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墨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2 道试题
1 . 墨子认为:“圣人为政一国,一国可倍也(国家的国力可成倍增加)。大之为政天下,天下可倍也。其倍之非外取地也。因其国家去共无用之费,是以倍之”。这一主张
A.以尚贤非攻为原则B.重在减免无益消耗
C.具有鲜明的功利性D.表明兼爱具体之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战国时期,墨子基于“一人一义,十人十义,百人百义”,提出“选择天下贤良、圣知、辩慧之人,立以为天子,使从事乎一同天下之义”。可见,墨子的这一主张(     )
A.融合了儒家与法家思想精髓B.蕴含中央集权君主专制思想
C.突破了宗法制下的人才制度D.反映了士人阶层的利益要求
2022-06-04更新 | 414次组卷 | 19卷引用:辽宁省辽阳市2021届高三9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有人把先秦诸子的思想描述为:“归服自然的隐士派”带着逍遥魂儿,避世寻自由;“中央集权的法制派”刻薄严苛,法度严明;“提倡节俭与互爱互利的反战派”爱好和平,讲求实际功利;“拥有无限同情心和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一股正气,平治天下。这些思想分别对应的是哪家学派(     
A.儒、法、道、墨B.墨、儒、法、道C.法、儒、道、墨D.道、法、墨、儒
2022-09-26更新 | 716次组卷 | 16卷引用:辽宁省瓦房店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周游列国,宣扬德治;孟子游说诸侯,推行仁政;墨子聚众讲学,抨击暴政;韩非著书立说,开创法家;孙武远涉吴国,大展治军之才。他们共同的出发点是
A.改善君王统治出谋划策B.铲除周制弊端加强集权
C.辅佐各国诸侯富国强兵D.顺应变革潮流厚古薄今
2022-06-23更新 | 321次组卷 | 47卷引用:辽宁省辽阳市集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孟子主张“仁者无不爱也,急亲贤之为务……尧、舜之仁不遍爱人,急亲贤”;墨子则提倡以治天下为事的圣人“兼相爱,交相利”。这反映了两者(     
A.文化取向迥异B.学术观点相同C.政治立场有别D.生活态度接近
6 . 下表是百家争鸣时期部分思想家的主要主张,据表推断不同学派的共性特征
代表人物思想主张
孟子“仁政”
荀子隆礼重法
墨子“兼爱”“非攻”“尚贤”
韩非子以法为工具管理国家,控制臣民

A.思想体现新兴地主阶级立场B.受到当时统治者的高度重视
C.是对自然界朴素的科学认识D.针对社会现实提出政治主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表所示为孟子和墨子所讲的“义”的相关解释。据此可知,二者都(     
人物相关解释
孟子“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认为“义”所代表的道德价值高于自己的自然生命
墨子“天志"有如轮人之规,匠人之矩,而“义果自天出矣”。认为“义”是衡量天下一切是非善恶的标准
A.推崇“义”的价值B.以"义"划分社会等级
C.主张以"义"谋利D.将“义”作为人的美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8 .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一主张属于
A.儒家“仁爱”思想B.墨家“兼爱”思想
C.儒家“礼治”思想D.墨家“非攻”思想
2019-01-30更新 | 1536次组卷 | 79卷引用:2010-2011学年辽宁省瓦房店市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学说广为流行,其中儒家、墨家、道家、法家最为著名,这些学派的思想都(  )
A.要求结束分裂割据,建立统一国家
B.强调尊卑等级关系,建立有序的社会秩序
C.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思想
D.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奠基的作用
2022-10-20更新 | 178次组卷 | 22卷引用:2015-2016学年辽宁大石桥第二高级中学高二上期末历史卷
10 . 在教育宗旨上,孔子主张“学而优则仕”,孟子强调“明人伦”,荀子认为教育是后天的过程,应“化性起伪”,墨子突出生产劳动和科技知识的学习,韩非则积极实行教育改革、提倡法制教育等。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A.诸子百家都重视兴办私学B.儒家在私学中占主导地位
C.教育思想呈现多元化倾向D.官学受到私学的巨大冲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