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部分正史中表彰忠孝节义的“列传”一览表

史书名称成书年代表彰名教的列传
《史记》西汉
《汉书》东汉
《三国志》西晋
《后汉书》南朝宋列女
《宋书》南朝梁孝义
《魏书》北齐孝感、节义、列女
《梁书》孝行
《陈书》孝行
《隋书》孝义、列女
《新唐书》北宋忠义、孝友、列女、奸臣、叛臣、逆臣
《宋史》忠义、孝义、列女、奸臣、奸臣、叛臣
《金史》忠义、孝友、列女、逆臣、叛臣
《元史》忠义、孝友、列女、奸臣、叛臣、逆臣


表格能够反映我国古代正史在表彰名教方面变化的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要求:论述完整、清晰,逻辑严谨,文字通顺)

2017-11-03更新 | 181次组卷 | 18卷引用:宁夏银川一中2018届高三第六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题目要求。

先秦到秦汉人殉与俑殉盛衰情况曲线


——摘编自王元朝《先秦秦汉从人殉到俑殉习俗演变与比较研究》


上述曲线是学者对先秦、秦汉时期历史现象发展轨迹的分析,据此,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历史现象的发展趋势,并进行简要阐释。(趋势可以从一个或多个阶段进行分析概括,阐释需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3 . 汉武帝在尊儒过程中及其以后,其它各学派因失去国立博士官而地位不断下降,但各学派的著作均可收藏、流传,供人学习、研究。并且汉武帝还通过子、资选、征召、公车上书等途径,把法、道、纵横、杂家以至方术之士罗致在左右。这反映出
A.儒学为官方唯一意识形态
B.百家争鸣具有了新的内涵
C.诸子学说出现了融合趋势
D.思想专制的方式比较灵活
4 . 董仲舒将《春秋》中的自然变化与社会政治的变化联系起来,并强调皇帝是上天的代言人,天下风调雨顺即表明皇帝贤明,灾害频繁则是上天在向皇帝示警。董仲舒提出这一思想的主要意图是(     
A.维护百姓的根本利益B.宣扬“天人感应”思想
C.探讨王朝兴衰的根源D.希望君主实行“仁政”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汉初,“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的情况时有发生,为此汉初儒士叔孙通主张“礼者,因时世人情为之节文者也”,他建议“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制礼进退,与时变化”。在其制定的汉家-代之制下,朝中“无敢欢哗失礼者”。这一现象表明汉初(     
A.新儒学的地位得到了提升B.黄老之学主导地位的动摇
C.儒学背离了先秦礼乐教化观D.儒学呈现实用理性的倾向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从汉初崇尚黄老之学,到汉武帝尊崇儒术确立儒学独尊地位,这一变化反映了
A.春秋以来思想自由局面的结束B.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与利益的冲突
C.董仲舒对儒家思想的发展创新D.恢复国力到加强集权的政治转变
2021-10-23更新 | 305次组卷 | 44卷引用:宁夏吴忠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中国古代历史的断裂与延续

材料   一方面,维系“中国”这一观念的真正力量可能是经济,经过长期构建的市场交换网,使得各地的物资互通有无,也互相依赖。另一方面,中国固然长期被皇权统治,但是从秦汉以后,并没有明确的贵贱阶级之分。-般的老百姓,都是编户齐民;统治阶层中的文官,大致言之,都是凭其知识和能力进入精英阶层的,这些精英并不能永远世袭。第三个因素,可能是因为中国的方言虽然复杂,却有一个以视觉符号作为基础的文字系统。它可以超越语言的阻隔,作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工具,也可作为超越时间的数据媒介,使得文化得以延续。

——摘编自许倬云《说中国:一个不断变化的复杂共同体》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中国传统文化延续”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8 . 汉初歌谣唱道:“萧何定法律,明白又整齐;曹参接任后,遵守不偏离。施政贵清静,百姓心欢喜。”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汉代思想界树起了儒学的权威。这一变化表明
A.黄老之学不能适应汉代社会的发展B.儒家思想比道家思想更有利于社会发展
C.统治思想的变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D.汉代社会的发展推动了治国方略的变化
2021-08-05更新 | 1161次组卷 | 68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文化的作用是什么?同学们围绕这个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甲、乙、丙三位同学发表了各自的看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甲:一个伟大的君主,一个强大的帝国的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例如秦始皇和韩非,汉武帝和董仲舒。这就是文化的作用在治国中的体现。

乙:文天祥抗元被俘,宁死不屈,以正气歌明志,是文化的作用使然;“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座座贞节牌坊下压的是一个个呜咽的冤魂,这也是文化作用的体现。

丙:大国之谜依然是一个难解的题目,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上百位接受采访的国内外专家都十分看重思想文化在大国崛起中的作用。这也应当看作是文化的作用。


(1)针对甲的观点,如果你是君主,在春秋战国的乱世中你会重用哪位思想家来治国,为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如何理解乙所说的“文化的作用”?据此,我们应如何对待中国的传统文化?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中国儒家思想在战国、秦、汉的不同地位。指出儒家学说地位变化所反映的中国封建社会文化方面的特征。
2021-06-24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中卫市海原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据《史记·平准书》记载,汉初,“自天子不能具醇驷,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后来,“至今上(武帝)即位数岁,……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出现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长期和平使社会消耗减少B.地方王国问题的完全解决
C.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D.匈奴威胁的彻底解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