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学产生的背景、原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鉴于佛道盛行和儒学式微,中唐时期的韩愈首开尊崇孟子的先河。孟子关于辟异端、道统说、心性论及“君臣大义”理论等,为韩愈排佛,维护唐朝统治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在他看来,孟子是继承孔子之道的“醇乎醇者”,是孔子以来道统的正宗继承人,而另一位先秦大儒荀子对孔子的继承则“不粹不醇”。韩愈尊孟,通过建立儒家道统,意图实现以道统辅治统,不仅否定了唐代孔庙祭祀中的儒家传承统绪,也使孟子在儒家学术界的地位得到提升。诚如清代学者赵翼所言:“宋人之尊孟子,其端发于杨绾、韩愈。”

——摘编自宋冬梅、解光宇《韩愈尊孟与孟学的复兴》

材料二   李贽认为,在人性问题上,孔子谈及人性,只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而未论及其他。孟子作为“登孔子之堂而受衣钵”者,提出“性本善”,“执一定之说,持刊定死本”“以通天下后世”,障蔽了人性的复杂性。李贽强调,孟子关于孔子“贤于尧舜,为生民以来所未有”的看法,是“不自知而言之过矣”。“荀卿更通达而不迂”,“不晓当时何以独抑荀而扬孟也?”结果,朝廷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为由,于1602年下令将李贽抓捕入狱。

——摘编自李珺平《从李贽剖判孟轲谈开去——兼及王安石朱熹等》和侯外庐《宋明理学史》(下)


(1)根据材料一,概括韩愈尊孟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与韩愈相比,李贽对孟子及孟学的态度有何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初年的周敦颐、程颢、程颐提出了新形式的唯心主义体系。周程以继承古代儒家自居,实际上吸取了佛教、道教的很多思想。他们的唯心主义体系,是古代儒家孔孟之道与道家老庄学说和佛教唯心主义的综合,他们都把封建社会等级制度说成是天经地义,把封建道德基本原则即所谓三纲五常绝对化、永恒化,从而满足官僚地主阶级进行精神统治的需要。

——郑红峰《中国哲学史》

材料二   中国文明有许多方面,尤其是文化领域,于唐、宋几个世纪内达到顶峰,这也是事实。在这几个世纪中,除了出现许多学者撰写的无所不包的各朝历史外,还出现了佛经和儒家经典的大百科全书,伟大的诗人和艺术家的杰作大批涌现,写在书卷上的书法艺术同绘画-样受到高度评价,精美的瓷器几乎如玻璃一样薄,一样透明,印刷术的发明价值连城,除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的商业革命.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宋代理学的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理学产生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简析印刷术产生的影响。
3 . 儒家思想的发展及演变儒学乃中国传统文化之主脉,在历史长河中儒学不断地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董仲舒不但首倡儒学独尊,而且把孔子的学说宗教化,把封建专制制度的理论系统化,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他给汉武帝上《天人三策》就是这一思想体系的具体说明,《春秋繁露》是其代表作。董仲舒把自然界的“天”塑造成有意志的人格神,把人间的一切说成是上天有目的的安排,他认为天给人类社会设立了一个最高权力的“君主”,人间的皇帝就是代天意进行赏罚的权威,“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与此同时,他也企图假天之威,对皇帝的过分残暴加以限制。董仲舒还大力宣扬孔孟“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观念,他说“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三纲、五常是天的安排,是天的意志。董仲舒还提出了“性三品”说,他认为人性是有等级的,圣人生来性善,小人生来性恶,中人之性,可善可恶,上等的圣人是天生的统治者,中人经过“教化”可以变善,惟有下等的小人是命中注定低微卑贱,只能永远当牛做马和奴隶。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上)

材料二   在宋明理学思潮中,理学家在儒学理论创新方面,也十分典型。“理学”,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居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它的创立,既符合社会政治方面的需要,又有其理论思维内在逻辑的必然。

——摘自黄钊《应当高度重视儒学的创新与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的思想内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与宋儒学更新的历史背景之异同。
2021-11-03更新 | 122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白河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实验班)历史试题
4 . 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朝建立之初,统治者以黄老思想指导治理国家,休养生息,发挥了一定作用,但是无法适应专制集权的国家治理。董仲舒的贡献在于,"上承孔子,下启朱熹,始推阴阳,为群儒首,前对汉武,后相江都,初倡统一,罢百家书。"从而为儒学和儒者找到用武之地。

——摘编自曹影《董仲舒的四大历史贡献》

材料二   在汉代,政府首次作为对外交往与开放的主体在官方层面上积极地开展了与域外的广泛联系。由于两汉政府卓越的努力与经营,使得中华社会由此迈开了走向世界的历程,开启了此后古代中国近2000年之久的开放局面。这不仅使中华各民族深受其益,也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摘引自周尚兵、王洪军《走向世界;汉代开放对古代中国的影响》

材料三   中华文明是在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中形成的开放体系。从历史上的佛教东传、"佛儒会通",到近代以来的"西学东渐"、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传入中国,再到改革开放以来全方位对外开放,中华文明始终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

——摘引自2019年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黄老思想"无法适应专制集权的国家治理"的原因,简析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是如何"上承孔子"的。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从"走向世界"的角度概述汉代对世界文明所做的贡献,根据"政府卓越的努力与经营"的提示,列举相关史实说明汉代促成"开展与域外广泛联系"的举措。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指出中国古代思想史上"佛儒会通"的典型事例,用唐太宗时期的史实简述"中华文明始终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的表现。②"北曲南唱"、兼收并蓄是昆曲形成的重要途径,以明代中期艺术家对北曲的改造为例论证此观点。指出昆曲属于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哪一类别?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张载(1020-1077年),凤翔(陕西)横渠人。1041年,西夏扰宋边,张载上书西北防务范仲淹,仲淹勉励张载读《中庸》,张载一生贯穿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精神。1057年,张载与苏轼、苏辙同登进士。1069年,王安石变法,张载拒参新政,辞官回乡,创立“关学”。关学认为万物由“气”产生构成,先天之性诚明至善是善的来源;后天之性有善有恶是人欲和恶的来源,对千年人性论作出了总结性解释;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圣人之学,带着为国家民族忧患而立的使命感,从北宋社会问题入手,力求根决之道,一改汉唐以来儒家学者玄谈之风。1077年,神宗召张载回京任同知太常,十二月与世长辞。

——摘编自《张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载“关学”形成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张载的历史贡献。
6 . 【儒家思想的演变】

材料一   汉朝建立后,先秦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皆有儒生弟子传承。汉武帝时期,“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以百数,而公孙弘以治《春秋》为丞相封侯,天下学士靡然向风”。政府设立五经博士,博士虽不参加实际政务,但常得预闻政务会议,因此对政治发生重大影响。此外,为博士设立弟子员。自此渐有文学入仕之正途。

——据《汉书·儒林传》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二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盛行,儒学的权威性被严重削弱。隋文帝从巩固中央集权出发,推行以儒学为本、三教并用的政策,“超擢奇隽,厚赏诸儒,京邑达乎四方,皆启黉校”。“中州儒雅之盛,自汉、魏以来,一时而已”。儒学思想的主导地位得以复苏。

——据《隋书.儒林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主要途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与隋确立儒学正统地位的历史背景之异同。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孟子认为先王因为有善心,所以才实行仁政,仁政之所以是正确的、合理的,是因为它植根于人的本性中,是合乎人性的。他总结历史经验,发现桀纣之失民,实际上是失去了民心。反之,汤、武无敌于天下,就在于“四海之内皆举首而望之”,顺从了天下民心。因此认为君主之行事,必须以民意为依归,认为民意即天意,若君主不能以人民意志为意志,人民可以把君主当作仇敌,起来推翻他。孟子希望国君能“贵德而尊士”,让“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做到了这一点,就能广泛地招揽人才,达到“王天下”的目地。孟子还主张发展经济、轻徭薄赋,使人民安居乐业,同时对人民施行教化,以达到王道。

——摘编自李秋华《孟子仁政思想初探》

材料二   从唐立国到“安史之乱”爆发之前,孟子的地位和以前一样处于不著不察之列,时人或言“周孔”或言“孔颜(颜回)”,孟子则少有人提及。韩愈是最先把孟子名字升到孔子之后的人,他认为孟子是唯一得到孔子“真传”的人。对于“杨、墨行,正道废”的乱局,孟子辞而辟之,开“辟异端”之先河,因此其功甚伟。因此,韩愈认为儒家的“道统”在孔子之后,则是由孟子来承继,孟子死后,则是“不得其传焉”。

——摘编自王仲荦《隋唐五代史》


(1)根据材料一,概述孟子“王道”政治思想的内涵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孟子地位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的战国时代,中国出现了一次重大的思想危机,中国思想家产生了强烈的忧虑情绪,出现了激烈的意识争论。这使人联想起公元前5世纪到前4世纪的希腊,以及古希腊出现的后来孕育了科学精神的哲学思想。

公元前124年,汉武帝创建的大学传授的是“五经”,包括《易经》《诗经》《尚书》《春秋》和《礼记》,此五经据认为代表了孔子的传统。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出现了种种修正、新的注解和具有真正价值的“概述”。

儒教使之与政治局势相适应,并经受住了道教和佛教的宗教压力而存在下去,把它重新塑造成为自13世纪以来一直居主导地位的新儒教。新儒教不仅是对世界作出理性主义解释的一种尝试,而且是一种政治和社会伦理体系。直到1912年中国帝制时代结束,新儒教一直是中国哲学中不变的指南和正统学说。

——摘编自(法)费尔南·布罗代尔著《文明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和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的异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儒家思想不断发展完善并在13世纪占据主导地位的原因。
2020-12-03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和他的近臣将所谓“儒术”扩展之后延长,以至包括了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需的各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孔子所提倡的自身之约束,待人之宽厚,人本主义之精神,家人亲族的团结和礼仪上之周到等等构成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孟子所倡导的人民生计与国本攸关也毫无疑问地被尊重。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   理学家继承了传统儒学入世思想,从责任感和使命感出发,形成了理学思想体系。这一思想使士大夫阶层普遍参与讨论个人、家庭、家族、国家和政治,从而建立了统治者认定和推行的道德伦理规范,使阶级矛盾在某种意义上有一定的弱化,更使得士子的心灵得到充实。

——徐公喜、万红《宋明理学的层次模式》


(1)据材料一,概括儒家思想对于封建统治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中的地位。
(2)根据材料二,指出理学家构建“理学思想体系”的出发点。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宋代的儒学思想家们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推动儒学发展的,并概括宋明理学家加强个人“道德伦理规范”的两种主要途径。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程朱理学把“理”当成最高的本体,把宇宙实体和宇宙规律与儒家伦理的原则结合起来,在道德实践上,“理”被强化为外在的、客体性的权威。虽然这个外在的、客体性的权威有其很强的道德规范和指导功能,但对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有所抑制的。因此,理学的进一步发展,就有了心学。陆九渊、王阳明相信人心就是理的根源,也是道德法则的根源。他们提出“心即是理”,相信自己的内在价值更胜于外在权威,使人的道德主体性进一步发展。所以,从理学到心学,宋明理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逻辑的内在的展开。

——摘编自陈来《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国学流变与传统价值观》

材料二:宋明理学曾在启蒙运动时期被广泛推崇。伏尔泰就曾指出,“我们不能像中国人一样,真是大不幸!”“他们帝国(中国)的组织,是世界上最好的”“中国是地球上人口最多,管理最好,而且最优秀、最古老、也是最广博的王国”。当然,伏尔泰为了达到反对宗教神学的目的,对中国文化和以宋明理学为代表的儒家思想的赞美有言过其实之嫌。但就其结果而言,他这种对中国文化的极度赞美对法国的启蒙运动倒是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据[美]麦克尼尔《世界史》等

材料三:16-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启蒙思想与18世纪的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

——张岱年等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明理学出现的历史背景及其发展特点。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启蒙运动推崇宋明理学的原因,并谈谈你对宋明理学的认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能与欧洲启蒙思想“等量齐观”吗?说出中外启蒙思想的最大差异是什么?影响有何不同?
2020-11-20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