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百家争鸣”的背景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21-22高三上·全国·阶段练习
1 .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   下表为知网中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的部分论文检索目录,从不同角度阐释了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的认识、理解。

关键词论文目录索引
儒家思想《儒学与秦汉意识形态的建立》《秦汉时期儒学的衰落与复兴》《论儒家思想的变迁及对我国法制建设的影响》《汉代儒学与民间信仰融合共生的文化形态》
诸子百家《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综说》《秦亡法家思想不可承受之责的探析》《先秦法家与依法治国》
文化融合《论中国古代的德法共治》《先秦儒家、法家、道家君道论研究》《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转型》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整个古代中国或某一历史时期的儒学发展,自拟一个论题,并运用具体史实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实正确,逻辑清晰)
2021-02-04更新 | 162次组卷 | 3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东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白寿彝主编的《中国通史》中写道:“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新士人有独立的思想,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思去著书立说或发表言论,成为这一时期不同阶级和阶层的思想代表。”这有利于
A.“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B.佛、道思想的吸收
C.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D.传统儒学的发展
3 . 战国诸子多言天下将归于-统。孟子谓天下将“定于一”,墨子主张“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道家从哲理层面提出“道通为一”,法家则从制度层面提出-统天下的具体措施。这一取向
A.反映出诸子百家思想渐趋统一B.表明法家已居于社会主流地位
C.为中央集权制度奠定思想基础D.表达了士人阶层参与政治愿望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战国末年,吕不韦认为:“老聃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又说:“一则治, 异则乱。‘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撰成《吕氏春秋》。材料表明吕不韦是想
A.强化君主专制统治B.融合诸子百家思想
C.礼乐与法制并举D.强调思想文化专制
2020-08-09更新 | 138次组卷 | 35卷引用:黑龙江省绥化市青冈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期初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奔走列国,求天下安定之道,孟子主张民贵君轻。明清之际,顾炎武 实地考察许多州县,写成巨著《天下郡国利病书》,王夫之抨击孤秦陋宋。材料意在说明
A.儒家思想传统道德的继承发扬B.儒家思想强化了君主专制
C.时代巨变下儒学家的担当精神D.儒学的启蒙作用效果显著
2020-07-16更新 | 565次组卷 | 42卷引用:黑龙江省绥化市重点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6 . “一个时代的思想不够活跃,创新就不可能有多大成就,社会发展的后劲就不会足。”依照这种观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对历史的最大影响是
A.直接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B.出现了“诸子百家”
C.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D.出现了政治、经济大变动
2019-03-04更新 | 135次组卷 | 17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有人说:没有当时的“百家争鸣”,中国后来的思想文化就不会五彩缤纷。这句话体现的“百家争鸣”的意义不包括
A.促进了思想学术的活跃和繁荣
B.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C.对后来的中国政治和文化影响深远
D.引发了社会大变革局面的出现
8 . 由于地理、经济等条件的差异,不同的地区呈现出不同的文化特性;由于这种文化差异的存在,才使地区间文化交流更为必要。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周)旧有世俗权威和精神权威的崩溃与当时的变法一同产生了新的问题。过时的传统必须屏除,而人们也必须找到新的指导原则。……我们惊奇地发现,中国这一思想繁荣的时代(东周)与古希腊的哲人时代是同时产生的。……不过他们得出的答案大相径庭,从而使地中海文明和东亚文明就此分道扬镳,各自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下去。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

材料二   14—18世纪,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当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时候,中国的理学逐渐兴盛、发展并占据统治思想地位;当欧洲发生宗教改革运动的时候,中国出现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当欧洲发生启蒙思想运动的时候,中国清代大兴“文字狱”。

材料三   17—18世纪,中国古代的主要经典和儒家学说,通过传教士的介绍、研究,在欧洲知识界和上层社会得到了流传和宣扬,成为伏尔泰等启蒙运动者汲取精神力量的源泉。……中国历史上传统的仁君统治和大一统的思想,更是主张开明君主专制的启蒙思想家反对欧洲王权所追求的社会楷模。……(启蒙思想家)霍尔巴赫说:“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将政治和伦理道德相结合的国家。”

——摘编自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当时中国、西方在思想领域出现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种文明朝着“各自不同方向发展”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就如何“做人”,宋元时期的理学家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的观点有何不同?
(3)根据材料三,指出17—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汲取了中国文化的哪些内容。反映了当时欧洲怎样的时代要求?
9 . 春秋战国时期,士人纷纷走上游说谋官之路。孔丘周游列国,难偿治国之愿;孙武远涉吴国,大展治军之才。这说明
A.人才适应时代的要求关系着个人理想的实现
B.武将比文官更具社会进步的建设性
C.游说谋官成为春秋战国时期主要的入仕途径
D.社会的混乱无序造成用人的无理性
10 . 有人评价百家争鸣:“周朝后期……正是这一时期的政治混乱才迫使那些思想者不断反思社会的本质以及人们在社会中所应该承担的角色。”由此可见
A.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开始出现
B.诸子百家的主张一致
C.社会变革推动“百家争鸣”产生
D.诸子都认同民本思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