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儒学成为正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历史逻辑论证

【儒家思想的演变】

下表是某校历史研究性学习课上,四个研究小组展示的材料和所得的结论。

组别材料结论
战国组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

—据《韩非子·显学》

战国时期儒学受到各诸侯国国君的普遍重视。
汉代组海昏侯刘贺(公元前92-公元前59,汉武帝之孙,西汉第九位皇帝)墓出土了一面青铜镜,背面题字与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成书于公元前91年)里文字高度相似。青铜文字记载参考了《史记·孔子世家》
唐代组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唐武帝“灭佛”。

—据《中国通史》等

从唐代儒、释、道三者地位来看,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宋代组游酢和杨时去拜访老师程颐,程颐正用佛家打坐法瞑目而坐。游、杨二人遂恭敬地站在其身旁,等候良久,直到程颐发觉。

——摘编朱熹《近思录》

中国古代有尊师传统。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每个小组的结论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
(2)本次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是“儒家思想的演变”。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儒家思想在战国、汉代、唐代、宋代四个时期的变化。
2021-11-16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汉宣帝曾教训自己的太子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受,何足委任!”由此可以推知当时
A.宣帝注重礼法并用,德刑兼备治国理念B.黄老之学仍然占据统治地位
C.宣帝背离武帝时期独尊儒术的初衷D.儒学不能顺应宣帝时期政治需求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古代及近代的孔子形象的变化。

古代近代
春秋战国汉唐宋至明清维新运动太平天国、新文化运动袁世凯、蒋介石时期。
圣化:
被称赞为天纵之将圣矮化:
被嘲笑为若丧家之犬
正统化及神化:
司马迁誉孔子为素王;唐代被封为文宣王
僵化:
成为一位只会以天理,灭人欲的政治说教者;被誉为万世师表
维新化:
康有为把孔子塑造为维新运动的祖师;被后人称为穿西装的孔子
丑化或妖魔化:
太平天国将儒家经典称为妖书,对孔子焚书毁像;新化运动时打倒孔家店,吴虞痛骂孔子为盗丘
圣化:
袁世凯和蒋介石曾一度复兴孔子圣人地位,复兴尊孔和儒家伦理道德。

——摘编自张荣明《孔子在中国与世界历史上的十种形象》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历史知识,对表中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观点具体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钱穆说:“从汉代起,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的政府,既非贵族政府,也非军人政府,又非商人政府,而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即士人政府。”“士人政府”形成的思想条件主要是
A.法家思想的衰微
B.黄老之学被推崇
C.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D.程朱理学的盛行
2019-10-25更新 | 223次组卷 | 64卷引用:2014-2015学年安徽黄山市屯溪一中高二上期期中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后汉书·陈定传》中记载:颍川(今属河南)名士陈定的子孙们都很孝敬老人,其中陈纪最出名。豫州刺史知道了这个孝子的事迹,便向朝廷禀报,获得批准,豫州刺史将陈纪形象作为活教材绘于郡县繁华的街衢之中,于是就有了“图像百城,以厉风俗”的说法。朝廷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彰显君主以德治国
B.加强社会道德教化
C.促进家庭和睦稳定
D.维护封建纲常秩序
2019-10-08更新 | 735次组卷 | 20卷引用:安徽省黄山市八校联盟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有学者指出:“中国古代士大夫不是那种作为君主权力工具的单纯的官僚,他们横亘于君主和庶民之间,维系着相对独立的道统,并构成了以独特机制约束政统的权力。我们不能夸大,但也决不能忽略这种约束。”上述政治形态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贵族政治解体和官僚政治形成
B.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D.夏商周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后汉书》记载,明帝幸辟雍(太学),初行养老礼。以李躬为三老,桓荣为五更。礼毕,引桓荣及弟子升堂。上自为辩说,诸儒执经问难于前,冠带捂绅之人,圜桥门而观听者,盖亿万计。这种现象
A.标志着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B.促进了社会好学风气的形成
C.反映了汉代选官制度的改变
D.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思想多元化;秦代“定法家于一尊”;西汉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而思想界形成了大一统局面。这一变化过程反映了
A.中国社会的大变革
B.文化专制统治日益加强
C.中国从分裂走向统一
D.儒家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
2018-05-06更新 | 165次组卷 | 29卷引用:2016-2017学年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下图反映了汉朝太学博士人数的增长情况。据该图得到的信息有
A.儒家思想统治地位进一步巩固B.“四书五经”成为学校教科书
C.推动西汉察举选官制度的发展D.地方教育系统日趋走向完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