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儒学成为正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汉代,凡郡国设立的学校称学,县邑道设立的称校,每一学或一校各置经师一人。凡乡立的学校称庠,凡聚立的称序,每一庠或一序,各置孝经师一人。这些学校的设立
A.推动了太学的建立B.促进了儒学的传播
C.巩固了九品中正制D.完善了私学教育体系
2 . 改造儒家思想使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的是
A.孔子B.孟子C.董仲舒D.朱熹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帝国建立了单一制的郡县制统治,但是实际上,战国列国相互并立的国家观念以及更为古老的分封制传统并没有完全被统一的、郡县制国家观念所取代。统治阶级内部对新帝国建立怎样的国家结构本身即存在着不同的意见,赞同分封的人很多:六国的政治势力、社会势力仍存,恢复列国并立统治的愿望依然十分强烈:文化的地域性差异然十分突出。

材料二 汉初社会经济残破,地方割据势力强大,中央集权有限,统治者米取了变通的郡国并行的国家结构形式。这种国家结构形式符合了汉初历史与现实的客观状况。统治阶级在与分裂势力作顽强斗争的同时,也要求“郡国自拊循其民”,给予地方政府较大的自主权,为缓和汉初国家与社会的矛盾奠定了政治基础。经“文景之治”,武帝时国力上升,在调整、限制、打击王国势力的过程中,郡县制逐步成为汉国家结构的主体,也正是在这个基础上,汉武帝从政治、经济、文化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汉帝国走向强盛。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卜宪群《秦汉之际国家结构的演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指出秦朝郡县制国家观念受到的挑战。
(2)根据材料二,指出从汉初到汉武帝时期国家结构形式的变化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武帝政治、经济、文化上采取哪些措施使“使汉帝国走向强盛”?
(4)除了观念和传统之外,治国主导思想的不同也对国家结构形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秦到汉武帝时期治国主导思想的变化。
4 . 唐太宗令颜师古撰写《五经定本》,作为官定的课本,颁行全国;又令孔颖达等人撰写《五经正义》,规定为科举应试的标准。这些举措
A.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B.促进了官方教育的兴起
C.重建了儒家的信仰理论D.强化了儒学的政治功能
2021-06-02更新 | 80次组卷 | 3卷引用:新疆伊犁州新源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