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学产生的背景、原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为了使儒学在哲理上与佛、道相抗衡,理学家们大量吸取佛、道思想的思辨成分,构成严密的哲学逻辑结构,同时注重将佛、道修行体系引向“齐家”“治国”“平天下”,使虚幻出世的神学观念重新回到现实的人世,使哲学的终极从彼岸回到此岸。这说明理学(     
A.兼具佛道虚幻出世的神学观念B.发展到阐释经书字句为主阶段
C.具有广泛的实用性与可操作性D.整合了儒佛道三家的价值取向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被称为“宋初三先生”的胡瑗、孙复、石介,他们或以废弃“汉学”专事章句训诂,而“疑经”、撰著“新义”;或发扬儒家“内圣外王”之道,“救时行道”;或吸纳佛、道等诸家学说、思想。这些举措
A.挽救了魏晋以来的儒学危机B.推动了儒学复兴运动的兴起
C.使儒学走向了思辨化体系化D.积极探索儒学发展的新方向
2021-11-18更新 | 518次组卷 | 18卷引用:2022届高考预测猜题卷(一)历史试卷(重庆地区专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宋代士人在回归儒家经典时弃汉唐主流而“自寻义理”,形成“一人一义,十人十义”局面。苏轼公然说“武王非圣人”,王安石推崇孟子而非难荀子,司马光则反之。这表明宋代士人
A.融合佛道思想于儒学B.具有独立和创新精神
C.囿于政治派别之私见D.致力于探求万物本原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秦汉至晚清二千多年间,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各有大致不变的方面,但就总的趋势而言,这些方面又并非没有变化。例如,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维持不变,但土地私有日益发展,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这些变化是平和的、渐进的和累积的,从变化迅速的现时代或短时段的眼光看,社会不免呈“停滞”或“缓进”之象,但它的内部实在又酝酿并产生了相当的变化。

——改编自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

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古代历史某一方面的“变与不变”加以阐述。(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阐述时不能抄写材料所举事例。)
2021-06-08更新 | 7092次组卷 | 66卷引用:重庆市缙云教育联盟2022届高三8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魏晋玄学是以讲究修辞与技巧的谈说论辩方式而进行的一种学术。它所讨论的问题,从《周易》《老子》《庄子》三本经典而来,并以老庄思想解释《周易》等儒家经典,探究宇宙人生哲理,即“本末有无”的问题。这表明魏晋玄学的发展
A.助长了宗教迷信思想的泛滥B.促使汉代经学走向辉煌中
C.有利于儒道思想的融合发展D.完成了儒家信仰的重建
6 . 【儒家思想的演变】

材料一   汉朝建立后,先秦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皆有儒生弟子传承。汉武帝时期,“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以百数,而公孙弘以治《春秋》为丞相封侯,天下学士靡然向风”。政府设立五经博士,博士虽不参加实际政务,但常得预闻政务会议,因此对政治发生重大影响。此外,为博士设立弟子员。自此渐有文学入仕之正途。

——据《汉书·儒林传》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二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盛行,儒学的权威性被严重削弱。隋文帝从巩固中央集权出发,推行以儒学为本、三教并用的政策,“超擢奇隽,厚赏诸儒,京邑达乎四方,皆启黉校”。“中州儒雅之盛,自汉、魏以来,一时而已”。儒学思想的主导地位得以复苏。

——据《隋书.儒林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主要途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与隋确立儒学正统地位的历史背景之异同。
7 . 唐代朝廷经常举行儒释道三教讲论,由皇帝担任主持人,参与辩论的是三教中最有声望和学问的"通人"。参与各方为了攻击对方、树立本教威望,莫不广引对方经典以资辩驳,许多人因此开始兼明三教。这
A.反映了唐开放包容的文化风气B.巩固了唐代儒学的统治地位
C.导致了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混乱D.说明统治集团统治思想动摇
8 . 魏晋时期,玄学兴起,一些儒者杂糅老、庄之说,仍奉孔子为圣人,力图用道家语言解释儒家经典,并开始为儒学体系探求本体论基础,即“名教出于自然”。玄学的兴起反映出
A.老庄学说成为治国思想B.儒释思想开始出现融合
C.儒学的思辨化倾向加强D.儒家信仰理论得以重建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书院之名始于唐朝官方设立的丽正书院,其职责为收集整理、校勘书籍,经过唐末五代的演进,到宋代书院兴盛,遂成定型。朱熹在《衡州石鼓书院记》谈到∶"前代庠序之教不修,士病无所学,往往相与择圣地,立精舍,为群居讲习之所,而为政者或就而囊表之,若此山,若白鹿洞是也。"宋代书院的"山长"(主持负责人)同时又是主讲教授,多由当时著名的学者担任。朱熹主持白鹿洞书院时,曾制定《白鹿润揭示》,对书院的办学宗旨、教学内容、教师选聘、经费来源、组织管理、图书收藏等都有明确的规定。宋儒通过书院进行讲学,宣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整顿士习民风;传播自己的学术观点,与不同的学派论辩,反对佛、道等异端思想。书院讲学不限于本院教师,凡当世名儒诸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均可以应邀开座讲学,学生可以自由择师,不抱门户之见。

——杨渭生《宋代书院与欧洲中世纪大学之比较》


(1)根据材料概括宋代书院的办学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书院发展的历史意义。
2020-12-02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庆南开中学2021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因具有使人们排遣苦闷、消弭死亡恐惧的作用而繁荣,但佛教徒主张佛法的“六度”与儒学的“五常”名异实同。梁代僧人顺更讲,“释氏(释迦牟尼)之训,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妻和柔。”这反映了(  )
A.传统价值观的变异B.佛教成为主流思想
C.佛教思想的本土化D.三教合流已经完成
2020-11-11更新 | 328次组卷 | 16卷引用:重庆市主城区七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