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儒学成为正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古代不同时期思想发展状况

时期思想状况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
秦朝推崇法家思想
汉武帝以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三国两晋南北朝三教并立
隋唐三教合流
宋元以后理学兴盛
分析材料,总结中国古代思想发展的规律,并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加以阐释。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西汉武帝时期,某人父亲与他人斗殴,其子帮忙用木棍去打他人,不料却误伤其父。按照当时法律,殴伤父亲是应处枭首的死罪。廷尉张汤请教董仲舒应如何处理。董仲舒认为:父子是最亲近的,听说父亲与人斗殴,儿子自然紧张,要拿木棍去救护父亲,至于误中父亲并非本意,应该无罪释放。该段材料反映了西汉
A.已经废除了严刑峻法B.儒家伦理思想影响到到法律
C.开始推行判例审判制D.废除了原始社会同态复仇原则
2020-12-12更新 | 120次组卷 | 29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如图是反映西汉时期的儒学发展情况的一组文物,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哪些信息?

①儒学在汉代已经成为中国文化唯一的思想
②汉代重视儒家经典的整理和研究
③各级教育系统十分健全,主要是传授儒家思想
④儒学的思想价值实现了为政治服务的功能,促进了儒学成为主流思想
A.①②④B.②③④C.②③D.①②③④
2019-12-01更新 | 259次组卷 | 18卷引用:2010年安徽省蚌埠二中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古代及近代的孔子形象的变化。

古代近代
春秋战国汉唐宋至明清维新运动太平天国、新文化运动袁世凯、蒋介石时期。
圣化:
被称赞为天纵之将圣矮化:
被嘲笑为若丧家之犬
正统化及神化:
司马迁誉孔子为素王;唐代被封为文宣王
僵化:
成为一位只会以天理,灭人欲的政治说教者;被誉为万世师表
维新化:
康有为把孔子塑造为维新运动的祖师;被后人称为穿西装的孔子
丑化或妖魔化:
太平天国将儒家经典称为妖书,对孔子焚书毁像;新化运动时打倒孔家店,吴虞痛骂孔子为盗丘
圣化:
袁世凯和蒋介石曾一度复兴孔子圣人地位,复兴尊孔和儒家伦理道德。

——摘编自张荣明《孔子在中国与世界历史上的十种形象》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历史知识,对表中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观点具体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楚。)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汉武帝接受卫绾、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置太学并设置郡国县学。公元前135年,又设五经博士,使儒学上升为经学。这些做法(     )
A.实现了对各地的有效控制B.提升了儒学的社会地位
C.标志着官学体制开始确立D.导致诸子学说完全消失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后汉书》记载,明帝幸辟雍(太学),初行养老礼。以李躬为三老,桓荣为五更。礼毕,引桓荣及弟子升堂。上自为辩说,诸儒执经问难于前,冠带捂绅之人,圜桥门而观听者,盖亿万计。这种现象
A.标志着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B.促进了社会好学风气的形成
C.反映了汉代选官制度的改变
D.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8 . 学者阎步克以“波峰与波谷”来描述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专制官僚政治的起伏轨迹。他指出,秦汉是波峰时期,国家的规模、制度的进步和管理的水平都处于古代世界的前列。在这个时候,中华帝国初步奠定了它的“常态”。下列属于这一时期“常态”的是
①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②集体宰相制度
③儒家正统       ④官僚政治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当初,刘邦是一个拿儒生的帽子当撒尿便器的市井之徒,后来却成为第一位尊崇孔子的皇帝。他晚年路过曲阜时,用最隆重的太牢大礼祭拜孔子。这是因为(     )
A.“礼”有助于上下尊卑秩序的确立B.三纲五常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
C.君权神授适应了“大一统”的需要D.儒学信仰体系的重建稳定了统治秩序
2018-10-10更新 | 261次组卷 | 28卷引用:安徽蚌埠中学2017-2018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董仲舒提出:“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以类合之,天人一也。……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此观点
A.为君主受命于天提供理论保障
B.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C.对君主行为有一定程度的约束
D.确立了儒学思想的独尊地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