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儒学成为正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董仲舒以《春秋》中的事例补充汉代法律;长孙无忌用经、义解释法律,编成《唐律疏议》,后来被唐高宗赋予同等的法律效力。这一变化表明
A.独尊儒术已成定势
B.儒学理念渐趋法制化
C.文官阶层主导立法
D.仁政思想等同于法律
2018-07-12更新 | 1169次组卷 | 52卷引用:2015-2016学年黑龙江大庆实验中学高二上期中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2 . 下图是山东省微山县两城镇出土的东汉“射爵射侯”画像石。图中树上有20多只雀和猴,树下两人持弓仰射。古代“雀”“爵”相通,“猴”“侯”同音。这类画像在汉代石刻中较为常见。这反映了当时人们
A.抑制王侯势力的政治诉求B.追求显贵地位的价值取向
C.关注自然和谐的生态理念D.推崇尚武健身的社会风气
2018-06-10更新 | 7080次组卷 | 70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文科)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汉初法律在秦律基础上制定,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汉律特别强调皇权至上,法自君出;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在无法律明文规定时,则以儒家经文作为定罪量刑的依据。这主要说明汉代法律
A.继承了秦代法律的刑事法规B.逐渐儒家化的发展特点
C.适应了外法内儒的治国理念D.宣扬了君权神授的理念
2018-06-01更新 | 546次组卷 | 26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西汉时期司法审判时,是以儒家思想为断狱的指导思想,要求司法官吏在审判案件的时候,用儒家经典,特别是《春秋》作为分析案情、认定犯罪的根据。又称“引经断狱”。由此可见
A.法治思想被吸收到儒学体系中B.西汉时期的司法程序已经相当完善
C.《春秋》是司法审判唯一依据D.儒家思想逐渐渗透到司法审判领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西汉前、中期两个判然对立的社会集团——儒生和“文法吏”,在后期渐趋合流,形成了一个全新而有长久生命力的社会阶层——士大夫。西汉后期“士大夫”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A.“统制经济”的实施B.诸侯势力的削弱
C.“独尊儒术”的提出D.察举制度的实行
7 . 董仲舒在对汉武帝策问中说:“天者,群物之祖也,故遍覆包函而无所殊,建日月风雨以和之,经阴阳寒暑以成之。故圣人法天而立道。”他的主要目的是
A.宣传天人感应思想
B.为儒学提供自然法则支持
C.强化对君主的约束
D.宣扬春秋大一统思想
8 . 历史学家钱宾四指出,自武帝以来,中国政府……盖操之于非宗教、非封建、非专制、非商业资本之另一中层阶级之手。此即后世之所谓“乡绅”与读书人,此即封建时代“士”者之化身。导致这一局面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A.举荐孝廉
B.征召贤良
C.独尊儒术
D.设立太学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社会之环境既殊,则先秦百家竞起,各创新学之盛况,自亦难于继续维持。”这里的“环境既殊”主要指
A.封邦建国变为专制一统B.土地国有变为土地私有
C.百家争鸣变为独尊儒术D.以仁治国变为以法治国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西汉董仲舒对先秦儒学进行解释发展而形成的新儒学,新儒学的基础是
A.仁者爱人
B.民贵君轻
C.天人感应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017-11-08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