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学产生的背景、原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30 道试题
1 . 魏晋时期,针对佛教宣扬的“四大皆空”,有人斥之为“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这反映出当时
A.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B.佛教教义与儒家伦理发生冲突
C.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D.佛教传播受到传统观念的扼制
2021-06-05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蒲江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唐代中期后,儒学领域出现了一批“异儒”思潮,对以前的儒家经典和圣言提出了怀疑和批判,如史学家刘知几就在其《史通》中首次倡言“六经皆史”。这主要说明唐代以来
A.儒学主流思想的地位动摇B.儒学趋向平民化发展
C.儒学的史学功能得到挖堀D.儒学理论有待于重构
2021-05-27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河南宏力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佛教传入中国,许多儒士激烈批判佛教,并支持统治者开展灭佛运动,却没能阻断佛教的兴盛。到了宋朝之后,儒士对佛教转向宽容,佛教却衰落了。出现这一结局的原因是
A.儒学实现突破,彰显文化自信
B.君主专制加强,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C.商品经济发展,价值观念改变
D.佛教颠覆传统观念,不为社会重视
4 . 有学者曾指出“正是因为民间娱乐的这些大发展,才引导出了扮演道德家面孔的老夫子们‘不像话’的哀叹……伦理观都是从批判现实产生的”。该学者论述的是
A.汉代儒学B.魏晋玄学
C.程朱理学D.明清进步思想
2021-05-24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顶尖名校2020-2021学年高二5月联考历史试题
5 . 据韩愈《原道》描述,当时僧人、道士均视孔子为“吾师(释迦牟尼、老子)之弟子”,而儒者们“乐其诞而自小”。韩愈意在强调唐代中期
A.已闻宋明理学之先声B.儒学正统地位亟需重构
C.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D.三教合流成为社会共识
6 . 下图为某同学总结的“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示意图,图中长方框中应填写

A.中国为中心的文化圈形成B.造纸术传入中亚
C.佛、道思想融入儒学体系D.西学东渐的高潮
7 . 据《北周周本纪》记载,“帝(北周武帝)御正武殿,集群臣,亲讲《礼记》”,“集群官及沙门道士等,帝升高座,辨释三教先后。以儒教为先,道教为次,佛教为后。由此可知,北周时期
A.儒佛道三教实现合流B.佛教对儒学形成威胁
C.统治者以道教为国教D.儒学正统地位未动摇
2021-04-25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五县2020-2021学年高二4月联考历史试题
8 . 南朝、北朝都曾有过大举“灭佛”的行动,如信奉道教的北魏太武帝和推崇儒学的北周武帝,就曾亲自出马,下令拆庙毁像,勒令僧侣还俗。由此可知,南北朝时期
A.佛教文化与本土文化存在冲突B.佛教的主流地位丧失
C.少数民族政权的汉化进程加快D.统治者排斥西方文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有学者指出:“中国佛教僧人要尊敬父母,也提倡忠君爱国,有的寺院称为‘护国寺’,有的称‘报国寺’。慧远在庐山讲经,就曾讲诵儒家的《丧服经》,阐述服丧的问题。”这说明在当时的中国,佛教的发展
A.完全脱离了印度早期佛教B.与儒家思想完全融为一体
C.深受中国思想文化的浸润D.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
10 . 中唐时期,韩愈以卫道者自居,发出尊孔孟、排异端的口号,高举复兴儒学的旗帜,以巩固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为己任。这说明当时
A.儒学正统地位丧失B.文学艺术高度发达
C.社会深受佛道影响D.民众排斥儒家思想
2021-03-20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第八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实验班)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