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 . 董仲舒称:“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诸阴阳之道。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这反映出董仲舒
A.倡导“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辅助皇权进而确立儒学权威
C.融合先秦学术夯实皇权政治D.运用法家学说解释儒家伦理
2022-03-26更新 | 308次组卷 | 5卷引用: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学生学习清单)-【高效教与学】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同步精品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上)
2 . 董仲舒认为:对社会民众的教化直接影响到王朝的统治,故君王要通过学习儒家典籍,成圣成善,在此基础上施行王道教化;其次,各级官吏要上承君王,下启社会民众,通过施政和兴办教育等多种途径完成对社会民众的教化。材料表明
A.儒家伦理提升了官吏执政能力B.社会教化拥有浓厚的政治内涵
C.社会教化能够规范民众个人的行为D.社会教化的原则是三纲五常
2021-12-01更新 | 523次组卷 | 17卷引用: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学生学习清单)-【高效教与学】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同步精品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上)
3 . 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以上三种主张都
A.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B.与当时的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C.遭到了当时统治集团的轻视D.反映了社会转型时期的剧变
2021-10-10更新 | 337次组卷 | 99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10分钟课前预习练(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4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4 . 祝岁习俗古已有之。《诗经》云:“称彼兕觥(酒杯),万寿无疆。”汉代岁首,皇帝“大朝受贺”“百官受赐宴飨”。民间亦在岁首祭祀,其时全家依次列坐,向家长敬酒祝寿。该习俗
A.出现于战国并兴盛于汉代B.体现礼仪教化与伦理秩序
C.植根于我国古代商业文明D.仅是官方举行的庆祝仪式
2021-09-06更新 | 7715次组卷 | 72卷引用:第1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学案)-高二历史同步精品课堂(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两汉时期,中国盛行神仙方术,当时来华的佛教学者便也风云星宿、图道运变,奠不钻习。魏晋时期,玄学兴起,佛教学者遂以佛理附会玄学。而佛教在民间的传播,则主要借助于宣唱形式。这说明
A.中国古代文化呈现多元性B.佛教思想冲击传统文化
C.佛教具有很强的调适性D.文化发展引领时代潮流
6 . 汉武帝时期是中国大一统王朝发展的重要阶段,下列史实发生于武帝时期的是
①“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②“诸侯王或欲推恩分子弟邑者,令各条上,朕且临定其名号”
③“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尊王子弟,大启九国”
④“骞身所至者,大宛、大月氏、大夏、康居,而传闻其旁大国五六”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7 . 汉武帝之后,随着儒学自上而下的大力推行和民众自下而上的主动学习,儒家文化在中华大地广为传播;“大一统”的民族观也日渐深入人心。据此可知,汉代“尊儒术”
A.推动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发展入B.促进了各派学术思想自由竞争,
C.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局面D.保证了专制皇权和政局的稳定
2021-02-04更新 | 79次组卷 | 2卷引用: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导学案)-【轻松教,快乐学】2022-2023学年纲要上讲知识培素养同步精品
8 . 某同学在做历史课堂笔记时,记录了以下西汉的史实。据此判断他学习的主题是
A.实行郡国并行B.巩固中央集权C.开拓边疆地区D.确立儒学独尊
2020-01-17更新 | 341次组卷 | 23卷引用: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课后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钱穆说:“从汉代起,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的政府,既非贵族政府,也非军人政府,又非商人政府,而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即士人政府。”“士人政府”形成的思想条件主要是
A.法家思想的衰微
B.黄老之学被推崇
C.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D.程朱理学的盛行
2019-10-25更新 | 223次组卷 | 64卷引用:人教版必修三高二上册预习卷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下表反映出汉初
皇帝相关记载
高祖时令儒生叔孙通制定一套君臣礼仪以加强他的统治和威严。在其去世的前一年,用太牢(牛、羊、豕三牲具备的祭礼)隆重祭祀孔子。
文帝时学者贾谊的《过秦论》揭示秦灭亡的原因是“仁义不施”,他建议改正历法、变易服色制度、重定官名,提倡礼乐,削弱诸侯的实力。
景帝时研治儒学的晁错提出了“削藩之策”。

A.黄老之学的主导地位动摇
B.思想文化呈现出活跃局面
C.儒家思想根据现实统治的需要有所变通
D.统治思想实现了由百家争鸣到儒家独尊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