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学产生的背景、原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儒学在两汉享有“国宪”地位,士人“咸资经术”,然而到了魏晋时期,魏帝曹髦巡视太学,以经学史上一系列自相矛盾的问题反复请诘难经师,令经师瞠目结舌。这说明
A.儒学已经丧失正统地位B.佛教道教的盛行冲击儒学地位
C.儒学理论亟待发展完善D.魏晋统治者崇尚武力而非文治
2022-02-22更新 | 134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五校(贵阳民中 贵阳九中 贵州省实验中学 贵阳二中 贵阳八中)2021-2022学年高三联合考试(五)历史试题
2 . “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
A.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C.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
3 . 北宋大儒周敦颐认为,太极是“一”,阴阳是“二”,阴阳合是“三”,所以君是一、臣是二、能君(即个别君王能够符合理想的“君”的标准)则是“合”。周敦颐的思想产生的背景是
A.理学官方哲学地位的确立B.道家思想短暂占据统治地位
C.皇权专制达到顶峰D.儒释道“三教合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传说慧远法师隐居庐山三十年,送客时从不过虎溪。一日,陆修静与陶渊明来访,三人谈禅论道,语洽道合。慧远送客时仍谈论不已,不觉送过了虎溪,待三人反应过来相顾大笑。“虎溪三笑”典故反映了
A.三教合一思想开始出现B.三教思想理论互相交融
C.三教思想理论相斥相争D.三教合一思想最终形成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面示意图形象地反映了(     
A.儒学的发展B.君主专制的演化
C.商品经济的发展D.传统科技的兴衰
2021-06-09更新 | 199次组卷 | 24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第七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6 . 在宋明理学家看来,以往的传统儒学要么是“不备”(不够充分,如孟子),要么是“不明”(混乱不清或者错误,如荀子与扬雄),而董氏的阴阳灾异和神学化的论证则更显得粗浅,实际上已误人歧途。针对这情况,宋儒
A.借鉴佛道思想推动儒学思辨化B.强调通过道德修养回归本性
C.用天命论和封建纲常解释儒学D.提出对先秦孔子儒学的回归
7 . 开元十年,唐玄宗向天下颁布他写的《孝经注》,开元二十一年,玄宗又完成了《御注道德经》,开元二十二年又颁布了他注释的《金刚经》。唐玄宗的这一做法:(        
A.推翻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B.是商品经济和市民阶层发展的体现
C.有利于后世儒学的创新发展
D.违背中国传统思想发展的主流趋势
8 . 明代的张三丰指出,认识只有正邪之分,没有三教之异,“(释迦)牟尼、孔(子)、老(子)皆名曰道”。劝善渡化,其功一致,“修己利人,其趋一也”。其用意是
A.说明儒学吸收佛教的精神B.表明三教之中儒为尊
C.说明佛教吸收儒学的思想D.倡导三教合一的学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唐朝中期,韩愈仿照佛教的法统编造了道统说,宣称古圣贤,舜、汤、周文王、周武王,周公、孔子、孟子之间存在一个承接的道统,只是到了孟子就中断了,现在要由他来传承。这反映出当时
A.儒学逐步趋于宗教化
B.儒学正统地位的重新确立
C.儒学复兴的客观需要
D.佛教地位凌驾于儒学之上
10 . 魏晋时期儒学的权威性被严重削弱,儒学的困境是由于
①佛教盛行
②道家学说广泛传播
③儒学失去了正统思想的地位
④佛教代替儒教成为正统思想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