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儒学成为正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汉帝国的版图空前扩大,拥有84个郡和18个诸侯国……皇帝无与伦比的地位在很多制度和规范中得以体现……汉朝廷续了秦的很多做法。然而,汉朝之所以能够国祚长久,得益于它善于通过摸索或者以渐进的方式变通秦的举措,而且经常颇不情愿地采用一些新的控制手段。

——摘自(美)陆威仪《早期中华帝国:秦与汉》

材料二   至秦患之,乃燔灭文章,以愚黔首。汉兴,改秦之败,大收篇籍,广开献书之路……于是建藏书之策。

——《汉书·艺文志》

材料三   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至东汉末,全国百余郡,实施统一制度、法令。通过察举制度的实施,构建起研习儒经、崇尚教化、执行统一政策的士大夫官僚队伍。汉朝盛时“编户齐民”有5900多万人,儒家倡导的忠义孝悌等伦理,成为民众日常行为的规范。汉朝境内的百姓,不复以“燕人”“齐人”“秦人”相区别,而是“某郡某县”人,他们虽方言有异,却使用着统一的不因语言差异而改变的文字。经历两汉四个多世纪的统治,统一的观念深入人心,“书同文、车同轨、人同伦”,在先秦以来华夏融合的基础上,汉朝境内的人们逐渐被称为“汉人”。

——据《汉书》《后汉书》等


(1)指出材料一中汉朝廷续秦朝的两项政治制度。
(2)根据材料二,指出儒学在秦朝的境遇,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前期为复兴儒学采取的措施,用一句话概括其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朝国家治理对中国历史的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汉代司法中有“亲亲得相首匿”原则,指在一定范围内的亲属之间可以首谋藏匿犯罪而不负刑事责任,或减轻刑事责任,曾有父亲藏匿了犯了杀人罪的义子也不治罪的判例。对此问题的正确理解是
A.普遍存在司法权力滥用现象B.儒家伦理道德影响司法判决
C.司法过程中法律与道德兼顾D.儒家经典成为法律基本原则
2020-11-24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文化是具有继承性和延续性的,新的文化的创造是以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为基础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汉代以后,儒学几经变化。礼教德治思想始终一贯,从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

——摘自张岱年、方可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朱熹著《四书集注》,采择理学家中与己意相合的论说,加入自己的比较通俗浅近的注释,使理学借四书而得以传播。朱熹极为重视少年的教育,著《小学集注》,收集《礼记》《曲礼》《列女传》等古籍中有关三纲五常的说教,教育青少年遵照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又著《论语训蒙口义》《童蒙须知》等,供儿童学习。从衣服冠履、语言步趋、洒扫涓洁、读书写字,直到杂细事宜,都作了的具体规定。

——蔡美彪主编《中国通史》(第七册)

材料三   人必有私,夫私者,人之心也。

——李贽《德业儒臣后论》

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自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而人之有私,固情之所以不能免矣。

——顾炎武《日知录》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儒家学说能够在汉代成为主流思想的原因及影响。
(2)依据材料二,概括朱熹在推广理学方面所做的努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熹推广理学的社会条件。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三位思想家的共同主张。结合所学,分析他们主张产生的原因。
2020-11-24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今,生不能致其爱敬,死以奢侈相高,虽无哀戚之心,而厚葬重币者则称以为孝,显名立于世,光荣著于俗,故黎民相慕效,至于发屋卖业。”上述西汉时期厚葬风气尤甚的重要原因是
A.西汉诸侯王富可敌国致奢靡攀比B.西汉统治者的“重农抑商”政策
C.土地私有制盛行导致的兼并恶果D.当时主流文化及选官制度的影响
2020-09-18更新 | 87次组卷 | 32卷引用:2016届黑龙江大庆实验中学高三上期中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6 . 据记载,汉宣帝“师受《诗》《论语》《孝经》”;成帝“壮好经书,博览古今”;光武帝“受《尚书》”;明帝“通《春秋》《尚书》”。这说明
A.儒家纲常提升了君主治国能力
B.儒学复兴维护国家政治统一
C.儒学对治国理政产生重要影响
D.儒家经典成为帝王治国依据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有学者认为:“自汉武以后,名虽尊儒,然以帝王之利便为本位以解释儒学,以官家解释为楷模而禁人自由思索。后人所研读的儒家经典不是经典本身,只是经典的疏注。儒家的精神,孔子的精神,通过后代注疏的凸凹镜后已是变歪了的。”该观点意在强调
A.儒学公信力和价值遭到了普遍质疑
B.汉以后儒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
C.儒学钳制人们思想摧残了社会文化
D.儒家思想应统治者需求而发生变化
8 . 秦始皇采纳韩非子“集权”学说,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宋代思想家提倡“格物致知,正心诚意”,明末清初黄宗羲认为“天下为主,君为客”这些思想的共同之处在于
A.儒家思想不断发展、完善
B.便于提高君主的执政水平
C.推动了封建专制的发展
D.是自然经济发展的产物
2019-06-03更新 | 858次组卷 | 62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实验二部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魏晋南北朝时期,前秦重用中原的儒士如王猛,大兴儒学。北魏孝文帝时期,儒学兴盛,更是“比隆周汉”。这说明
A.动荡时期统治者更依赖儒学巩固统治
B.儒学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主流思想
C.该时期实现三教合一,儒学发展兴盛
D.北方少数民族完成了封建化的进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当初,刘邦是一个拿儒生的帽子当撒尿便器的市井之徒,后来却成为第一位尊崇孔子的皇帝。他晚年路过曲阜时,用最隆重的太牢大礼祭拜孔子。这是因为(     )
A.“礼”有助于上下尊卑秩序的确立B.三纲五常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
C.君权神授适应了“大一统”的需要D.儒学信仰体系的重建稳定了统治秩序
2018-10-10更新 | 261次组卷 | 28卷引用:2014-2015学年黑龙江大庆市铁人中学高二上期期中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