱受专制之苦的俄国知识分子对本国的贫穷和愚昧感到强烈不安。在法国大革命影响下,受到西方文化冲击的俄国知识分子在绘画、雕塑、文学等领域掀起了批判现实主义思潮。列宾遵循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的原则,将艺术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走进底层人民的生活,通过深入观察和思考进行艺术创造。为了创作《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列宾两次到伏尔加河实地考察,与纤夫成为朋友,走进他们的生活。在列宾的现实主义作品中,广泛、全面地描绘俄罗斯底层人民的真实生活,批判社会不公平现象,为大众发声成为其重要的特点,对俄国民族民主革命的深入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摘编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画家的情感表达》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列宾艺术创作风格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列宾现实主义美术作品的价值体现。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895年,法国摄影师卢米埃尔兄弟拍摄世界第一部电影《火车进站》,将铁路交通与电影内在的相似性,置于城市的场景中,将工业化、现代化的真实城市与速度、电影、城市融为一炉。1896年上海放映了“西洋影戏”,这是中国第一次放映电影。1908年西班牙商人雷玛斯在上海虹口搭建了第一座电影院——虹口大戏院。此后北京及内地,电影放映日益增多。“默片”时代,由卓别林担任主角的美国电影在中国颇受欢迎,《摩登时代》中,卓别林以滑稽、幽默的艺术形象,塑造工人成为大机器生产中的一颗螺丝钉,带给人们无尽的欢笑和泪水,更留下对社会弊端的无情戏谑和讽刺。由于外国影片输入中国,多具文化侵略的性质,引起我国一部分知识分子摄制“中国影片”的愿望。从1896年到1932年,中国本土电影从无到有,获得了长足进展。20世纪30年代以来,随着抗日救亡运动的深入发展,国产爱国影片的影响不断扩大,改变了以上海为中心的中国电影业传统分布状况,并对战后中国电影及其文化面貌带来较为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刘艳《民国时期上海电影业》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原本在中国占据主导地位的美国影片逐渐退出中国大陆市场,与此同时,引进的苏联影片风靡一时。苏联电影叙事大多贴近中国的时代发展诉求,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实践提供注解,激发民众投身工业化建设的爱国热情,借助电影寓教于乐的功能对广大民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1956年苏共二十大后,中苏两国产生了思想分歧,最终演变成中苏关系恶化,苏联电影在中国逐渐走向衰落,到20世纪60年代初,中苏两国电影文化的交流几近停滞。

——摘编自揭祎琳《新中国成立初期美苏影片的历史交接》

材料三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着手改革电影发行放映体制。1979年,国务院批转文化部、财政部《关于改革电影发行放映管理体制的请示报告》,恢复了早已被破坏的电影发行放映体制;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后,电影发行体制进入全面改革的新时期;1995年,广电部发布《关于改革故事影片摄制管理工作的规定》,将中国的电影业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推向市场经济体制;进入21世纪,中国电影业实施加快开放策略,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电影的产业化和数字化。

——摘编自唐榕《新中国60年电影体制与电影市场之发展流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九世纪末中、西电影业兴起的异同,并归纳近代中国电影业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二十世纪50、60年代中国电影业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时期以来推动中国电影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2023-02-20更新 | 225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塞缪尔·贝克特,爱尔兰著名剧作家、诗人、小说家,荒诞派戏剧的奠基者。1906年出生于爱尔兰首都都柏林。1928年到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和巴黎大学任教,德国占领法国期间,他曾因参加抵抗运动,受法西斯的追捕,被迫隐居乡下当农业工人。1945年,曾短期回爱尔兰参加红十字会工作,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返回巴黎,成为职业作家。他的作品以惊人的诙谐和幽默表现了人生的荒诞、无意义和难以捉摸,1953年上演的《等待戈多》,获得巨大成功。1969年瑞典皇家学院说到授予他诺贝尔文学奖的原因时称“他的具有新奇形式的小说和戏剧使现代人从贫困境地中得到振奋”,并将他的荒诞戏剧与希腊悲剧相提并论,称它们“具有希腊悲剧的净化作用”。

——节编自《塞缪尔·贝克特》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贝克特文学创作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贝克特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原因。
2023-02-05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2023届高三3+3+3诊断性联考(一)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绘画透视法发展小史绘画中的“透视法”,最基本的视觉效果是近大远小。(见图一)

图一:利用透视法画出的铁轨与车站

远古时期人们还没有掌握透视法,绘画以记录内容为主,景物无论大小远近,并排放置,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透视法在绘画中的运用完成了从无到萌发的转折。有的画作已能看出一定的透视效果。这符合古典时代崇尚真实”的思想与风气。欧几里得的《光学》和托勒密的研究,为绘画透视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在中古大部分时期,又几乎看不到透视法的运用了。画作主要服务于表现宗教故事或传达宗教信仰。可见,绘画艺术的发展不仅是技艺发展史,也是观念和社会存在的变化史。

1417世纪,在欧洲画坛上,透视法转入蓬勃发展时期。在前人光学研究成果和艺术家实践经验基础上,意大利的阿尔贝蒂把定点透视理论纳入“绘画三要素”。随后越来越多的画作追求呈现日常生活的真实感和自然感,融透视表现方法与人文主义精神为一体。(见图二)

图二:拉斐尔《雅典学院》

1819世纪,透视法仍然受到很多艺术家的尊崇,不断丰富和发展。随着19世纪摄影技术的发明和改进,通过绘画还原现实的任务逐渐让位于照相机。此后出现了一些体现新的追求和理念的绘画流派,开辟了绘画艺术的新天地。

(1)绘画透视法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四次转折,任选其中的两次,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历史背景。
(2)通过《绘画透视法发展小史》一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概括出哪些写作“小史”的方法。
2023-01-07更新 | 1646次组卷 | 10卷引用: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十二次模拟考文综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俄罗斯(苏联)是近现代史上的一个重要国家,对世界政治、思想、文化等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不给临时政府任何支持,……要向群众说明:工人代表苏维埃是革命政府唯一可能的形式。……不要议会制共和国(从工人代表苏维埃回到议会制共和国是倒退了一步),而要从下到上遍及全国的工人、雇农和农民的代表苏维埃的共和国。

——列宁《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

材料二   列宁指出,托尔斯泰(1828年-1910年)是怎样天才地揭露当时社会制度的虚伪和罪恶,并把批判的锋芒指向这个制度,这种批判本身就是对革命的号召。他一方面是天才的艺术家,不仅创作了无与伦比的俄国生活的插图,而且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

——摘自罗曼。罗兰《艺术和行动——论列宁》

材料三   库尔斯克战役成为苏德战争的转折点。从这以后,苏联人掌握了主动权,德国人则反攻为守,以防止他们的撤退变成大溃逃。势力均衡的这一转变一定程度上是由于西方对苏联红军的大规模援助,这种援助大约始于斯大林格勒战役时。但西方给苏联的40万辆吉普车和卡车、22000架飞机(主要是战斗机)和12000辆坦克总共只占苏联红军所使用的全部军用物资的10%左右。如果苏联不能生产出另外90%的军用物资,苏联的胜利原是不可能的……希特勒本人也促成了苏联的胜利,因为他为了给德国移民腾出地方而推行消灭或削弱东方诸“低劣的”斯拉夫民族的种族主义政策。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当时俄国革命第一、二阶段性质的不同,简要说明列宁这一演讲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列宁对托尔斯泰作品中所体现的“批判的锋芒”称为什么?他所创作的“第一流的作品”中最完美的长篇小说是哪一部?用一句话概括列夫·托尔斯泰在俄国文学史上的作用。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库尔斯克战役胜利的原因,说明库尔斯克战役的影响。
2022-07-09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诗经》中数量众多的怨刺诗,本是先秦进谏制度和进谏活动的产物,政治现实不仅直接决定了怨刺诗的内容,也影响到怨刺诗温柔敦厚、委婉曲折的艺术表达方式,推动了中国历史上“诗教”传统的形成。从汉武帝时代起,挽歌就被朝廷正式纳入葬礼(制度)中。魏晋南北朝时期,根据死者地位来确定如何使用挽歌已有定制,不少挽歌是遵奉皇命而作的。与此同时,社会政治的巨变加快了制度风俗的演变,文学也表现出消解“诗教”的娱乐化倾向。如上古时期极受重视的雅舞,本是朝廷大典的产物;汉代,朝廷将巴渝舞作为武舞列入雅乐中;魏晋南北朝时,庄重典雅的武舞歌逐渐发展成与侏儒合作的表演艺术,并被堂而皇之地列入朝廷的三朝乐中。又如始于先秦时期的为远行者举行的祭祀仪式,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祭祀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宴会饯别成为主要的内容,歌舞赋诗成为宴席上的主要节目。

——摘编自刘怀荣《魏晋南北朝大文学史的发展与特质》

材料二   基于“好的政治宣传是看着完全不像政治宣传的宣传”这一说法,1950年成立的文化自由大会在美国中情局的秘密指导和资助下运作。该组织不仅支持各国的文学机构,还将现代主义作为自由和反专制独裁的代表加以提倡。195810月,第一届亚非作家会议在塔什干召开。尽管这次会议与万隆会议息息相关,但苏联共产党领导的苏联作家协会对这次会议起到了主导作用。此时,亚非仍有不少国家和地区属于英、法、葡等国殖民地,文学是唤醒国民意识、争取民族独立的重要途径。如一名参会的塞内加尔(独立于1960年)代表,其作品于1958年发表在巴黎的《非洲存在》杂志(二战后黑人运动的重要文化阵地之一)上。此后几年间,亚非青年会议(1959年)、第二届亚非作家会议(1962年)等接连召开。一些非洲作家也应中国作家协会的邀请,到中国参观访问。这些交流反映了反殖民、反帝国主义框架下亚非国家为增加接触和交流而做出的努力。

——摘编自袁明清、张丽方《冷战时期的亚非文学运动,与非洲文学的中译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艺术发展的主要趋向,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亚非文学运动兴起的背景和历史作用。
(3)综合以上材料并运用唯物史观,就文学与政治的关系谈谈你的看法。
2022-06-21更新 | 16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大联考2022届高三考前最后一卷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7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世界各国中,美国是最早开始实施新殖民主义的国家,受到文化霸权思想的影响再加之白人对利益的过度崇拜等观念的根深蒂固,在文化输出意识上美国比任何国家都要强烈,而且也采取了一定的措施进行大肆宣扬,比如通过制作一些票房电影,并在其中添加一些文化意识形态内容,再通过画面的变换等高科技的引入,以此吸引更多的电影爱好者,也从间接层面起到对本民族文化的宣传。由于票房电影属于美国的本土文化产品,其中也必然包含着美国的价值观念,通过这些影片的宣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世界各地人们的价值观念以及文化意识形态。

——据姚丹《美国票房电影中的意识形态现象》

材料二   美国好莱坞电影中,超级英雄电影是最富有生命力和表现力的一种类型,并且超级英雄电影具有较好的民意基础,深受观众的喜爱。超级英雄系列电影不仅融合美国的意识形态,同时也对美国文学构成产生重要的影响,对超级英雄系列电影进行文学解构,能够清晰地看出美国的主流价值观以及美国的本土文化。20世纪以来,美国出现大量的由超级英雄漫画改编而来的电影,通过恢弘的场面设计以及炫酷特效的使用,加之独特的叙事结构,使电影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摘编自张憭撩《美国电影的意识形态及其文化内涵阐述》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票房电影的特点及其成因。
(2)根据材料,谈谈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美国票房电影。
2022-05-28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2022届高三下学期普通高等学校模拟押题卷(一)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牛顿用数学的计算来说明各个星球相互间的关系。从牛顿开始,科学研究有两条途径:第一条   是数学思维。第二条   途径是归纳和实证。这两种思考方式和形而上学的纯逻辑的推论相比较,其研究方法和得出的结论是很不一样的。因此,牛顿的出现及牛顿理论不可动摇之地位的确立应该是近代科学的起始。

——摘编自许倬云《现代文明的成坏》

材料二   在牛顿学说发展成为一种新的正统学说时,它就成了众矢之的。在几个世纪之间,诗人们怀疑他,甚至把他妖魔化——他精明的头脑,他冷冰冰的科学。19世纪初,浪漫派开始责备牛顿在工业化和机械化中扮演的角色,浓烟滚滚的工厂令天空变得暗淡。

——摘编自詹姆斯·格雷克《牛顿传》


(1)根据材料一概括该学者的核心观点,结合所学简要说明这一观点。
(2)阅读材料二,写出两位英国“浪漫派”诗人。结合所学,提炼材料二所反映的当时社会的主要冲突。
2022-04-21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9 . 文化凝练历史,历史承载文化,文化的发展植根于深厚的历史土壤之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哲学家大胆的将逻辑运用于人情世故。这些哲学家被称为“诡辩派”,以教育年轻人参与公共生活为己任。在像雅典这样的民主城邦里,他们教授学生公共演讲辩论之术。诡辩派人士认为,真理无关紧要,因为词语就是说服别人的工具而已。政治家口中的真理、正义和其他道德标准不过就是为了达到一己目的,取悦老百姓的工具。

——摘编自【美】威廉·H·麦克尼尔《文明启示录》

材料二   巴尔扎克,我认为他是比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切左拉都要伟大得多的现实主义大师,他在《人间喜剧》里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他用编年史的方式几乎逐年地把上升的资产阶级在18161848年这一时期对中贵族社会日甚一日的冲击描写出来,这一贵族社会是在1815年以后又重整旗鼓的,并尽力重新恢复旧日法国生活方式的标准。

——恩格斯《致玛·哈克奈斯》

材料三   人们常说“艺术大众化”,但再也没有像“摇滚乐”那么真正大众化的艺术了。摇与滚的音乐20世纪50年代初诞生于美国,迅速传遍欧美,渐渐风靡全球,博得全世界年轻人的欢心……50年代,电子计算机问世,有力地推动了电子音乐的发展。作曲家和演奏家开始借助电子音响设备创作与演奏音乐……在西方流行过的各种音乐仍然存在,还不断出现种种新型的音乐。

——庄锡昌主编《西方文化史》


(1)根据材料一,写出“诡辩派”的代表人物。结合所学,概述其兴起的历史背景。
(2)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二中使贵族社会“重整旗鼓”的历史事件。19世纪中期,欧洲的资本主义社会矛盾日益尖锐,请从经济角度分析其原因。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概括二战后音乐发展的特点。综合材料一二三,概括文化发展的规律。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89年卓别林出生于英国一个演艺家庭,7岁时成了一名流浪儿,当过报童、杂货店小伙计、玩具小贩等。工作之余,坚持刻苦学习艺术,向一切有经验的人求教以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12岁时开始出演角色,19岁时开启了电影生涯。其代表作《摩登时代》的梗概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失业率居高不下;工人受尽压榨,成为大机器生产中的一颗“螺丝钉”,查理是工厂中的一个流水线工人,他在单调而又疯狂的机械劳动下精神失常,病愈后查理又被阴差阳错地当成罢工首领抓进了监狱,出狱后的他与路遇的流浪女患难与共,勇敢面对人生。

——摘编自朱玲玲《生命的体验与体现一从卓别林谈起》

材料二   在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主人公保尔参加革命后,曾从步兵队伍里跑出来,投奔到骑兵中去,甚至在新经济政策时期,意气用事,站在党的对立面,这一切都带有“个人主义”的色彩,与党“铁的纪律”不相客。“钢铁”便是在献身革命、献身社会、不断将“小我”融入到“大我”之中炼成的。当保尔在骑兵军中浴血奋战,他深深体金的使是:保尔巴熔化在群众里西,他像每个战士一样已把“我”给忘记了,只知道“我们”。把一切的一切-生命、家庭、个人的幸福-都献给伟大的党,这就是保尔所昭示的人生,之路。

——何云波《价值多元与保尔的命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卓别林独特艺术风格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作品呈现的风格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