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儒学成为正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 . 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A.王国势力强大B.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
C.现实统治需要D.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
2019-06-08更新 | 14904次组卷 | 208卷引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2 . 祝岁习俗古已有之。《诗经》云:“称彼兕觥(酒杯),万寿无疆。”汉代岁首,皇帝“大朝受贺”“百官受赐宴飨”。民间亦在岁首祭祀,其时全家依次列坐,向家长敬酒祝寿。该习俗
A.出现于战国并兴盛于汉代B.体现礼仪教化与伦理秩序
C.植根于我国古代商业文明D.仅是官方举行的庆祝仪式
2021-09-06更新 | 7740次组卷 | 72卷引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第二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段考(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3 . 下图是山东省微山县两城镇出土的东汉“射爵射侯”画像石。图中树上有20多只雀和猴,树下两人持弓仰射。古代“雀”“爵”相通,“猴”“侯”同音。这类画像在汉代石刻中较为常见。这反映了当时人们
A.抑制王侯势力的政治诉求B.追求显贵地位的价值取向
C.关注自然和谐的生态理念D.推崇尚武健身的社会风气
2018-06-10更新 | 7080次组卷 | 70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松山区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4 . “周公辅成王”是著名的历史典故。山东嘉祥出土的汉代画像石中,有很多呈现周公为成王行冠礼继王位,大臣们跪伏于地或俯身恭立,以彰显成王尊严(如图所示)。这反映出,汉代(     
A.崇尚周代礼乐制度B.山东仍实行分封制度
C.君臣伦理观念强化D.专制君主的权威下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有学者认为,与其说汉代的“独尊儒术”扼杀了“百家争鸣”,倒不如说是“百家争鸣”促进了各家的融合与统一,而所谓的“独尊”正是“百家争鸣”融合的结果。该学者意在说明,汉代“独尊儒术”(     
A.适应了中央集权的需要B.是先秦思想多元共竞的产物
C.促进了各家思想学说的融合D.吸取了秦“焚书坑儒”的教训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汉代在选官制度上体现出对孝的提倡,汉惠帝、吕后开汉代“举孝授官”之先河。汉代以后,“以孝选官”的现象承袭相沿,继续存在于历代选官的体系中。据此可知,汉代“举孝授官”
A.使士人开始步入政治舞台
B.促使了社会实现公平公正
C.保证了官僚队伍的廉洁性
D.体现了儒学的政治化进程
2019-05-28更新 | 2117次组卷 | 16卷引用:内蒙古赤峰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汉宣帝曾教训自己的太子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受,何足委任!”由此可以推知当时
A.秦朝部分统治思想得以继承B.黄老之学仍然占据统治地位
C.皇帝背离“独尊儒术”的初衷D.儒学不能顺应汉朝政治需求
2020-05-08更新 | 1082次组卷 | 17卷引用:内蒙古通辽市2020届高三模拟(四)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西汉中期后,一遇到重大灾害,皇帝往往主动要求官员大胆批评自己的施政方针,官员则响应号召,上书揭露政治上的一些弊端。这些批评一般集中在三个方面:皇帝生活作风问题、皇帝用人问题和内外政策问题。这种现象在当时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表明君权受到了严重制约
C.助长了地方割据势力D.深受董仲舒新儒学的影响
9 . 如图是儒家思想在古代发展情况示意图,与a、b、c、d四处出现起伏的原因相符合的选项是
A.a处百家争鸣、b处尊崇儒术、c处佛道冲击、d处理学出现
B.a处焚书坑儒、b处玄学兴盛、c处佛道冲击、d处批判儒学
C.a处焚书坑儒、b处尊崇儒术、c处佛道冲击、d处理学出现
D.a处焚书坑儒、b处尊崇儒术、c处佛教传入、d处理学出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汉代画像砖石中“士”的形象占了绝大多数,如表是研究者对汉代“士形象”图所做的统计数据。此研究旨在说明此类图像的主要功能是
汉代画像砖石中“士形象”图数量及分布表
题材名称总数地域分布
山东河南陕西四川江浙
孔子见老子16112111
周公辅成王13111100
二桃杀三士1366100
荆轲刺秦王930231
完璧归赵1111810
季礼挂剑210010

A.强化道德认同B.传播历史故事C.表现文化差异D.宣扬进取精神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