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学产生的背景、原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9 道试题
1 . 唐代,儒学家韩愈激烈地批判佛学,提出对于佛教应该“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到了北宋,以程颐程颢为代表的儒家学者,却基本上都“出入于老释者数十年”,对佛学进行了长期、深入的研究。这一变化
A.利于推动儒学思想趋时更新B.反映了佛道思想更符合潮流
C.体现政府文化政策比较开明D.表明商品经济促进观念开放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唐代有的学者抛弃了汉儒的注疏之学,由注重章句转向强调经义:有的学者主张“以已意解经”:有的学者提出了“何为性”和“如何修性”的问题。这些现象
A.背离先秦孔孟之道B.导致儒佛道三教并行
C.表明唯物思想出现D.推动了儒学的思辨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理学是以儒家礼法、伦理思想为内核,吸纳佛、道思辨哲学、宇宙生成、万物化生等理论及精神修养方法,而最终形成的一种既有精巧的思辨形态,又有极为现实的纲常伦理内容的哲学体系。这表明理学
A.成为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B.融合佛道思想凸显其逻辑性和道德性
C.源于汉代儒学的天命思想D.以弘扬纲常伦理和倡导个性解放为本
2020-03-19更新 | 305次组卷 | 27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二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4月考历史试题
4 . 玄学出自《老子》“玄而又玄,众妙之门。”魏晋时期的王弼在《老子指略》中说:“玄,谓之深者也。”“玄”就是蕴藏于天地万物一般规律的“道”。他们认为纲常礼教、君臣上下,多是“天理自然”,应任其发展。这表明魏晋时期玄学
A.继承了天人合一的思想B.动摇了儒学正统地位
C.糅合了儒道的思想内涵D.削弱了佛教文化影响
2020-02-12更新 | 248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2020届高三上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李白有诗曰:“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儒生不及游侠人,白首下帷复何益”。杜甫亦言:“儒术于我何有哉,孔丘盗跖(相传为古时民众起义领袖)俱尘埃。”这反映了唐代
A.浪漫主义文学颇受推崇B.儒学独尊地位受到挑战
C.儒道释三教已逐渐融合D.诗歌注重反映社会现实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魏晋时期经学有南北之分,“南学简约,得其精华,北学深芜,穷其枝叶”。唐初,太宗诏令文士撰成《五经正义》并颁行全国,该书考订异说而定于一尊,成为科举考试的重要依据。此举意在
A.构建统一的政治文化
B.促进南北学术的交流
C.确保选官取士的公正
D.打破士族的政治垄断
2019-05-28更新 | 772次组卷 | 18卷引用:四川省成都七中2019届高三3月1日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五代时因历仕四朝、官位不坠而被人称羡的冯道,北宋时则被斥为“无耻之尤”,受到士大夫阶层的严厉抨击。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A.完成了儒家伦理信仰的重建
B.加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C.形成了三纲五常的伦理观念
D.重塑了儒家传统道德秩序
8 .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受诸多社会因素的影响,使思想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特征。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儒学发展史上,唐宋转型无疑是一个关键的转折点。隋唐以来,儒、释、道三教鼎立,但在斗争中它们彼此融合、相互渗透。面对三教并存,尤其是佛教的异军突起和势力膨胀,儒学内部就如何应对佛教的挑战,存在着分歧。一派以韩愈为代表,他认为佛老不讲君臣礼仪、伦理纲常,破坏了中国传统的君臣、父子、夫妻关系,扰乱了封建的等级秩序,故力主建立儒家道统,排除异学;另一派以柳宗元为代表,主张以儒学为主体,兼容各家之长,以开放的思维使儒家获得新生。唐代的思想论争开启了宋学的新局面。

——摘编自李伏清《唐宋思想转型与宋明儒学复兴的先驱》


(1)根据材料一,概括韩愈、柳宗元的主张。

材料二   近代以来,传统儒学在西学的日益逼近之下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合法性危机。现代新儒学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开展了针锋相对的抗争,并谋划着中国儒学的现代化发展。牟宗三主张儒学必须接纳西方科学与民主等观念,使儒学“开无限的未来”。杜维明主张“儒学传统的文明对话”,他相信儒学不仅属于中国,而且属于东亚和世界。在儒学复兴道路上,如何为儒学打开通向现代文明的转化渠道则成为时代发展的突出问题。

——摘编自沈小勇《现代新儒家儒学现代化思想论衡》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宋儒学与近代儒学处境的异同。

材料三   希腊神话用神的形象体现人的智慧和力量,体现出古典人本主义。……人类对于自然相对独立,对于自身社会具有一定的自主权……人不是社会与国家的消极附属品,而是宇宙中万物的尺度。

——杨师群《中西方上古宇宙观及相关文化之比较》


(3)材料三反映了古希腊哪一学派的主张?分析其产生的社会根源。

材料四   文艺复兴中人们重视人的价值、重视现世的生活以及反对“权威”的精神,都在当时人中间唤起了对于天主教会及其神学的怀疑及反感。……文艺复兴运动培养了大批人才。这些人中有的被称为基督教人文主义者、人文主义泰斗,有的被誉为宗教改革的先驱,他们在各自不同的领域对宗教改革运动的发生和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林涛《浅议文艺复兴对宗教改革的影响》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思想有何相似之处?

材料五   (启蒙运动)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用语——“社会契约”,……“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5)据材料五,概括启蒙运动的思想主张。与材料四相比,材料五中人文主义思想有何新发展?

2019-01-26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四川省遂宁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佛教文化是汉唐时期输入中国的外来文化的主体。佛教哲学的思辨之繁富与巧密超过中国传统儒学以及魏晋时期流行的玄学。因此,到东晋南北朝时代,佛教已经成为中国最有影响的宗教。当然,中国人对于佛教哲学并非不加改造地照搬,而是在消化佛教哲学的同时,把中国传统哲学思想融入佛教,使佛学本土化。相继崛起于隋唐时期的禅宗、天台宗、华严宗、净土宗,便是中国化的佛教宗派。宋、明时期,新儒学派又从佛学中汲取养料,使之与易、老、庄三玄相糅合,传统儒学与外来佛学相摩相荡,终于产生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文化正宗——宋明理学,构成“儒释道”三足鼎立的中国传统文化。

——摘编自张岱年等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在明末的西学东渐中,耶稣教士利玛窦发现士大夫在中国具有特别的影响力,乃选择上层路线,注意与官僚、士大夫接触,以扩大自己的影响。由于儒学是当时中国的官方意识形态,他还采取“合儒”的传教策略:“知儒教之不可攻破,则附会六经中上帝之说以合于天主,而特攻释氏以求胜。”利氏确立的这些传教策略在当时得到了较好的贯彻,传教士在中国站稳了脚跟。明清鼎革之后,耶稣会迅速与清朝合作,但在遭遇“康熙历狱”,尤其是礼仪之争后,罗马教廷否决了利玛窦的传教路线,造成官方的禁教,乾隆以后,天主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渐次式微。

——摘编自邹小站著《西学东渐:迎拒与选择》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佛教在华传播的历程,并简析其对古代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2)比较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唐时期佛教与明末清初天主教在华传播手段的相似之处.并简析天主教在华传教结局与佛教相异的原因。
10 . 南北朝时期的颜之推(529-595)在其《颜氏家训·治家》中记述:“邺下风俗,专以妇持门户。争讼曲直,造请逢迎。车乘填街衢,绮罗盈府寺。代子求官,为夫诉讼。”这段记述能够反映当时在邺下地区
A.妇女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
B.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繁荣
C.儒家纲常名教地位的动摇
D.政治腐败中央集权遭到削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