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儒学成为正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

——《礼记•大学》

《汉书•循吏传》载,西汉元帝时,南阳郡太守召信臣,“其治视民如子”,劝民农桑,去末归本,为政勤勉有计谋,“好为民兴利”,尽力使百姓富起来。他亲自指导农耕,常出入于田间,住宿在民家,很少有安闲的时候。“百姓归之,户口增倍,盗贼狱讼衰止”。“吏民亲爱信臣,尊他为“召父”。《后汉书•杜诗传》载,杜诗,担任郡功曹(官名)时,爱民如子,事事替百姓作主,由是全郡百姓家家粮丰衣足。百姓拿他与以前的召信臣相比,说“前有召父,后有杜母”。南阳人为纪念这两位太守,修建了一座“二信守祠”,俗称“父母祠”。“父母官”一词由此而来,成为百姓对廉洁奉公、关怀百姓、造福一方的地方的敬称。

——据《汉书》《后汉书》整理


解读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拟定一个关于材料的论题,并就所述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准确概括材料,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23-05-19更新 | 89次组卷 | 15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实验中学2021届高三12月阶段性学情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汉武帝时,在长安设太学,置五经博士,“以养天下之士”。据史料记载,武帝时学生仅50人,昭帝时100人,宣帝时200人,元帝时达1000人,成帝时增至3000人。太学的设立和发展
A.拓宽了官员晋升的渠道B.适应了国家治理的需要
C.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D.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古代不同时期思想发展状况

时期思想状况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
秦朝推崇法家思想
汉武帝以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三国两晋南北朝三教并立
隋唐三教合流
宋元以后理学兴盛
分析材料,总结中国古代思想发展的规律,并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加以阐释。
4 . 汉武帝“独尊儒术”后形成了德主刑辅、先礼后刑的法律观念。东汉末年,在法律思想上出现了刑、礼比较的争论。曹操不单纯强调刑为先或礼为先,主张“治定之化,以礼为首;拨乱之政,以刑为先”。这反映了东汉末年
A.儒学正统地位发生了动摇B.法律更加注重以人为本
C.儒学哲学化倾向日趋明显D.礼法并施思想有所发展
2020-06-19更新 | 445次组卷 | 26卷引用:【市级联考】山东省潍坊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一模)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重罚轻赏,则上爱民,民死上;重赏轻罚,则上不爱民,民不死上。……王者刑九赏一,强国刑七赏三,削国刑五赏五。

——《商君书·去强篇》

材料二   董仲舒搜集整理了232个案例,将当时的法律抛在一边,直接用《春秋》的经义定罪量刑,编成案例,指导律吏,称《春秋决狱比》。汉宣帝下诏规定“父子之亲,夫妇之道,天性也。其父母匿子,夫匿妻,大父母匿孙,皆勿坐。”与孔子的“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等观点相一致。当时的司法官吏首先用儒家经典去分析案情,再用儒家经义去解释法律、断案量刑,这被称为“春秋决狱”。

——摘自毛亚磊《论汉代法律的“春秋决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的法治主张,并指出其反映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春秋决狱”体现的法治特点,并简析其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隋朝《开皇律》“置十恶之条,多采后齐之制,而颇有损益。一曰谋反,二曰谋大逆,三曰谋判,四曰恶逆,五曰不道,六曰大不敬,七曰不孝,八曰不睦,九曰不义,十曰内乱。犯十除恶及故杀人越狱者,虽会赦,犹除名”。这些律条的制定
A.受儒学思想影响较深
B.体现了专制制度的完善
C.存在着重罚轻罚倾向
D.有利于社会的公平公正
2019-06-23更新 | 168次组卷 | 20卷引用:山东省寿光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赵翼《廿二史札记》曾说,汉人“上书无忌讳”,“多狂悖无忌讳之语”,而“帝受之,不加谴怒,且叹赏之,可谓圣德矣!”同时“汉诏多惧词”,诏书中经常有“朕甚自愧”“朕以无德”“是皆朕之不明”等语。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儒生群体进入政权
B.士人官僚的“规谏”
C.皇权接受儒家之道的制约
D.皇权受到制度严格规范
2019-03-04更新 | 134次组卷 | 29卷引用:2016届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高三上学期12月统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汉元帝在做太子时,见其父汉宣帝所用的大臣多是一些精通法律的“文法吏”,便劝谏说:“陛下治国太偏重于刑法,应该起用儒生,实行德政。”汉宣帝勃然变色,斥责道:“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以德教,用周政乎?”这表明当时
A.统治者强调外儒内法B.儒法对立现象严重
C.儒学统治地位受冲击D.依法治国趋势出现
2017-03-19更新 | 474次组卷 | 23卷引用:2017届山东省潍坊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